来源:读特
从80.66岁提高到81.54岁 , “十三五”期间 , 深圳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 , 提前10年超额完成了“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目标(79岁) 。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主要指标 。 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 深圳这几项指标 , 已经全球靠前 , 稳定在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卫生健康事业是重要的民生 ,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 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 , 在创新医疗服务体系、营造民生发展新格局上先行示范 。 过去五年 , 深圳的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 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
文章插图
医疗资源大幅增加 , 就医更便捷
有病及时就医是居民长寿的重要保障 。 在深圳 , 步行15分钟范围内一定能找到医疗机构;手机上预约、缴费、查报告 , 到医院看病也不用再反复排长队了 。 就医更便捷的背后 , 是这些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 。
这几年 , 市民明显感受到 , 新医院越来越多了 。 特别是过去医疗资源洼地的原特区外地区 , 都有了新建的市级综合医院 。
文章插图
近五年来 , 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 , 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 。 新建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 , 规划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 , 其中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 , 完成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程 , 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 。 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298家、床位6.29万张、执业医师4.26万名 , 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0%、65%、47% , 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分别从2.7张、2.55名提高到3.8张、3.09名 。
目前 , 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港大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肿瘤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以及市吉华医院四家市属医院的新建扩建工程 , 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 。 “十四五”期间 , 深圳还将以原特区外地区为重点 , 加快补齐卫生健康重大设施 ,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 , 让市民能便捷地享受到卫生健康服务 。 据悉 , 到2025年 , 全市床位总数将达到8.29万张 , 医生总数达到5.5万人 , 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00家以上 。
文章插图
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 大病不出市
看得上病更要看得好病 , 提升看大病的能力 , 也是保障居民长寿的关键因素 。 过去深圳居民得了肿瘤要跑北上广等地 , 现在不仅本地居民不用跑外地了 , 甚至外地居民还来深圳看病 。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肿瘤医院 , 市外医保患者住院占比达到了40% 。
众所周知 , 医疗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技术的磨合 。 国内很多名院都是百年老院 。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 , 深圳如何能快速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 以适应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创性地实施了“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 以创新的引才、用才、育才机制 , 携手国际国内顶尖团队 , 扶持本土团队 , 实现深圳医疗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 , 从“补短板”到“建高地” ,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转变 , 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发展路子 。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批名校名院集聚深圳办医办院 , 253个高层次团队引入深圳 , 每周有超过100名国内一流专家为市民看诊 。
本地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 医疗卫生高地格局初步形成 。 全市三甲医院总数达到18家 , 比5年前增加了8家 , 5家医院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行列 , 12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科技量值排名前50名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 。 卫生系统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超过1100人 。 参保人本市就诊率达98.1%, “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实现 。
据悉 , 今年我市还将引进20个高层次医学团队 , 加快推进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工作 , 启动“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计划 。 “十四五”期间 , 我市力争三级医院总数达到60家 , 其中三甲医院总数超过26家 , 建成2家国内领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 , 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 。
- 主动脉夹层|晨读丨1月27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专家支招春节这样锻炼|健康养生| 养生
- 健康|预防乳腺癌 健康筛查不可缺
- 美味佳肴|这类特殊人群如何健康过年
- 杜桥|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成为全国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 眼健康|春节长假注意眼健康
- 公立医院|深圳试点互联网销售处方药
- 平安|健康不休假 平安过新年
- 新春|新春欢聚饮酒助兴莫忽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