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如何盘活农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在大量增加 。 那么 , 未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 , 该如何通过政策的调整和体制变革 , 发掘出农村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潜力?

李铁:如何盘活农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
文章图片
文/李铁
中国的土地资源短缺吗?从人口总量上来说 , 耕地资源稀缺是毋庸置疑的 。 毕竟 , 要供养14亿人口 , 仅仅靠国内耕地的农产品供给是远远不够的 。 从卫星图片上可以看出 , 中国现有20多亿亩可耕地资源 , 除了满足国内90%的主要农产品供给 , 还要确保大量经济作物的生产 。
中国每年进口1亿多吨的粮食 , 在2020年农产品进口达到历史最高值 , 累计进口1.43亿吨 。 其中 , 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 , 如果加上其他进口农产品 , 相当于在国外占用10亿亩左右耕地 , 接近中国现有耕地总量的一半 。
从这些数字上看 , 中国的土地资源是稀缺的 。 要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在95%的安全线以内 , 因此保证18亿亩基本农田是中国耕地保护的底线 。
土地资源的另一面是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在大量增加 , 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用地 ,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以及其他功能性用地 。
那么 , 未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 , 如何发掘出更大的建设用地潜力?
建设用地需求巨大
2000年到2020年 , 城镇常住人口从4.59亿人增加到8.48亿人 。 随着常住人口的增加 , 中国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从2000年的约4.5万平方公里 , 增长到2020年的9万平方公里 。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会提高 , 因为现在的城市化率只达到了60% , 距离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70%的城市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 我们曾经预测 , 如果城市化率达到了70%以上 , 中国的城镇人口会从现在的8.5亿增加到9.8亿以上 。 换句话说 , 至少还有近2亿人将会从农村转移出来 , 因此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还会继续增加 。
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看 , 中国还需要提高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 毕竟目前户均耕地不足10亩 , 各地区的耕地资源仍严重不均衡 。 如果中国的户均耕地要达到韩国的水平 , 那么在现有基础上还要增加1倍多 , 如果要达到日本的水平 , 则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倍多 。
如果不考虑农产品价格提高和政府未来是否进行补贴 , 即使户均耕地达到20亩 , 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经营净收入比现在增加1倍 , 也仅为1.15万元 , 依然不高 。 但是 , 如果在户均耕地增加的基础上 , 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和经营预期 , 对提高农产品质量会很有帮助 。 但是 , 如果规模经营要达到日本和韩国的水平 , 至少还要从农村转移出1.5亿-2亿的劳动力 。 这些劳动力的转移则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 因此必须要解决他们进城就业的用地问题 。
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 , 中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106平方米;如果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 , 人均建设用地则更高 , 达到了145平方米 。 虽然从常住人口的数量来计算城镇人均占有建设用地的面积 , 其中包括了就业用地和部分居住用地 。 而伴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的提高 , 我们还要解决存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 , 大概还要增加2.8亿存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面积 , 包括了租赁住房和购买住房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 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还是要大大增加的 。
另外 ,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 中国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为344平方米 , 按照农村户籍人口计算 , 为人均244平方米 , 分别是城镇常住和户籍人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3.2倍和1.68倍 。 因此 , 按照目前的城乡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来看 , 无论是在城市 , 还是在农村 , 随着人口的增减 , 配置资源的效率都还有可挖掘的巨大潜力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中国未来城市化过程中 , 建设用地供给应该是相当充足的 。
大量土地资源为何空置
但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 中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 , 而农村常住人口在不断减少 。 2020年 , 城镇常住人口达8.5亿 , 而农村人口则从2000年的8亿多下降到5.5亿 。
可是 , 因为进城人口就业和居住的需要 , 城镇建设用地从本世纪初的4.5万平方公里增加到9万平方公里 , 而同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则从1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9万平方公里 。 在耕地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 , 城乡两头用地却同时增加 , 这意味着大量的宝贵土地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 其原因来自于体制变革的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