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2周年记:9款产品上市,12份《指导原则》出台( 二 )


此前CDE曾发文 , 参照药已在国内获批多个适应症的 , 如果候选药通过比对研究证实了与参照药临床相似 , 可以考虑外推至参照药的其他适应症 。 适应症外推需根据品种特点和相似性研究数据的充分性个案化考虑 。 外推的适应症 , 应当是临床相关的病理机制和/或有关受体相同 , 且作用机理以及靶点相同的;临床比对试验中 , 选择了合适的适应症 , 并对外推适应症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 。
随着行业对生物类似药的认知逐渐清晰 , 立法部门对此的监管也正趋于不断完善 。 据笔者统计 , 药审中心先后发布了12份与生物类似药相关的指导原则及征求意见稿 。 其中不乏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多个热门药物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 为此类产品研发的临床方案设计及具体操作提供了详细参考依据 。

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2周年记:9款产品上市,12份《指导原则》出台
文章图片
2月18日 , CDE即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 , 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 , 同时在为其集中带量采购铺路 。 尤其是明确了“生物类似药不能自动外推参照药的全部适应症”、“适应症外推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适应症特点个案化考虑” , 即要想获批 , 必须就每个适应症单独提交申请和相关证据 。 这也意味着 , 生物类似药在外推适应症方面需要更加谨慎 。
贝伐珠类似药竞争激烈 , 集采渐近
除上述获批的5家企业外 , 国内目前还有多家企业的多款生物类似药已经申报上市或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 其中有部分预计可以在2021年获得批准 。 从品种上看 , 贝伐珠单抗将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品种 。
国内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生物类似药

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2周年记:9款产品上市,12份《指导原则》出台
文章图片
我国生物类似药审批政策逐渐与国际接轨 , 增加医保覆盖和医保降价谈判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 。 按通用名确定的医保目录以及对应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中 , 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品属于同通用名 , 理论上可以相互替换 。
根据国家医保局在答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快银屑病等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时明确 , 正在研究生物制品集中采购相关政策 , 生物类似药并非集中带量采购的禁区 , 将适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
今年1月28日 ,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要求 , “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 , 做到应采尽采” , 在次日(1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 , 医保局领导又进一步强调“生物类似药跟化药的仿制药质量评价方式上有差别 , 但是它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 下一步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 。 ”
对此也有分析师认为 , 生物类似药主要分布在肿瘤和自免等领域 , 国内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 以价换量的市场仍然远超普通仿制药 。 目前国内销售额最高的抗体药物是曲妥珠单抗 , 在进入医保后才超过了50亿元 , 与全球近80亿美元的销售峰值相比差距较大 , 国内的渗透率仍然远低于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