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中国巴菲特、硅谷钢铁侠看好的新冠疫苗,3位中国科学家功不可没

导语: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 , 中国科学家的力量越来越不容忽视 。
——《华盛顿邮报》
2021年1月25日晚8时许 , 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他的个人微博上激动地对外宣布:
「刚刚从香港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德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 , 也就是COMIRNATY(中文商品名:復必泰TM)在中国香港获认可紧急使用!将正式开始服务国人、保护国人!」
他的上一条微博 , 还停留在去年的11月9日 。 内容依然是不留余力地在为这个名为BNT162b2的mRNA新冠疫苗打Call 。

科学家|中国巴菲特、硅谷钢铁侠看好的新冠疫苗,3位中国科学家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郭广昌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
关于郭广昌口中的这串代号 , 不少人可能还很陌生 。 但这款新冠疫苗所使用的mRNA技术已经有了不少的高光时刻 , 比如特斯拉CEO、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最近就给予了mRNA技术高度评价 , 将它称之为「医学的未来」 , 「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愈一切」 。 另外 , 这款疫苗在以色列的接种率已高达49.1% , 有望让以色列通过接种疫苗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

科学家|中国巴菲特、硅谷钢铁侠看好的新冠疫苗,3位中国科学家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mRNA技术是「医学的未来」
来源:网络
不过 , 在这些BNT162b2的高光时刻背后 ,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 , 在这款mRNA疫苗研发的许多关键节点上 , 都凝结着中国研究者的心血与力量 。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名字里带着几分「洋气」 , 却与中国科研密不可分的mRNA新冠疫苗的故事 。
由一串基因序列缘起
2019年12月26日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到一份来自武汉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标本 。 收到标本后 , 研究团队立即连夜着手测试 , 终于在2020年1月5日凌晨 , 从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 , 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MN908947) , 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 。
2月3日 , 一篇题为《一种与中国呼吸道疾病相关的新冠状病毒》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ArticlePreview)形式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 这篇论文公布了来自中国科研团队的重要发现 , 最早向世界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系 。 研究者还将它与此前在中国蝙蝠体内找到的一组SARS样冠状病毒作比对 , 并发现它们密切相关 。

科学家|中国巴菲特、硅谷钢铁侠看好的新冠疫苗,3位中国科学家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来源:文献内插图
当时的研究者可能还不知道 , 他们称之为「WHCV」的病毒将在2020年席卷全球、彻底改变世界 。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 , 正是由于病毒全基因组的及时发现和公布 , 才为mRNA新冠疫苗的后续研发提供了最重要的「原料」 , 使得新冠疫苗能在1年内快速研发上市 , 惠及了数以千万计的民众 , 让他们远离病毒的侵扰 。
在了解这项工作有多重要之前 , 我们先得明白mRNA疫苗到底是怎么激发人体免疫反应的 。

科学家|中国巴菲特、硅谷钢铁侠看好的新冠疫苗,3位中国科学家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mRNA新冠疫苗的作用原理
来源:复星疫苗官网
mRNA , 也就是MessengerRNA(信使核糖核酸) , 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小型核酸片段 。 顾名思义 , mRNA新冠疫苗会携带着来自信使RNA关于特定病毒特征(病毒抗原)的蓝本或者密码子 。 当它进入人体后 , 机体内的细胞会将它抗原呈递到细胞表面 , 并释放携带病毒信息的mRNA , 激发人体主动地生成抗原 , 刺激体内产生对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说到这 , 想必各位一定明白了 。 研发mRNA疫苗所需的这串病毒密码子就藏在由我国科学家提供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之中 。 对于mRNA疫苗的研发人员来说 , mRNA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 只要能拿到病毒的基因序列 , 他们便可以立刻按部就班地投入到mRNA疫苗的设计研发中去 。
事实也确是如此 , 正是以这个基因组序列为参考 , BNT162b2的原研单位BioNTech才得以在疫情暴发当即(2020年1月)就迅速启动了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 。
突破第二道关卡:抗原选择
拿到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只是疫苗研发的第一步 。 下一个难题是选择合适的抗原 。 要知道 , 早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的研发时就曾因抗原的选择问题 , 直接导致了III期临床试验以失败告终 。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 , 可以选择的抗原其实有不少 。
它含有一条正链RNA基因组 , 能编码4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蛋白)、包膜蛋白(E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核壳蛋白(N蛋白) 。 理论上 , 这些编码的结构都可以作为疫苗研发的抗原候选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