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济南千佛山上有泉吗?( 二 )


若非尽去因缘识,谁解青莲足下生。
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二》
由诗中“龙泉乍涌千岩湿,佛日高悬百雉明”可知,明代龙泉不惟水况良好,且带动了整座青山的氛围与绿化。诗中的龙泉乍涌造成的“千岩湿”“空翠苍茫”,甚至连梵语都带有“潮声”的生动感觉,是对龙泉景致及价值再好不过的说明。
明代嘉靖末年山东按察副使樊献科(字文叔,号斗山)则写有《登千佛山记》,其中记道:
“巅岩凿佛像……近岩下石洞奥窔,中有池丈许,深碧不可测,游人多饮而甘之。洞口有门,题曰:龙泉洞。洞之前为对华亭。”
龙泉的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等,一目了然,“深碧不可测”,多见其清澈深邃,“游人多饮而甘之”,足见其水味之美。
清初,有顺治九年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的浙江诸暨诗人余缙(字仲绅,号浣公)来游山左,为济南美姿所感染,写下《历下游记》一文,其中有记叙千佛山的段落:
“道傍有龙井洞,阔如车辐,偻而入,泉冷如鑑,寒甘湛溢,不下吾乡虎跑。”
诗人说,龙泉之水味“泉冷如鑑,寒甘湛溢”,不在他们老家著名的虎跑泉味道之下。接下来,余缙写到了龙泉洞口处的一处胜景:
“洞口有石,横亘如额,苍紫异状。山僧云:以井水沃之,可照数十里。予试之,则华不注、鹊山皆入影如画,群游者拊掌称绝。此庚戌九月事也。”
见《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二十三卷

龙泉|济南千佛山上有泉吗?
文章插图
书影:余缙《历下游记》
石头而有镜子的功能,且能远照数十里,数十里之外的华不注、鹊山在石镜下一目了然,入影如画,你说怪也不怪!余缙显然被此奇景深深打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怕说出来别人不信,所以,他要郑重其事地拉出同游者作证(“群游者拊掌称绝”),并且记下游山观景的日子来(“此庚戌九月事也”)。
其实,余缙先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见到过此景的人太多了,而且都有诗文记载。济南人称此石为“石镜”“神镜”。
我们且看清代康熙年间诗人顾嗣立的《石镜在龙泉洞》诗:
石镜相传在武都,龙泉忽见映冰壶。
晶光更胜新磨出,一朵华不入画图。
道光刻本《秀野草堂诗集六十六卷》卷六十三
顾嗣立(1665——1722)字侠君,号闾丘,江苏长洲人。康熙五十一年特赐进士,官知县。著有《闾丘诗集》、《秀野草堂诗集》、《大小雅堂诗集》等。
“晶光更胜新磨出,一朵华不入画图”,由此可知,石镜可照数十里,华不注、鹊山皆入其中,且清晰如画,断非虚语。独不知,后来这宝贝石镜流落何处?

龙泉|济南千佛山上有泉吗?
文章插图
书影:顾嗣立《石镜》诗
谈到千佛山,谈到龙泉,有一位济南先贤不能不提,他就是边贡。
明代,与千佛山、与龙泉有过亲密接触且有诗作品题的名人雅士与高官显宦甚多,笔者单单挑出边华泉先生,足见他与千佛山龙泉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关系。
边贡(1476——1532)字庭实,号华泉。山东济南人。明弘治九年进士,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明代前七子之一,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正四杰”,是明代享誉诗坛的大诗人之一。
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42岁的边贡在河南提学副使任上,母亲董氏病卒。第二年春二月,边贡扶母柩归济南。路上,边贡哀伤地作《春暮》一诗,有“骨肉俱零落,还家不似归”之叹。原来是,边贡父亲边节卒于正德六年,弟边赋又卒于正德八年。接连不断的骨肉离散,使边贡精神上已不堪重负。
自正德十三年处至正德十六年底,将近四年的时间,边贡在济南居家丁母忧,在父老乡亲和家乡山水的抚慰下,其心灵创伤得以痊愈。
边贡曾骄傲地吟唱:“我济富山水,人称名士乡。”(边贡《春日卧病寄刘子希尹王子孟宣》)而千佛山,乃是边贡的至爱之一。
边贡诸多的吟唱济南山水的诗作,大多作于这些年间。在《边华泉集八卷边华泉集稿六卷》中,他的千佛山诗计有11首,分别为《九日登千佛山寺五首》《十月六日游千佛山寺》《入寺》《出寺》《三月三日陪藩臬诸公登千佛山寺》《八月二十日游千佛山寺二首》,再加上刘敕《历下十六景》所收录(《边华泉集八卷》未见)的六首,边贡的千佛山诗竟有17首之多,这见出边贡与千佛山的情感,也见出千佛山在明代香火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