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记忆和学习 —— 有关知识编码和融汇的科学( 二 )


这当中的『思辨意义的概念』 , 任你如何形象化 , 如果结合个人体验 , 都是难以理解的;但如果你知道康德的基本立场:我们用先天存在的范畴理解世界 , 你便能明白这句话是黑格尔在针对康德哲学做反思 。
具体解释一下:康德认为 , 人类用先天存在的范畴理解世界 , 一切事物都需要先掉进人类认知的“染缸” , 被一系列先天范畴规定之后 , 才能被认知 。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可知论』——人只能借助一系列工具去“理解世界” , 而不是“直接认识和经验世界” , 所谓“真实”的『物自体世界』是如何永远不可能被我们认识到 。
而黑格尔对康德的观点的反思 , 就是区别了所谓『狭义的概念』和『思辨意义的概念』;可以看到 , 他显然是把康德所说的『先天范畴』划为『狭义的概念』 , 在黑格尔看来 , 康德用一个个有限的认知概念作为理解世界的基础 , 自然会得出“概念永远把握无限”的说法 。
现在 , 再回过头看看黑格尔那句话 , 是不是明朗了许多?
学习任何一个学科知识 , 任何一个概念 , 只要你能够深入挖掘它和其他知识的联系 , 便能深入理解 , 最终建立起一个个组块和系统 , 记忆知识 , 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

如何高效记忆和学习 —— 有关知识编码和融汇的科学
文章图片
如何对抗遗忘
不少读者看到这里应该会联想起『遗忘曲线』 , 但如果你真正细致的了解过它的话 , 你大概不会想要使用这个方法 。
简单介绍下:
19世纪70年代 ,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艾宾浩克在欧洲游学时 , 偶然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 , 费希纳在书中提到的“每一种人类体验 , 包括记忆 , 都应当被化解到一个可套用的公式中”启发了他 , 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
他创造出一共2300个诸如:RUR、HAL、MEK这样的前后各一个辅音 , 中间夹杂一个元音的 , 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音节词 , 然后不断的练习;到他在1880年获得柏林大学讲师职务时 , 他已经练习这些毫无意义的音节超过800个小时……
没错 , 他发现练习的次数越多 , 遗忘的速度就会越慢 , 并且最终形成了那个著名的遗忘曲线图 。
整个实验就一个实验对象先不谈 , 最大的问题在于:艾宾浩克记忆的东西 , 都是没有任何意义和联系的词语 , 不同的信息之间没有联系 , 这和我们真正的学习状态相去甚远 。
所以要科学记忆 , 简单的按照“艾宾浩克曲线”安排复习是行不通的 。 现在 , 还是要回到我们一开头提到的记忆的三个过程:大脑获取信息(编码 , encoding)、保存信息(存储 , storage)和日后读取信息(提取 , retrieval) 。
一目了然 , 之所以会遗忘 , 无非三个原因:编码失败、储存失败、提取失败 。
怎样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 笔者在前一个小节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 只要能够用上这些方法 , 就能大大减少遗忘的概率 。
这个小节 , 笔者主要需要补充讲以下两点:
1.容忍一定程度的编码失败
调查显示 , 很少有人能够在六枚一美分硬币中分辨出真的那枚 。 因为每枚硬币都包含八个关键特征 , 而一般人通常只会注意到其中的三个(Nickerson&Adams , 1979) 。
这没有什么不好 , 因为一美分硬币的细节的意义十分有限 , 大脑的精力有限 , 把精力省下来留在大事上的思考和决策显然是更优的策略 。
所以如果你在一些细小的信息或者知识点的记忆上出现了问题 , 不用责怪自己 , 因为你已经把精力花在了更多更重要的地方 , 没有因小失大 , 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 遗忘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 它让我们能专注于那些真正有效的信息 。
不过 , 这个实验也可以从反面给我们一些启发:编码失败了 , 可能是因为你对这个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 你把它当成了一美分硬币级别的信息——如果你的学习要求你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 一定不能疏忽 , 要对每个细节都加以重视 。
2.高频次休息也能提高记忆——减少后摄干扰
当你在回忆旧知识时被新学的知识干扰 , 这就是后摄干扰 。 研究显示 , 学习了一些音节之后 , 有睡眠的一组在8小时左右仍能回忆起60%的内容 , 而没有睡眠的一组仅能回忆20%左右的内容 。 (Jenkins&Dillenbach , 1924)
所以 , 要减少这些后摄干扰 , 需要通过减少干扰事件来完成 , 比如学习完之后出去散步或者小休息一下 。

如何高效记忆和学习 —— 有关知识编码和融汇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