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良知”与“无正义”:一份19世纪的华人思维断层扫描报告( 二 )



“没良知”与“无正义”:一份19世纪的华人思维断层扫描报告
文章图片
曼谷唐人街一景
当然啦 , 现代一些不了解东亚也不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把此书中的微小纰漏扭曲地冠以“偏见”、“傲慢”、“西方中心论”甚至“侮辱” , 更是笔者不敢苟同的论调 。 很简单一个道理 , 事实就是事实 , 不可能因为掩盖 , 这样的事件便被“正确的集体记忆”所消弭 。 事实背后的逻辑一旦存在 , 同样的事实就会不断发生 , 正如并联的电路只要通电 , 终端的灯泡们便会发光 。 例如 , 全球240多个唐人街(Chinatwon) , 有多少不是“番茄炒蛋”式配色的招牌凌空高悬 , 以致路人时刻担心重力的花朵盛开在自己的头顶?又有多少唐人街不因“脏乱差”为人侧目 , 以致执法队伍都敬而远之?再有 , 百多年来 , 华人背井离乡 , 却将东亚大陆内卷化的生活方式带到世界各地 , 因而不断为当地人所排拒 。 然而 , 一些华人不能融入 , 却在华语媒体上倒果为因 , 将自己行为招致的厌恶归咎为“歧视” , 甚至企盼“富起来、强起来”的祖国用航母和大炮横塞他人泱泱之口 , 这种行为的逻辑与义和团又有几分区别?

“没良知”与“无正义”:一份19世纪的华人思维断层扫描报告
文章图片
2011年佛山“小悦悦”事件截图——熟视无睹的车夫与横卧街头的女孩
其实 , “欲知今时果 , 且看昔日因”的道理古今皆然 , 好的著作一版再版 , 亦是历史穿透性的体现 。 《中国人的性格》作为西方制订对华政策者的必读书目 , 自然有其历久弥新的一面 。 该书对华人性格的描画 , 掩卷环顾 , 是否在华人社会中比比皆是?而且这种性格不分制度环境 , 只要是华人 , 就逃不脱百廿年前作者绘下的框架 。 不扯远了 , 该书第二十一章讲述华人“缺乏同情” 。 是不是任何一个在华人区生活一年以上的人都可以举出汗牛充栋的案例?例如一人跌倒 , 周围人纷纷围观 , 不提帮助 , 只做看客 , 更有甚者 , 见人危难 , 落井下石 , 吃人血馒头 , 乃至捞尸要价 , 都乃家常便饭?这样的情形 , 哪怕到了西方发达国家 , 还是展现得格外突出 。 例如2020年1月 ,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唐人街 , 一位60余岁长者突发心疾跌倒 , 20余人熟视无睹 , 拂袖而过 , 直到附近中药铺伙计报官 , 才有救护车赶来 , 只是长者早已贻误救助时机 , 无奈抱憾终天 。 实际上 , 从秦到清 , 东亚各朝皆将“见死不救”列为罪行 , 载入法律 , 以国家强制力量要求国民救人危难 , 并定下高额赏例 , 鼓励见义勇为者 。 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又反映了华人“见义不为”、“缺乏同情”已经到了统治者都无法容忍的地步?

“没良知”与“无正义”:一份19世纪的华人思维断层扫描报告
文章图片
吸食鸦片的清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 , 此书列举的华人种种特殊性格 , 都可以概括成“没良知”与“无正义” 。 这也是作者在该书终章《中国的现实与需要》里反复提及的病根 。 当然 , 作者以美国人特有的客套 , 将之说成是“中国人需要良知与正义” 。 只是读到这里 , 每个认为自己应该对自身、对周边有所奉献的华人 , 是否都会感到某种知耻而后勇的召唤?正如将全息照片剪碎 , 每一个碎片上都能看到景物的整体 。 华人的每个性格也都是那个整体的某个方面 。 例如 , 勤奋刻苦的背后 , 其实是人口稠密、资源紧缺令个体获得必要生存资源的劳动时间不得不延长的结果 , 而思维混乱是求生不易、无暇思考的结果 , 至于走到哪里就将内卷化的生活方式带到哪里 , 则是对周边事物缺乏信任的体现 。 更重要的是 , 环顾东亚历史 , 秩序组成能力低下 , 国家只是统治者建立的大战俘营 , 有拳头就有一切 , 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 , 正是造就华人性格的关键因素 。 在这种环境下 , 良知和正义让位于苟且偷生和投机取巧 , 每个人都兼具奴隶和暴君的多重身份 , 才是华人面对世界的惊诧和鄙夷 , 还屡屡摆出一幅“责任都在对方”之架势的原因所在 。 改变 , 当然是不舒服的 , 尤其是从自己开始 , 可是 , 只有改变 , 才有新生的机会 。 而告诉你改变方向的人 , 自然是上天的莫大恩惠 。

“没良知”与“无正义”:一份19世纪的华人思维断层扫描报告
文章图片
书名
中国人的性格
作者
(美)阿瑟·史密斯(ArthurHendersonSmith)
原版名称
ChineseCharacteristics
译者
李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