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字眼”逃避科创指标或被“识破”,汇川物联IPO遭暂缓

2021年1月21日 , 科创板上市委对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物联)的IPO事项做出暂缓审议的审核结果 。 据会议结果公告披露 , 汇川物联被暂缓一事 , 或与前财务经理陈剑钗未提供全部银行流水、公司物联网属性或存在漏洞、报告期内受让较多发明专利、行业监管政策调整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等问题有关 。
此前 , 我们曾发表《汇川物联实控人曾行贿 , 科创属性“抠字眼”》一文 , 详细分析了公司物联网行业认定合理性、科创属性薄弱、实控人行贿等情况 。
“抠字眼”逃避科创指标或被“识破”,汇川物联IPO遭暂缓】物联网公司还是软件公司?“抠字眼”或被识破
在此前发表的文章中 , 我们分析了汇川物联如何通过“抠字眼”的方式将自身归为物联网行业 , 以规避科创板对软件企业10%研发投入的“科创属性”要求 。
而科创板上市委也对该问题进行了问询 , 要求公司说明其业务实质与物联网定位是否相符 , 公司名称使用物联网字样是否会对投资人造成误导 。 同时 , 上市委还要求公司说明申报期受让的专利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直接相关的表述是否真实、准确 , 核心产品的技术指标是否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定 , 并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
招股说明书显示 , 汇川物联的行业分类为“1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但公司在招股书和问询函回函中又都表示 , 自身属于物联网行业 , 不属于软件行业 , 因此不需要满足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0%以上的“科创属性”要求 , 并为此提供了大量看似合理的解释 。
即使汇川物联确实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下的物联网标准 , 但说到底物联网业务仍包含较多的软件行业特征 。 汇川物联在披露自身技术水平时 , 主要描述的还是软件层面的内容 , 称公司围绕远程智能监管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 , 包括AI远程视频测量技术、基于生物识别的大型机械操作身份认证及监管技术等 , 可见公司在“物联网”中的“物”上并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技术内容 。

“抠字眼”逃避科创指标或被“识破”,汇川物联IPO遭暂缓
文章图片
来自汇川物联招股书
而汇川物联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生产模式也侧面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 公司主要通过外购获取主要产品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超视野、电源箱、梯控的配件 , 并委托第三方进行加工、组装和维修 。 汇川物联自身则主要完成调试、测试、算法写入等工序 , 这也更符合软件企业的定位 。

“抠字眼”逃避科创指标或被“识破”,汇川物联IPO遭暂缓
文章图片
来自汇川物联招股书
物联网和软件这两个行业本身就有较多交集 , 清楚区分比较困难 。 汇川物联或因此凭借其高超的“抠字眼”能力得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 以规避“科创属性”对软件行业的高要求 , 但似乎并没有说服上市委 。
除此之外 , 公司受让的专利也遭到质疑 , 上市委要求公司披露通过受让获取的专利是否与其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直接相关 。 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文章中提到 , 汇川物联虽然宣称与闽江学院进行合作研发 , 但是受让的10项专利的发明人中竟然没有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 此外 , 公司与发明专利转让方闽江学院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 公司独立董事吴飞美于2008年1月至今任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监事会主席陈晨则毕业于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业务难以走出福建省 , 业绩爆发或受益于行业政策
汇川物联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内 ,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 , 公司来自福建省内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47%、99.63%、99.83%、99.56% , 业务十分集中 , 这也招来了上市委的关注 。 上市委要求公司结合福建省行业监控政策调整以及国内其他省市行业市场份额 , 对公司未来营业收入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 , 说明公司的行业空间和市场份额是否具有稳定性 , 公司是否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 。
来自汇川物联招股书
2017年1月25日 ,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房建和市政工程质量安全远程视频大数据管控的通知》 , 要求工程单位在桩基或深基坑或钢筋工程或高边坡工程施工前 , 应在塔吊等施工现场制高点安装一台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 。 而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和塔吊超视野监控正是汇川物联的主要产品 , 报告期内 , 两项产品收入合计分别为1355.06万元、6663.96万元、11987.8万元、7593.66万元 ,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36%、46.55%、54.76%、56.74% , 金额和占比都快速增长 。 可见 , 汇川物联的业绩爆发与上述行业政策的发布时间点高度吻合 , 公司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72.79万元、14360.52万元、21930.85万元 , 实现三级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