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杨原:穿越回清朝,紫禁城里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二 )


其实对明代故宫我也了解,但是我这本书里写的都是清故宫。因为对这本书的一个定位是:大家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好地游览现在的故宫。现在的故宫里,基本没有明朝的东西了。
顺治刚刚入关的时候,抢先把保和殿修了,因为烧毁的程度不是特别严重。顺治结婚的时候也是在保和殿,那时候叫位育宫,康熙早年也一直住在保和殿,直到康熙二十几年乾清宫修好了,康熙才搬到乾清宫去住。

故宫六百年|杨原:穿越回清朝,紫禁城里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满清入关之后,即便当时故宫已经焚毁了,可为什么还是选择以故宫为朝廷所在,满人有没有想过在其他地方另建宫殿?
杨原:我觉得没有,多尔衮一来就拿武英殿作为指挥部。而且满人进中原的时候,是很重视中原的正统的。满人宣扬的也一直是自己替明朝报仇,来接替明朝的,明朝是李自成灭亡的,跟我没关系。清朝很在意要承接明朝的正统,他们一直有这种合法性的焦虑。
这种自卑心理一直没有消除过,到了乾隆的时候这种心理反而更强烈了。乾隆时期满人汉化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乾隆才强调国语骑射。比如乾隆朝的实录有记载,说乾隆见了一个满族大臣,叫满吉善,他父亲叫满保,等于是已经以“满”这个汉姓作为了自己的姓氏了。乾隆很生气,说你以后就叫吉善,不能叫满吉善。恰恰是在这种心理下,乾隆才特别强调满洲风尚,满洲之道。
皇帝在故宫里的一天
澎湃新闻:《如果故宫会说话》这本书里有大量的生活细节,很有现场感和画面感。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一位清朝的皇帝,他在故宫里一整天的生活,几点起床,几点就寝?活动范围又是从哪里到哪里?
杨原:皇帝起得很早,四五点天一亮就起来了。康熙住乾清宫,雍正住养心殿。有一点需要强调,不是说皇帝翻了那个妃子的牌子,然后去后妃的地方就寝,一定是在皇帝的驻地就寝。起床之后有的皇帝会进早点,垫垫肚子。乾隆一般是一日两餐到三餐,慈禧是四顿,但正餐都是两顿,叫早膳和晚膳。
之后是看书,到六七点,进早膳。然后翻牌子,决定见哪个大臣。清代大臣上朝的机会不是很多,基本五天甚至十天一次,大部分国事都是以这种召见大臣的方式处理的。每次只见一个大臣,说一件事,而且很快。不是商量事儿。大臣在被召见的时候是跪着的,而且无问不答,皇帝不问你不能自己主动说。从这里也能看出,清朝的统治是权力高度集中的。
虽然召见的是一个大臣,但是办这些事的是很多人,召见的是主管大臣。比如雍正的时候经常召见怡亲王胤祥。胤祥经常被召见,以至于到后来他在宫中都有一个住处,就在现在军机处边上。因为是跪呈,时间太长了受不了。乾隆初年有个大学士,跪死了。后来乾隆说以后可以给个垫子,但还是得跪着。
当然也有商议的时候,比如御门听政的时候,或者皇帝和军机处商量的时候。还有就是批奏本、题本,这算是延续了明朝的票拟制度,但这些主要都是一般性事务。

故宫六百年|杨原:穿越回清朝,紫禁城里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这种跪呈的沟通方式,是不是清代独有的政治现象?毕竟满族大臣在皇帝面前都得自称为“奴才”。
杨原:是的,满人的主奴关系一直很强。王爷在皇帝面前都自称“奴才”,何况其他人。
一般召见一个小时左右,在档案里经常看到,到八九点钟皇帝就干别的事去了。
之后就是批奏折。但是批奏折,不都是公事。当然有很多政务,但还有很多,比如处理内务府奏折,就不是政务。我看过的档案里,有雍正要求给自己的狗做衣裳,做狗窝,那算什么国事呀?但这也是批奏折。内务府有很多案子都要皇帝来批示,比如有的穷苦旗人,把女儿冒充汉人,嫁了卖钱,违反旗民不通婚的规定,怎么处置,皇帝也要批折子。还有比如后妃要见一下娘家人,内务府安排那一天几点见,娘家人入宫走什么路线,都要皇帝批示。
公务处理完了,就是皇帝个人生活的时间,比如听戏、赏玩书画、写诗啥的。到了晚膳的时候,晚膳其实是在下午,就翻牌子,翻了谁的牌子就给谁赐膳,之后就是二人世界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是给太后请安,如果这位皇帝的太后还在的话,每天的晨昏定省都是免不了的。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时候,光绪每天一早,召见完大臣,赶忙就从紫禁城出发去颐和园,那时候一般是到西直门坐船去颐和园。这来来回回,得很长时间,而且天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