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鉴会】瓷器中关于微观气泡鉴定
原标题:【微鉴会】瓷器中关于微观气泡鉴定
瓷器中关于微观气泡鉴定
文章图片
气泡是陶瓷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 有些器物的气泡十分明显 , 甚至用肉眼即能观察到 , 但也只能瞧出皮毛 , 无法做出总结 , 寻出规律 。
随着科技的进步 , 应用到古瓷鉴定中的仪器设备繁多 , 这也给众多研究陶瓷气泡的藏家和鉴定家带来诸多方便 。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 有人认为由于釉层中含水分子 ,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 , 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气化 , 而被釉膜包住 , 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 也有人认为以石灰釉和石灰碱釉的古瓷 , 因釉中含有氧化钙元素 , 氧化钙元素在高温玻化过程中比较活跃 , 一活跃就产生了釉中气泡 。 那么 , 即便解决了气泡的成因 , 而气泡在古瓷鉴定中是否起到作用呢?
文章图片
肯定者认为:古代窑口众多 , 但是同一时期或者同一窑口所烧器物必然是存在某些内在关联的 , 从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温度等等方面来看确实存在一定道理的 , 也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
而否定者则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 气泡无规律可循 , 不能成为釉中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 。 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 , 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 。
从收藏与鉴定的严谨求实而又要勇于探索、拓开视野和思维的立场来说 , 两者都不能算完全正确 , 应该互相论证 。 既不能盲目从信 , 也不可一味否决 。
根据已有的资料 , 对中国古代各朝各窑口器物气泡的特征 , 大体可做以下归纳:
商周及秦汉原始瓷:釉层较薄 , 釉中基本上无气泡 。
六朝青瓷:由于器表布满密集的开片 , 只在聚釉处能观察到不明显的气泡 。
唐瓷:如邢窑、长沙窑、邛窑等器物表面一般无明显气泡 ,
五代时期的定窑白瓷一般只在底足和口沿等局部釉厚处才有细密均匀的小气泡 , 也有个别器物全身均匀分布密集的小气泡 。
越窑青瓷:釉面浑身都均匀分布有隐约的密集小气泡 , 局部釉厚处则清晰可见 。
宋瓷: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 , 实在难以信服 , 甚至可予以否定了 。
就宋瓷五大名窑来说 , 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 。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
文章图片
【【微鉴会】瓷器中关于微观气泡鉴定】元青花: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 , 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 明永乐瓷: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 , 布局疏朗 , 但较宣德气泡少 。 明宣德瓷:气泡呈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 , 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 明成化瓷:彻底改变了宣德瓷的情况 , 显得小而密集 。 成化之后:将成化瓷气泡作为官窑瓷气泡的分界线 , 成化以后的官窑瓷气泡 , 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 。 但是 , 也有些特别的器物独具特点 。
死亡气泡:瓷釉经过长时间的老化 , 釉中气泡呈黑、褐、棕色 , 甚至破开等情况都可称死亡气泡 。
文章图片
釉中气泡死亡是因透明光亮的闭封气泡受到大气层和其它物质的长期污染和浸蚀 , 空气进入了闭封的气泡中 , 一些气泡内壁上就开始变颜色 。 时间再长一些加上大气的压力作用下 , 气泡的中间(顶端)部位处的薄釉釉质开始脱落 , 气泡釉质的厚薄有一个平行的分界线 , 就在分界线上面薄釉层的釉质全部脱落 , 形成了一圈整齐而光洁的小圆孔 , 这就是气泡破开形态 。 一般时间越长 , 死亡气泡越多 , 但不绝对 , 如秘色瓷与隋瓷 。 要么无气泡 , 即便有 , 也无死亡气泡 。 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 , 瓷器暴露在空气中微观世界自行反应变化着 , 如果真的能够对它有足够的认知、理性对待 , 就会像一个晴雨表 , 使得我们对古瓷的断代和鉴定有极大的帮助 。 偶有听说死亡气泡可仿制 , 虽不经见 , 但也让我们感觉到对古瓷气泡等鉴定方法的深入探究有了更大的迫切感 。
附:一善堂制微观气泡鉴赏
文章图片
- 以太币会不会像比特币越挖越少 来了解清晰!
- 【名企|观察】60天突破45500台,红旗品牌有一点变化不容忽视
- 答用户问:怎么用好飞天指标组选股?
- 2021年海军发展趋向,3艘055进入部队,075和003都会有新消息
- 坐等上市!比日产轩逸漂亮,2.0L发动机+2750mm轴距
- 起售价定到四千多,魅族18自信满满,会走坚果手机老路吗?
- 再见了,银行卡!央行发布最新通知,4月1日起,银行卡时代将终结
- C语言与C++混合开发?命中会遇见的extern C!
- 币安与以太坊兼容并蓄 共携DeFi大道
- 黄奕调侃秦昊“上对花轿嫁对娘”伊能静回怼:写稿人学会尊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