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心理学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几乎没差异

传统观念表示 , 独生子女是具有任性、自私以及习惯与自我中心 , 表现出骄纵、孤僻还有蛮横无理等带有负面形象的特点 , 他们从小就被父母们宠坏 , 缺乏社交的能力 , 行为处事具有攻击倾向 , 更有很多环境适应上的问题 。
但是最近几年来 , 研究越来越多发现以往对于独生子女的负面刻板印象发生了一些改变 。
有的独生子女智力表现得较高 , 而且适应能力良好 , 相较于非独生子女成熟 。
有专家推测表示 , 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和父母的互动关系都是较为密切的 , 只是目前独生子女在同辈们之间 , 依旧是比较容易成为“不受欢迎”的对象 。

新西兰心理学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几乎没差异
文章图片
我们反观有手足的子女 , 因为大家的传统观念就是从小在一个充满着高度竞争条件下的环境中成长 , 还有就是家长们总是爱对这些“小人们”进行比较 。
所以 , 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在小小年纪就已经锻炼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 能够把冲突处理的最佳 , 在同辈之间也能迅速的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
这些人们对于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的传统看法引起了新西兰心理学家的好奇 , 于是做了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 。
研究结果表明 , 其实成年后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没有差异 。 而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养成最重要的是源于家长们的家教 。
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受不受欢迎 , 关键得看教养 。

新西兰心理学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几乎没差异
文章图片
一个家庭不养出小皇帝或是公主病的教养方法才是作为家长们值得深挖的 , 而与孩子是否独生没有任何的关系 。 而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呢?
首先就是有爱 , 而且还要有原则 。 一个家庭中必须要有必须遵守的规矩 , 让自己的孩子遵循 , 孩子也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 否则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
在孩子的成长中要提供更多的同辈互动的机会 。 对于独生的孩子来说 , 由于缺乏兄弟姐妹 , 很多的家长会有误解 , 认为如果孩子一旦想要和同辈互动 , 就表明应该将孩子送入学校 。
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玩耍 , 那一下子将其送入集体生活中 , 其实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 进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 。

新西兰心理学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几乎没差异
文章图片
孩子开始接触人群 , 由于不知如何交朋友 , 若想要引人注意 , 也许就会经常吵着爸妈买糖果和朋友分享 , 或是使用带有攻击性或是抢夺 , 挑衅和不遵守规则等策略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
所以爸妈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有机会多多学习社交技巧 , 可以先从好朋友或是兄弟姐妹间的孩子的互动玩耍开始 。 如果爸妈们能够自然地与别的孩子互动 , 孩子们也会更加容易亲近自己的同辈 。
还有就是父母亲的冲突千万不要将孩子们扯进来 , 特别是在独生家庭中 , 由于家中就只有三个人 , 所以父母很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 。
父母们吵架容易给孩子传递对方的不足 , 而这样的拉拢或挑拨的行为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 , 甚至还会让孩子学样 。

新西兰心理学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几乎没差异
文章图片
父母们要谨记 , 父母之间表现出爱的行为 , 是很好地增加孩子的正向情绪及行为引导的模范作用 。
孩子们总会长大的 , 家长们要适时放手 。 家长在帮助孩子的同时 , 同时也让孩子损失了很多学习独立的机会 ,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 , 他们是最容易有这样的行为 , 很怕自己唯一的孩子不快乐 。
那些有手足的家庭 , 父母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得反而比较独立 , 和有责任感 。 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的强项才是父母应该关注的 。
父母需要从小观察孩子们独特的气质是什么 , 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朝着自己的强项和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大人们眼中的成就 。
家长在教养孩子时的态度应该一致 , 需要经常和自己孩子的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

新西兰心理学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年后几乎没差异
文章图片
最需要强调的家长们的同理心的部分 , 爸妈需要模仿很多书中人物的情绪的表现 , 引导自己的孩子去思考 , 当自己在遇到事情时候应当如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