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需要“未来主义”

南方日报讯 (采访人员/郭悦)13日 , “人文湾区·文学湾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深圳雅枫国际酒店举行 。本届峰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 ,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 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 。
峰会汇聚来自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文学机构和文学研究力量 , 就繁荣湾区文学、共建人文湾区展开交流探讨 , 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在华语文学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
粤港澳三地唇齿相依 , 同根同源 , 同声共振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经济共同体 , 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目前 , 粤港澳大湾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湾区文学迎来新机遇 , 面对着新课题 。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提出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应该具备前瞻性、日常性和开创性 。他认为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优势不在过去 , 而在未来 。这个概念应该具有未来主义的品质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有新气象 , 不妨从岭南的现代文化中找寻资源 。重点不是追忆、回望 , 而是面对现在和未来 。”谢有顺说 。
近年来 ,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 以文学连接情感 , 以文化凝聚认同 , 以交流聚合力量 , 以发展推动共建 , 广泛开展文学交流合作与融汇创新 , 通过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召开深莞惠港澳文艺界联席会议等形式 , 携手推进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周西篱介绍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 , 呼唤着文学理论评论刊物的诞生 。广东省作家协会响应时代呼唤 , 创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 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发展和争鸣作出贡献 。
2017年 , 在中国作协和广东省作协的关心指导下 , 在粤港澳三地的鼎力支持下 , 深圳市作协倡议并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 。
2018年 , 大湾区11座城市作家协会主要负责人在深圳发出联合倡议书 , 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学合作与发展 。2019年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澳门举办 , 与会专家就共建湾区文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粤语方言文学规律等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
而在珠三角各地市 , 同样亮点频出 。比如惠州作协为响应大湾区文学精品及地域特色品牌建设 , 加大了历史和现实两大题材的长篇创作力度 , 在数十种选题中 , 有三部入选广东作协重点扶持作品 。
近年来 , 中山市作家协会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文学合作发展方面繁花似锦 , 与香港、澳门、珠海、江门等城市开展多样式的文学交流活动 , 增进作家们交流 , 也推动文化的融合发展 , 特别是与澳门文学界的交流是一个突出的亮点 。
【文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需要“未来主义”】肇庆市则坚持举办“星湖之春”原创文学大赛 。在成功举办第四届肇庆市“星湖之春”原创文学大赛的基础上 , 启动了第五届肇庆市“星湖之春”原创文学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