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司马迁是如何不动声色地表露自己对于世态炎凉的批评呢?
司马迁的胆识、见识之卓绝 , 在他以前和同时代人中是无与伦比的 , 小编本次就来讲一下司马迁的思想 。
先秦诸子如荀况、韩非等 , 虽然对当时社会有所批判 , 但主要是务于舌战 ,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汉初一些谋臣如贾谊、晁错等 , 虽然对当时治国提出许多有益的见解 , 但由于汉朝建立不久 , 有些矛盾还没有激化 , 因而主要是考虑怎样治理好国家 , 使国家长治久安;和司马迁同时或稍早的汉武帝所征举的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如董仲舒、公孙弘等 , 有的驰鹜世俗 , 追求利禄 , 不惜扭曲身子往上爬 , 根本不可能对这种风气进行批判 。
文章图片
只有司马迁 , 能够而且敢于揭露和批判 。 千载之后 , 令人肃然起敬!司马迁对这种世态炎凉、人情"市道"的社会风气批判之深 , 一些评论者认为是其经历之特殊所形成的 。 如王鏊针对《汲郑列传》赞语中"悲乎"二字评论说:"太史公感慨之言 , 其深情从朋友不救腐刑中来 。 "董份对《伯夷列传》中"非公正不发愤"评论说:"太史公寓言为李陵遭刑之意 。 "
文章图片
其实 , 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对腐朽世风进行勇敢挑战有一定的影响 , 但不仅仅如此 。 这主要是来自司马迁的人品之高尚 。 他希望政通人和 , 世风纯正 。 但世道并不尽如人意 , 出现了种种令人讨厌的世故人情 。 他对此极为不满 。 这在遭祸以前为李陵辩护时就明显地流露出来了 , 只不过遭祸后 , 更增加了愤激之情 。 李陵事件前后 , 一些公卿王侯戏剧性的变化 , 充分暴露了伪善凶很、极端利己的丑恶嘴脸 。
文章图片
【司马迁|司马迁是如何不动声色地表露自己对于世态炎凉的批评呢?】李陵出击匈奴 , 未没时 , 使有来报 , "皆奉觞上寿" , 好像李陵打胜仗 , 他们也有荣光 , 借庆贺来巴结主上 , 表现自己;而李陵败书闻时 , 正是这些"奉觞上寿"的正人君子 , "随而媒孽其短" , 把罪过一股脑儿推到李陵身上 , 好像不这样 , 就是与李陵有什么瓜葛似的 , "媒摩"越凶 , 就越表明自己干净 。 作为史家的司马迁 , 生性鲠直 , 正大光明 , 怎么也看不惯这些"全躯保妻子之臣"如此卑鄙行为!
文章图片
他从这些衮衮诸公身上似乎看到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败坏风气 , 人与人之间有何情谊可言?纯粹是虚伪欺诈!司马迁并不要求这些王公大臣们为李陵隐瞒错误事实 , 而是要求有一说一 , 有二说二 , 不要加油添酱 。 可是 , 这些大臣却落井下石 。 他十分反感、讨厌 , "诚私心痛之" 。 但是 , 如果老闷在肚子里 , 是要坏肠伤胃的 , 倒不如一吐为快 , 以浇灭世俗之邪火 。
文章图片
司马迁与李陵没有私交 , 没有私情 , 适会召间 , 不顾自己地位之低下 , 人微之言轻 , 站出来讲了几句公道话 。 这与那些"全躯保妻子之臣"大相径庭 , 无疑是对当时弥漫社会的世俗风气的勇敢挑战 , 是对那些"媒孽"诸公的迎头一击 。 这些公道话也触及了汉武帝的隐私 , 结果获罪下狱 。 按照汉法 , 只要有相当的"货赂" , 是可以赎罪的 。 可是 , 司马迁"家贫 , 货赂不足以自赎 , 交游莫救 ,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
文章图片
家贫 , 倒没有什么 , 可恨的是那些平时相交甚厚的同事朋友 , 相安无事时称兄道弟 , 似乎亲密无间;一旦发生危急之事 , 便离得远远的 , 以表明自己洁白无暇 。 对此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愤愤地说:"身非木石 , 独与法吏为伍 , 深幽囹之中 , 谁可告诉者!"人 , 是有感情的 , 面对此情此景 , 怎能不感慨万千 , 悲痛欲绝!以至于遭刑后 , 他还说:"故且从俗浮沉 , 与时俯仰 , 以通其狂惑 。 "谓自己随波逐流 , 免生多少烦恼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这是一种气愤已极的话 , 并不是他的真实思想 。 而当司马迁重新拿起笔来时 , 对这种世态凉如水、人情薄如纸的社会风气不仅仅是"私心痛之" , 而是寄感慨于笔端 , 对古往今来的人情世俗用心搜集整理 , 详细地撰写出来 , 以表达自己的愤愤不平之意和批评抨击之情 。 司马迁所写的先秦史有的是从古籍中改写而成 。 政写中 , 对有关世风衰微、人情淡薄的事实进行整理加工 , 使之暴露、批判得更加集中 , 更为深刻 。
文章图片
例如 , 孟尝君被逐于齐 , 宾客尽去的情况 , 现将《战国策》与《史记》所记孟尝君之事比较如下:《战国策》:"孟尝君逐于齐 , 宾客尽去 , 谭拾子谓孟尝君日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孟尝君曰:"然 。 "谭抬子曰:"事有必至 , 理有固然 。 事之必至者 , 死也;理有固然者 , 富贵则就之 , 贫贱则去之 。 请以市喻:市 , 朝则满 , 夕则虚 , 非朝爱而夕憎之也 , 求存故往 , 亡故去 。 愿君勿怨 。 "
文章图片
《孟尝君列传》:"自齐王毁孟尝君 , 诸客皆去 , 后召而复之 。 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 , 遇客无所敢失 , 食客三千有余人 。 先生所知也 。 客见文一日废 , 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 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 , 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 冯欢对曰:"富贵多士 , 贫贱寡友 , 事之固然也 。 君独不见乎朝趋市者乎?平民侧肩争门而入 , 日暮之后过市朝者 , 掉肩而不顾 , 非好朝而恶暮 , 所期物亡其中 。 "
文章图片
我们只要仔细对比分析一下 , 不难发现 , 司马迁反宾为主 , 增加了孟尝君对"朝趋市"宾客的怨恨之态和怨恨之语;并运用熟练的汉代语言对宾客趋势利的丑态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 , 使文章有血有肉 , 更加富有感染力;对比反衬方法的运用 , 使趋势利者的市侩嘴脸暴露无遗 。
小编认为这样一改写 , 司马迁的那种揭露批判世态炎凉、人情"市道"的感情、激情 , 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 。
- 刘备长坂坡抛弃的两个女儿,最终结局如何?
- 程有龙的实战功夫如何?少年时随父逮活畜,曾担任过步兵统领
- 崇祯到底错在了哪里?如何才能自救?
- 他天生有智力问题,父母将他包装成“天才”,后来如何了?
- 遵义会议前,在湘江掩护大部队的红军团长,建国后的结局如何?
- 古代盐很珍贵不得私自贩卖,那咸鱼又该如何处理?官府早有对策
-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上太空前一晚给丈夫留遗言,9年过后她如何
- 古代中西方经济差异表现,西方非谷物经济如何维系?我们一同探索
- 假如亚历山大远征当时的秦国,胜算如何?西方学者:不在一个层次
- 叔本华: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