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_本文原题: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本文插图
子竹说
三智书院官方微信平台在每周二开设“子竹说”专栏 , 与喜欢著名文化学者、三智书院特聘导师董子竹老师的朋友们 , 共同分享董子竹老师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切身体悟和独到见解 , 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 , 全方位认知传统文化的智慧 , 体会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 感谢您对三智书院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董子竹
人类生命观的转型
孔子所生的时代 , 是一个大转型的时代 。 这个转型 , 大约是五千年前 , 人类的全部文化 , 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 , 和现在的人类是大大不同的 。 怎么个不同法?我们可以去读一点人类文化学的作品 , 尤其是法人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之类 , 然后再参照一下现在还残存于某些丛林民族中的原始宗教 , 便可以了知五千年前的人类文化 , 是一个什么状况 。
总的说来 , 那时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极不稳定 , 幻听、幻视是极普通的事 。 如果用通俗的话说 , 五千年前的人类大半是生活在某种精神分裂的状态下 。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怪”、“力”、“乱”、“神”左右着人类 。
按今天可查的资料看 , 中国人和古希伯来人是最早从这种文化中走出来的 。 到了周文王时代 , 虽然巫术之类的东西还在泛滥 , 但以“人”为本的文明基本确立了 。 孔子一再声称“吾从周” , 就是这个原因 。 当时孔子及其弟子很清楚这一切 。全部儒家学说的有为法部分 , 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文明 。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本文插图
《论语》“学而”一章第二段有子那段话 , 可以说是为整个儒家文化的有为法定下了基本宗旨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 而好犯上者 , 鲜矣 。 不好犯上 , 而好作乱者 , 未之有也 。 君子务本 , 本立而道生 。 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
孝 , 对上也;弟 , 悌也 , 对平辈也 。 这二字虽然简单 , 却是以肉身人为中心的人类文明的核心 , 最少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以肉身人为中心时代的核心 。 同样是以肉身人为中心的文明 , 西方与东方是有差异的 。 希腊文化是极富肉感的文化 , “肉体”存在的基本要求是生命追求的一切 。 中国文化则是强调把肉体与肉体的关系作为一切的 。 所以 , 在这种文化中 , “孝悌”是“本” 。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正因为有这样两个源头 , 也就形成了人类现代文明的两大系统 。 现在的学术界对于这两大文明体系的对比研究 , 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 但是 , 一说到现代文明的出路 , 学者们就都犯起愁来 。 这在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著作中 , 已经有所反映 。 他很欣赏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观点 , 但又觉得这还是不够“究竟”、“彻底” , 他又引入了许多“出世”的理论 , 如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极乐世界” , 似乎只有这样才更合理一些 。 我国学者李泽厚在评述新儒家的失误之时 , 也提到了马列主义与许多出世的观念 。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本文插图
有子说“君子务本 , 本立而道生 。 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 , 依《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 , 天下之大本也 。 ”这个“本” , 就是指的我们每个生命的“能知”之心 。 “本立而道生”就是:“中也者 , 天下之大本也 。 和也者 , 天下之达道也 。 致中和 , 天下位焉 , 万物有焉 。 ”这也就是说 , “本”本无“本” 。 不同的时代 , 不同的生命观 , 不同的“当下 , “本”的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 。 在孔子、有子那个时代 , “孝弟” , 就是“仁之本” 。分页标题
有子为什么最后要用一个疑问句呢?“与” , 古文中表疑问句的虚词 。 这也就是说 , “本”本无“本” , 时代不同 , 生命观不同 , “当下”不同 , “本”的表现形式有异 。 所以 , “孝悌”不是生命最最根本的东西 。
孔门致力于以“孝悌”为本的文明建设 , 在那时无论如何是对的 , 是合乎那个时代的文明建设要求的 。 但古代儒家头脑非常清楚 , 在围绕“孝悌”建设这个文明时 , 决不会忘了“明明德”这个本质的“本” 。 所以 , 《大学》、《中庸》虽然同样是围绕“孝悌”展开修、齐、治、平的论述 , 可是一再强调的 , 并且放在篇首的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
“天命之谓性 , 率性之谓道 , 修道之谓教 。 ”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本文插图
发展到后来 , 儒家弟子们只要“孝悌”的“本” , 不要“明明德”的“本” 。 中国文化的僵化就不可避免了 。 关于这一点 , 从历代儒家“辟佛”的言论中 , 会看得十分清楚 。 辟什么佛呢?佛家自始至终是不脱离“明明德”的 。 两家能有多大的差别呢?
今日世界的“仁之本”绝对不是“孝悌”二字可以概括得住的 。 十四世纪以来 , 古希腊文化突然成了人类文明的主导潮流 。 这个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呵护人类的肉身 , 肉身安全、享受、愉悦、自由是第一位的 。 中国人以“孝悌”为核心的文化就显得落后了 。 生命自身强烈要求突破僵化了的“孝悌”关系网络 , 这一点在中国自己的文化中 , 也是表现得十分强烈的 , 晚明文化就大大突出了这一点 , 《金瓶梅》的出现就是个明证 , 对肉身要求的宣扬 , 比古希腊人热闹得多 。
但是 , 中国文化在这个时期真正落后的还不在此 。 这期文化的核心 , 仍然要聚焦于“明德”的演变 , 即“知”的突破 。 中国文化在延长扩展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方面 , 明显关注不够 。 所以 , 这期文化只能西方人打头领了 。 最后 , 满清王朝又把中国文化扯回到“孝悌”为本了 。 世界文化的主潮只好让给崇尚科技的西方文化了 。 二十世纪前 , 科技对肉身人的呵护 , 可以说令肉身的享受达到了极致 。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本文插图
难道生命的极致就是肉身的享受吗?就是肉身的高度自由吗?这个时代的学者 , 不管他们的智慧有多高 , 想彻底弄懂“生命”是不太可能的 。 所以他们也只有困惑了 。 基督教的“天堂”和佛家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差别太大 , 但也都不是什么可以完全脱离人类“明德”的另一宇宙的东西 。
我们寄希望于人类自身的生命实践本身 。 一旦生命实践到了那个“当下” , 不管理论家同意不同意 , 觉悟不觉悟 , 事实就是如此 , 人人都认定是这么回事 , 理论又算什么?
我们不要推理 , 还是回到生命实践的本身 。 航天科技不能光把人类推向太空旅游一番就完了 , 它会导致人类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观念的彻底怀疑 。 肉身人不管怎么变 , 也离不开地球 , 即便上了月球、火星 , 也必须仿造一个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模拟空间 。 也许我们今天还看不出 , 航天科学将会怎样动摇人类现有的关于生命的观念 , 但它肯定是要促进人类“明明德”的 。

三智书院|子竹说 · 第 18 期 | 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命观转型的时代
本文插图
信息科学更不用说 , 克隆技术会导致围绕肉身人建立起来的整个文明体系解体 。与这些进步相匹配的是 , 今天世界的主要冲突 , 将是宗教文化的冲突 。 这难道能是偶然的吗?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吗?
人类的生命观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最起码的一条:生命与生物完全画等号的生命观 , 肯定要被解体 。 人类前一次的生命观的变化 , 用了近两千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 。 十四世纪进入高潮 。 正是从这时起 , 人类终于从鬼神崇拜中走了出来 。 自然科学居功至伟 。 这回又是自然科学打头 , 作开路先锋了 。 这次生命观的转变 , 时间将不会是那么漫长 。分页标题
要想更好的发展 , 把自己的愿望和人类的“明明德”即“南无阿弥陀佛” , 统一起来 , 有机衔接起来 , 是最最重要的 。 “知”到极处 , 自有微妙之“行” 。
董子竹老师
从“致良知与中国文化”系列课程中
走出西方逻辑理性思维
传承中国心学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