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提起明清 , 你会想到什么?疆域、贸易、白银 , 当然也少不了闭关锁国 。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 明朝和清朝都是比较保守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 。
这其实是存在一定误解的 。 因为 , 无论是明朝 , 还是清朝 , 都没有真正的闭关锁国过 。 两个最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文章图片
明朝中后期 , 中国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 世界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明朝由此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 。
1840年 ,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 探究这次战争的原因就会发现 , 在双方贸易中 , 英国要承担庞大的贸易逆差 , 后来为了扭转贸易颓势 , 便输入鸦片 , 最终使清政府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 。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文章图片
试想 , 如果真的闭关锁国了 , 哪来的海外贸易 , 又哪来的白银输入与外流 。 所以 , 一言以蔽之 , 说明清"闭关锁国"是不恰当的 。
具体到每个朝代 , 实行的对外政策又有所不同 。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文章图片
明朝一开始是实行"海禁"政策的 。 早在洪武四年(1371) , 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 "朱元璋之所以实行"海禁"政策 , 原因并不复杂 。 毕竟 ,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 国内反明残余势力需要提防 , 如北元、方国珍部都要隔离和孤立 。 此后 , 明朝廷又不断加码 , 禁止民间使用外国香料以及其它舶来品 。
政策虽有 , 不过进行贸易 , 互换商品是大势所趋 , 民间的入海走私贸易活动却屡禁不止 。 "嘉靖倭乱"后 , 朝廷开始反思"海禁"政策 ,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 , 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 到隆庆时期 , 明穆宗朱载垕干脆在漳州月港开海 , 至此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顺利衔接 。 我们前面提到的世界白银输入就开始于这一时期 。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文章图片
由此可以看出 , 明朝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鼓励海外贸易 , 也是比较开放的 。 只不过 , 在规模、地点、内容上有着严格的规定 。
至于清朝 , 则对明朝的政策有所继承 。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文章图片
清初的《大清律》保留了《大明律》中有关"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的规定 。 毫无疑问 , 清朝实行禁海政策 。 顺治十三年(1656年) , 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 ,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5年后又实行"迁界令" , 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 。
清廷实行"禁海令"和"迁界令"主要是打击和孤立明郑势力的 。 不过 , 民间并不买账 , 乾隆时期江苏巡抚的慕天颜就曾说"记顺治六七年间 , 彼时禁令未设" 。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
文章图片
康熙时期 , 海禁有所松懈 , 甚至推行"开边展界" , 让已经迁居的沿海居民回归故里 。 康熙平台后 , 又推行开海 , 准许百姓对外贸易 , 并对南洋贸易也逐步放开 。 乾隆时期 , 朝廷规范外商活动 , 实行广东"一口通商" , 对外界的联系并未断绝 。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
【明朝|明朝与清朝,到底谁在闭关锁国?】综合来看 , 明清两朝都虽禁海 , 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开海贸易的 , 只不过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如我们认为的那样 , 但也完全不能用"闭关锁国"这四个字来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