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之声|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五十六)


_本文原题:张贵栓‖同行 , 语文主题学习(五十六)
【太行之声|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五十六)】
太行之声|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五十六)
本文插图
写人离不开叙事 , 叙事为了写人 。 人和事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 怎样感受人物品质 , 需要读文理解、感悟;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 需要描写 。 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 ,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 , 就已经建构了阅读体系 , 然后 , 分层、分块、具体实施策略阅读的 。 这种建构一个写人叙事的阅读体系 , 实施有效的阅读策略 , 其中对故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 , 从三年级开始就可以实施“同系异策”阅读了 。 “同系异策”阅读之一、渗透“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塑造一个人物形象 , 我们把它称之为细节描写 。 三年级学生作为初学者 , 怎样在阅读体系中 , 实施阅读策略呢?必须是在读中渗透的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语文要素: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 , 理解课文的意思;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 本单元是最后一个单元 , 从写的角度思考 , 开始接触写人叙事的文章 。 教材安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是:《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 。 怎样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呢?《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 , 学生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司马光的人物品质 。 《掌声》和《灰雀》这两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都对此语文要素有明确的照应:《掌声》要求通过带着“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 体会她的心情;《灰雀》要求通过带着“人物内心有怎样的想法”这个问题默读人物的对话 。 而《手术台就是阵地》在文前的提示语中也有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 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体会人物品质 。 又怎样渗透细节描写呢?语文要素里没有写明白 , 但要落实语文要素 , 必须实施策略阅读 。 看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一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二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 , 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 目标一说“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通过动作、语言等外表活动;目标二说“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则需要去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外表描写读一读呀 。 这些文章都是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来体会的 。 先体会 , 后写作 , 作了很好的渗透 ,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 所谓简单 , 就是尝试的意思 。 可以说再简单的事情 , 也是需要人去做的 , 当然就把人物融入了事情之中 。 做事的过程中 , 必然要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 我们强调读 , 但在写的过程中 , 不再强调 。 这就是渗透的道理 。 又是怎样实施新的阅读策略 , 巩固阅读成果呢?《司马光》链接阅读丛书文章《司马光》;《掌声》链接阅读丛书文章《温柔的征服》;《灰雀》链接阅读丛书文章《小摄影师》;《手术台就是阵地》链接阅读文章《归来——钱学森》和《五月的鲜花》 。 可以通过“组文阅读课”阅读《大丈夫》《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和《白求恩为百姓治病》 。 还可以在“自由阅读课”上 , 阅读《番茄太阳》《袁老师》和《信任》等 。 三年级上册是渗透、尝试 。 下册是在继续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也有安排 , 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百花园》 , 语文要素有两个: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写一个身边的人 , 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