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幸福课|猜猜看,万圣节最让人害怕的是什么?|KY趣味心理速递Vol.46
KY作者 / Jojo
编辑 / Celia
前两天 , 一不小心在网上刷到几张能立刻把人送走的图片——
Content Warning
高
能
预
警
?
?
?
?
?
?
?
?
?
?
?
?
?
?
?
?
?
?
吓得我把手机撤了一米远 , 然后眯着眼关掉了页面 。
更可怕的是 , 这几张图片还让我回忆起了《明星大侦探》里非常经典的一集——《恐怖童谣》 。
本文插图
每当我闭上眼睛 , 就有一群“小朋友”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 耳边还回荡着那首熟悉的儿歌 。
被吓到睡不着的我 , 实在是想不通:洋娃娃不应该是可可爱爱的吗?为什么有些就这么creepy(毛骨悚然)?究竟是我有问题 , 还是它们有问题???
01.
娃娃的“恐怖谷”
查阅文献之后 , 我才发现 , 科学家们早就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
其中最有名的 , 就是在1970年 , 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所提出的恐怖谷理论(Uncanny Valley Theory) 。 这一理论指出 , 随着物体的似人程度增加 , 人类对它的情感反应会以“上升-下降-上升”的曲线呈现 。
简单来说就是 , 相比较于那些纯机械形态的物品来说 , 人们更偏爱那些被拟人化、更“像人”的物品 。 然而 , 当这种似人程度(human likeness)上升到一个特定程度后 , 人们的好感度会突然急转直下 , 坠至反感水平 。 直至它们的似人程度继续上升 , 达到与普通人之间差异相似的程度时 , 人们的好感水平才会再次回升 。
比如说 , 当我们看到主题乐园里毛绒绒的、会和我们拥抱聊天的玩偶朋友时 , 我们可能感觉很可爱、想亲近;
而当我们尝试与一只看起来更“真实”、可以灵活运作的机械手臂“握手”时 , 则可能在感受到它冰冷纹理和僵硬无骨的握力时觉得毛骨悚然……
当这种“真实”被应用到一个完整的人型机器人上 , 人们往往会感到更加恐怖 , 像是在面对“僵尸” 。
更重要的是 , 人们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害怕僵尸 , 却往往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对娃娃感到恐惧 。 这种实际感受与逻辑认知上的矛盾 , 也经常会带来更高的焦虑和恐慌 。
本文插图
似人程度与受喜爱程度的关系 , 呈现出“恐怖谷”的形状 , 截图自Mori, M., MacDorman, K. F., & Kageki, N. (2012). The uncanny valley [from the field].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 19(2), 98-100.
02.
那么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恐怖谷”现象?
心理学家认为 , 从社会神经科学角度来看 , 这可能是因为 , 一些“人型”物品违反了人们心中对人类常规(human norms)的预测 。
2019年 , 来自剑桥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对26位参与者的神经活动影像(fMRI)进行了分析 。 Ta们发现 , 在面对“非人类媒介的人类形态”(human likeness in nonhuman agents)时 , 大脑对其的评估是选择性(selective)、非线性的(nonlinear)的 。 因此 , 人们对于这些“像人”的物品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是不一致的 。
而另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 , 造成“恐怖谷”现象的原因其实是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 它指的是 , 当人们在同一时间被迫面对两种相矛盾的认知时 , 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感 。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 , 人们会无意识地压抑对其中一种认知信息的接收 。 这种压抑越是强烈 , 人们对这一认知信息所感受到的负面情绪也就越多 。
【知我幸福课|猜猜看,万圣节最让人害怕的是什么?|KY趣味心理速递Vol.46】分页标题也就是说 , 轻度拟人化的物品(例:毛绒绒的玩偶)一般不会在认知上给我们带来挑战 , 因此我们更容易因为它与人类的相似性 , 而对它们产生正面情绪 。
而当一些物品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 我们就需要为了解决“它特别像人”和“它又不是人”这两种认知信息间的巨大矛盾而耗费很多精力 。 此时 , 我们就会对“逼迫”我们耗费这些精力的“罪魁祸首”感到厌恶、恐惧 。
所以朋友们 , 对某些人形娃娃感到恐惧是有科学依据的!
愿学术之光让我不做噩梦……晚安!
本文插图
References:
Ferrey, A. E., Burleigh, T. J., & Fenske, M. J. (2015). Stimulus-category competition, inhibition, and affective devaluation: a novel account of the uncanny valley.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249.
Mori, M., MacDorman, K. F., & Kageki, N. (2012). The uncanny valley [from the field].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 19(2),98-100.
Rosenthal-von der Pütten, A. M., Kr?mer, N. C., Maderwald, S., Brand, M., & Grabenhorst, F. (2019). Neural mechanisms for accepting and rejecting artificial social partners in the uncanny valley.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9(33), 6555-6570.
- Feekr旅行|《幸福三重奏》回归!让吴京、奚梦瑶爱上的小城,原来就在家门口
- 三毛的幸福生活|岳云鹏“私生女”终解决,女方澄清求原谅,小岳岳反应太有趣!
- 烹饪|卤味:卤一锅鸡,鸡翅、鸡爪和鸡胗,过一个幸福美味的周末
- 海蓝幸福家|最好的生活方式:减少依赖、降低期待、永远热爱
- 晴天情感小铺|杨绛:婚姻幸福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内心强大
- 吃喝攻略|清晨舌尖上的缱绻肉丝粉, 一口下去幸福感爆棚
- 鸡汤|此生,愿你我,幸福相约在浅冬!
- 沐木李|李子柒的择偶观告诉女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 名著典籍|古代谈恋爱不幸福?不一定,古人撩妹的手段其实很浪漫
- 我的星座故事学说|一个幸福的女人,在面对你时一定会露出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