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心理|活在身边人的评价中,如何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_本文原题:活在身边人的评价中 , 如何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只要你还是个社交动物 , 就免不了面对不同人的评价 。 朋友、家人、同事、领导......但我们往往又总觉得 , 似乎每个人对我们的评价 , 都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 。
其实这正好是一个机会 , 让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如果在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和自己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了解自己的人 , 那我们更应该学会合理看待朋友对自己的评价 , 借此更客观的认识真实的自己 。
【简单心理|活在身边人的评价中,如何更清醒的认识自己?】针对类似 #个人成长# 的问题 , 曾有一位用户对的提问
“好几次我发现不同群体的朋友会对我有截然相反的评价 , 好像我是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中间位置 。 比如 , 有些朋友认为我总是追求更好 , 另一些朋友会认为我有些消极悲观 。 我会觉得他们所描述的我 , 有我的影子又不完全是我的样子 。 同时 , 也展示了他们的一些视角 。 但他们都是我过往认识的朋友 。 我会觉得 , 好像我和不同群体朋友的状态都不完全契合 , 我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状态里 , 一个中间的状态 。
这是不是和我的社交关系有关?是不是我在当下生活当中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关系网?还没有足够的归属感?或者我是一个比较关注过去的人?我对此很好奇 。 ”
我们邀请到几位学员咨询师 , 对提问做出解答:
学员咨询师-魏然:
“觉察并找到关系模式后再去慢慢探索自我是如何形成并成长起来的 , 也许你会对自己有更多全面的了解 。 ”
从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一个“追求更好”与“消极悲观”的结合体 , 但这也不是你所认可最真实的自我 。 我认为这完全可以理解 , “追求更好”好像让我看到你奋斗努力的一面 , “消极悲观”好像让我看到你面对挫折沮丧、失望或者想要放弃的一面 。 这两种面向都还挺真实 , 只不过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会不由自主展示不同的面相 , 因为我们有一个内部关系模式 , 这个模式内包括你、他人及你预期到双方互动的反应 。
若自我很放松 , 你所预期的对方是接纳与包容的、关系是可靠信任的 , 同时自我被认可的朋友看到 , 并被对方所赞扬 , 相处中你会更加自信与积极 , 你的自我感知越来越好 , 双方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 对方的评价也会影响或强化到你的自我认知 , 你觉得自己是追求美好的 。
若自我比较紧绷 , 同时你预期的对方是苛刻或忽视、关系是疏远或动荡 , 同时自我被朋友批评 , 你会感到受挫而自我怀疑 , 同时缺点也在关系中被放大 。 如果你为了维系关系而去讨好对方 , 你会认可对方的评价 , 认为自己就是消极悲观的 , 对方也会“适应”你 , 更加批评你不够好 , 你的自我感知越来越差 , 你们的关系也许看上去还不错 , 但你内心不满意还无法割舍 , 这是个恶性循环 。 此种内部关系模式形成后 , 你和对方会按照仿佛写好的剧本演绎 , 你发现自己很难摆脱不那么好的评价与关系 。
如何来破解这样的局面呢?我认为需要练习自我觉察 , 去观察总结当自己和他人在一起时 , 如何体验自己 , 如何体验他人?他人和你在一起时如何体验你 , 又如何体验自己?自己的视角比较好获得 , 他人的视角可以去询问重要的人际关系(比如父母、朋友或者咨询师) 。 觉察并找到关系模式后再去慢慢探索自我是如何形成并成长起来的 , 也许你会对自己有更多全面的了解 。
学员咨询师-宋佳:
“尝试在自己独处的时候 , 感受当下的那个自己 , 是怎样的状态 。 ”
你所描述的这种自己在不同群体人家关系中 , 处在“中间状态”的感觉 , 似乎是你与其他的朋友有一种距离感 , 你似乎对于没有得到朋友们全然的理解 , 感到失落 , 但是你自己又不是十分确定到底应该把怎样的自己 , 呈现在朋友面前 。 同时 , 这种距离感好像会让你感觉到一丝孤独和茫然 , 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被朋友接纳和认同 , 似乎在你看来 , 朋友的赞许会让你肯定自己 , 这似乎源自于你对于自己的怀疑 , 你不确定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 以及你所期待的自己 ,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分页标题
可以感受到你在努力的探索自己 , 并进行反思 , 想要提升自己 , 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 但是你会在乎自己在朋友心中的位置 , 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自己在朋友心中是否重要 。 首先 , 你可以先尝试在自己独处的时候 , 感受当下的那个自己 , 是怎样的状态 , 这样状态下的自己 , 哪些方面是可以被自己接纳和肯定的 , 而哪些方面是被自己所怀疑的 , 且不敢让朋友了解的 。 其次 , 你可以选择自己最信任且相处最舒服的一个朋友 , 尝试去了解这个朋友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 当朋友描述完他眼中的你之后 , 你可以尝试把一些你希望让他了解到的你的感受 , 讲给朋友听 , 看看朋友对于你的感受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 同时 ,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 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 结识一些新的志趣相投的朋友 , 重新感受一下自己在新的交际圈的状态和感受 , 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 当然 , 如果在这些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 , 你能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讨论 , 可能会收获和成长会更加不一样 , 欢迎你预约心理咨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体验 。
学员咨询师-徐涛:
“小鱼发现自己和其他鱼儿的不同 , 渴望游到更大的海域 , 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 ”
不同群体的朋友会对你有截然相反的评价 , 这好像让你感到有些困惑 。 这些朋友对你的不同的看法 , 促使你也在思考 , “我”到底是什么样的 , 你好像也觉察到 , 自己和他人都有一点不一样 。 这有点像海里游的小鱼 , 突然睁开眼睛 , 好奇的发现自己和身边的每条小鱼都有一点不同 , 而且每条小鱼周围都被自己的海水包围 , 每条小鱼都有自己的姿态 。 和他人不一样 , 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模型 , 将一个人的一生 , 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 , 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 , 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 。 感觉你现在的状态 , 更像是在八阶段的第五阶段 。 在第五阶段里 , 我们困惑于“我是谁” , 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 , 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和同辈之间的关系 , 寻求归属感 。 好像小鱼发现自己和其他鱼儿的不同 , 渴望游到更大的海域 , 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 从这一阶段开始 , 我们也开始步入成年人的世界 , 社会的大门缓缓打开 , 激动人心也充满挑战 。
以上是我单方面对你问题的理解 , 不知道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如果这确实是你好奇所在 , 关于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论述很多 ,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 如果有什么具体建议的话 , 我的建议是去发现 , 去体验 。 像小鱼儿一样 , 勇敢的游到外面的世界 , 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 去找到那些让你觉得喜悦 , 吸引 , 有所属的事情 , 并在体验中不断形成和确认自己的特质;这个时期也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 也不妨阅读观看一些经典的著作和电影 , 让这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作品 , 来陪伴和引导自己 。 当然了 , 如果你在这方面希望有更直接的帮助 , 也可以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为你提供专业的服务 。

简单心理|活在身边人的评价中,如何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本文插图
学员咨询师-郑衎宁:
“成长的过程就是先慢慢摸清楚自己的镜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 再慢慢了解别人的镜子是什么样的 。 ”
在我看来你其实在问「我是谁?我到底是怎样的?」 , 以及「我怎么知道我是谁」 。 你遇到的问题是人们在成年早期非常容易遇到的问题 。
我们来想象在一个固定的社交关系里 , 例如祖祖辈辈都在一个村子里生活 。 你子承父业做木匠 , 注定在此生活下去 。 那么在这个社会里 , 不存在「我是谁」的问题 。 大家都知道你是XXX家的孩子;你是一个木匠;你是村子里勤劳肯干但是不是处于管理层的一员;今年你还算是一个年轻人你要听长辈的话;未来你要成长为某个家庭的中流砥柱 , 养活自己的家人 。 上述的例子比较偏古代乡村青年男性视角 , 但是大家也可以扩展到任何性别、任何形象 。 总之 , 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人际环境里 , 也许我们有其它形形色色的问题 , 但我们是不需要有我是谁的担心的 。分页标题
现代人通常生活在城市里 , 特别是大城市 , 处于一个流动性很高的社会 。 几乎没有人深入地认识你 , 我们的未来也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 。 家长很难提供帮助 , 上一代的中国人 , 外在世界经历了剧变 , 家庭环境里他们自己的家长也不具备告诉他们「我是谁」的能力 , 久而久之 , 他们也不能真的看到自己 , 继而看到自己的孩子 。 所以现在很多年轻的人 , 成年后需要自己完成这个成长的任务 , 需要不停地寻找我是谁 。 一个人在成长的早期 , 其实是拿父母当镜子的 , 父母告诉孩子“你在运动方面通常做得很好”、“你通常是所有孩子里最温柔的那个”等等 。 (有趣的是 , 自体心理学里有个词就叫「镜映」)如果父母做得足够好 , 就好像父母是一面光滑平整的水银镜 , 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对「我是谁」有一个充分且准确的认知 。
每个人都必须从ta的心里诞生一面镜子 , 用这面镜子看自己 , 也用这面镜子看世界 。 这面镜子不是没有瑕疵 , 比如这面镜子可能会放大一切照到的东西 , 但只要这个属性是稳定的 , 不会一会儿大 , 一会儿小 , 那么也不怕 。 你先默认自己的镜子照的是准确的 。 其次 , 你在照完自己的镜子后会和别的镜子照出来的你比较 。 你会发现 , 绝大多数镜子照出来你都是中号身材 , 只有你的镜子照出来是大号 , 你就知道自己的镜子会照大 , 以后你的身材要往小一号算 。 通常也没有这么简单 , 可能你的镜子左上角是放大效果 , 右下角是缩小效果 。 没关系 , 你只要慢慢摸索 , 提高对自己的镜子的了解程度就好了 。
只要先默认自己的镜子是稳定且准确的 , 相信自己的镜子 , 慢慢地 , 在和别的镜子照出结果的比照中 , 或者实际应用中 , 我们都可以加深对自己的镜子的理解 , 调整它的应用 。
人际间的很多困难其实来源于不知道镜子的这些规律 。 有些人不知道人人都需要照下镜子 。 有些人以为所有人的镜子和自己的都是一样的 , 根本没注意到镜子之间照出来的东西有差别 。 成长的过程就是先慢慢摸清楚自己的镜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 再慢慢了解别人的镜子是什么样的 。 通过这种办法 , 我们能看到的世界会越来越大 。
我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 , 会从身边的家人、朋友、伴侣得到对自己的评价 。 这些评价并非完全客观 , 但也都在影响我的之后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 我们是谁 , 属于哪里都是成长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部分 , 我们需要自己定义自己 。
你也可以尝试开始预约简单心理「低价心理咨询」 , 去探究你的困扰 。 低价咨询服务由简单心理学员咨询师提供 。 他们在2年的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课程中 , 完成了300+小时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学习 , 和相应的实践与督导 。
学员咨询师在咨询实习中 , 收取较低的心理咨询费用 , 在专业督导师的监督指导下 , 为广大来访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体验 。 每人限额一次预约机会 。 (学员咨询收费不超过150元)
现在 , 可能就是改变的最好时机 。 如果你想更好地爱自己 , 可以从一段咨询关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