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李广的死,到底谁该背这个锅,卫青还是汉武帝?


漠北之战中 , 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出击 。 霍去病所部没有任何偏将 , 李广和几位将军编入卫青麾下 。
当时卫青所部的配置是这样的 , 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 。 卫青所部到达漠北的时候 , 探知大单于就在前方 , 便兵分两路进军 。 李广和赵食其走东路 , 卫青和其余诸将走西路 。

秦汉|李广的死,到底谁该背这个锅,卫青还是汉武帝?
本文插图
李广愤恨不已 , 认为卫青是为了偏袒公孙敖 。 公孙敖曾经舍身往死地从馆陶公主手里救过卫青 , 此前在河西之战中迷路而被免除爵位和军职 。 李广以为卫青是要把立大功的机会留给公孙敖 。
作书的司马迁也是这么认为的 , 所以把毫无依据的臆测当成事实写进了《李将军列传》中 。 鉴于后期司马迁甘愿为李广的孙子李陵喊冤 , 以致身受宫刑的事 。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 , 司马迁和李家关系不凡 , 对待李广这件公案有失客观 , 凡是关于人物情理的描写皆不可信 , 只能看他描写的客观事实 。
卫青在出征前 , 受到汉武帝告诫 , 说李广年岁大了 , 不宜用作前锋 。 既然当朝的司马迁敢这么写 , 那肯定是事实 。 汉武帝是担心李广的身体 , 更是担心如此重大的作战会因此功亏一篑 。 卫青不可能置汉武帝的意思不管不顾 。
所以 , 关于卫青调开李广的成因 , 汉武帝的告诫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 偏心公孙敖是司马迁和李广的臆测 。

秦汉|李广的死,到底谁该背这个锅,卫青还是汉武帝?
本文插图
另外 , 调开李广到东路军 , 就意味着他无法参加和大单于的决战吗?兵分两路 , 本就是为了相互呼应 , 防止全军被对方包围 。 分兵之后 , 最终要汇合 , 和单于决战 。 如果李广他们不迷路的话 , 是不会错失攻打单于的机会 。
卫青不会为了所谓的“私利” , 故意调开自己一大股军队 , 让自己遇到单于时兵力不足 。 你说他偏心公孙敖还能站的住脚 , 可他本人宽厚 , 也和李广没仇 , 不至于冒着失败的风险故意坑李广吧?
漠北之战后 , 卫青率军到达漠南 , 才遇到李广和赵食其他们 。 身为大将军 , 卫青没有直接责问处置他们 , 而是准备呈报给汉武帝 。 卫青让长史带着酒肉去慰问李广他们 , 并
训问
迷路的经过 。 李广却一句不说 。
后人抓住这一点 , 说卫青找个小吏去羞辱李广 。 长史 , 是小吏吗?秦汉的丞相和将军府设有长史 , 是辅佐性质的 。 将军幕府的长史也可以独立带兵作战 , 大名鼎鼎的班超就是将兵长史 。
卫青这个大将军幕府的最大佐官 , 其实地位并不比李广低多少 。
【秦汉|李广的死,到底谁该背这个锅,卫青还是汉武帝?】
卫青派长史找李广 , 相当于省级的秘书长代表省领导找市领导谈话 。
如果你觉得卫青让长史去不合适 , 那卫青以大将军之尊主动跑过去合不合适?那卫青把疲惫不堪的老李广召唤过去合不合适?
后边的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 长史见李广不配合 , 就去责问李广的属下 , 让他们去接受询问 , 交代清楚事情经过 。
李广说迷路是自己的过错 , 和属下无关 。 他主动去了大将军幕府后 , 让人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 , 还没有开始问责 , 他对着属下慷慨陈词 , 说不愿意受到刀笔小吏的侮辱 , 然后拔剑自刎 。
关于对他迷路的处置 , 卫青全程没有直接责罚他 , 为了估计他老将的面子 , 派长史先去带着东西慰问他 , 然后再传唤他的下属去交待事情经过 , 准备汇报给汉武帝 。

秦汉|李广的死,到底谁该背这个锅,卫青还是汉武帝?
本文插图
卫青一直在顾忌他的颜面 , 尽量委婉地处置这件事 。 李广却很有“血气”的自杀了 。分页标题
李广这“血气”很有疑点 , 当初卫青龙城大捷的时候 , 李广全军覆没 , 还被匈奴给俘虏了 。 虽然后来逃回来了 , 毕竟是奇耻大辱 , 以李将军的“血气” , 怎么那时候不见拔剑自刎呢?
虽然因为司马迁这篇列传 , 卫青背了这么久的锅 , 但是李广失道乃至于后来的自尽 , 其实都怪不到卫青头上 。
李广年逾花甲 , 此次失道之后 , 再也没机会建立战功 , 挽回一辈子的遗憾了 。 念及此处 , 必定万念俱灰 , 怎么还有活下去的动力?一死了之 , 也是英雄的无奈吧!
下一文 , 分析李广之子李敢之死 。 说到这里感觉老李家似乎撞了邪似的 , 李广迷路自杀 , 李敢被霍去病所杀 , 李陵投降匈奴后全家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