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贵州德江:乌江岸边唱新歌

秋风过乌江 , 吹弯了水稻 , 拂黄了菊花 。 日前 , 采访人员走进贵州东北角的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 , 瓜果飘香 , 丰收在望 , 群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桶井变了 。 采访人员第一次听说桶井时 , 伴随的是桶井石窝窝 , 出门就爬坡;望着乌江水 , 就是没水喝的顺口溜 。 长期以来 , 该乡一直是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极贫乡镇 , 没土地、没资源、没交通、没资金、没产业 , 不少群众对脱贫没想法 。
2016年 , 桶井乡被确定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 在省级层面成立由省委常委出任指挥长的桶井极贫乡脱贫攻坚定点包干指挥部 , 决心排除一切困难 , 啃下这块硬骨头 , 一场前所未有的决战在乌江两岸展开 。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 2016年以来 , 桶井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先后实施了县城至桶井的二级路改造等外联、内联主要干道建设 , 新修通组路56条 , 优化产业路37条 , 实现了组组通公路 。
同时 , 动工新建、改建山塘24座 , 蓄水池35口 , 水窖200口及拦山沟配套管道 。 2019年6月 , 投入8500余万元建设的引水渠正式通水 , 38公里之外长丰水库的水引入桶井 , 全乡2万余名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9000余亩耕地的灌溉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
桶井巨变是德江县决战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 。 据不完全统计 , 2014年以来 , 德江县先后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504个 , 建设配水管网共3599.86公里;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88个 , 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建设农村通组公路2660.8公里 , 建成连户路2008公里 , 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户户有连户路 。
产业是农民稳定脱贫增收的保障 。 德江县按照地不荒、圈不空、人不闲和长短相结合的要求 , 围绕市场需求选择产业 , 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 , 最终形成了2+N产业发展格局 。
据了解 , 2+N产业发展格局 , 即打造肉牛、花椒2个主导产业 , 茶叶、烤烟、天麻、核桃、脐橙5个特色产业 , 蔬菜、食用菌2个短平快产业 , 带动生猪、肉羊、禽蛋、油茶、竹子等产业融合发展 。
桶井大力推进村社一体 , 盘活沉睡的近2万亩土地 , 探索形成了地上经果林(中药材) , 经果林下套种紫红薯、金丝皇菊 , 或养乌鸡等复合种植养殖模式 。 今年 , 该乡23个村种植花椒1.64万亩 , 同时在花椒林下育苗金丝皇菊2000亩、育苗套种紫红薯5000亩 , 还发展200亩羊肚菌、80万棒黑木耳 , 农民收入来源由过去的单纯务工拓展到土地租金、盈利分红等 。
产业不断壮大 , 为德江县减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19年 , 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0元 , 同比增长10.9% , 增速略高于贵州全省水平 。 今年2月份 , 贵州省正式宣布德江县脱贫摘帽 。
脱贫攻坚战 , 我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 但产业发展仍需发力 。 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表示 , 该县的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够高等短板 , 一些深度贫困村连片规模化发展扶贫产业还有难度 , 必须加大力度采取超常规手段 , 推动裂变式发展 ,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
作为支柱产业 , 德江县计划今年冬季再新增花椒5万亩以上 , 并逐渐增加至30万亩 , 力争到2022年再引进花椒加工企业5家以上 , 产品加工转换率达85%以上 。
桶井还将目光瞄向旅游 。 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帮扶下 , 该乡引进国内知名旅游投资企业 , 高标准开发乌江风光 。 目前 , 在乌江岸边打造的新滩梦屿景区已初具雏形 。
【乌江|贵州德江:乌江岸边唱新歌】郑家梨 , 竹园李 , 场坝的脐橙遍地起;同心菌 , 黎明菇 , 长江的肉牛叫咕咕;下坪花椒 , 新滩旅游 , 玉竹山花红彤彤……桶井群众唱上了新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