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云南宁蒗:“小凉山”正在大变样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 , 山区面积占总面积98.4% 。 宁蒗县居住着彝族、普米族、纳西族(摩梭人)、傈僳族、傣族、苗族等11个民族 ,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3.2% 。 如今 , 行走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宁蒗 , 处处都在发生巨变 。
从大山搬进幸福家园
从25公里外的大山里搬到县城 , 我最满意的是两个孩子能够走读上学 , 我们也能每天照顾他们 , 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 9月11日 , 在宁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幸福家园杨春华家 , 44岁的他告诉采访人员 。 杨春华夫妇因病致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2019年底 , 在政府的帮助下 , 从新营盘乡老头村搬进安置小区 , 现在住房面积80平方米 , 小区交通便利 , 有物业管理 , 生活和城里人一样舒适方便 。 进城后 , 杨春华还获得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 , 妻子则在宁蒗大酒店工作 , 夫妻二人每月收入5000多元 , 两个儿子在学校享受学费减免和生活补助 ,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
把最好的土地让给易地扶贫搬迁户 , 把最好的房子建给易地扶贫搬迁户 , 把最好的配套设施给易地扶贫搬迁户 , 让最好最细心的干部管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户 。 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红武说 。 现在的幸福家园小区 , 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 在幸福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微心愿墙上 , 每一户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 幸福家园村史馆反映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的巨变 , 情亲互动空间拉近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与外出务工亲人间的距离 。
宁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林松说:舍得好地段、配齐生活必需设施 , 是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大亮点 。 3个小区 , 全部位于县城中心位置 , 全县50%的中小学生在县城上学 。 县里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0.56亿元 , 克服县城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困难 , 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县城中心 , 拿出300多亩建设用地用于搬迁房屋建设 。 规划建设时就充分考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 , 建成1个县城集中安置区、7个集镇安置区 , 让全县贫困户10400户4.2万人搬出大山 , 住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幸福家园 。
泸沽湖边发展旅游扶贫
看过外面世界的精彩 , 才知道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43岁的鼎雅鲁汝说 。 2009年 , 在外漂泊多年的鼎雅鲁汝回到家乡宁蒗县永宁镇扎实村 。 以自家摩梭老宅为基础 , 经营起突出摩梭文化的民宿客栈——鼎雅树屋 。 鼎雅树屋是一间摩梭老宅扩建成有20多间客房的民宿 。 虽然部分客房一晚住宿价格达1800元 , 但仍有不少游客预订这里的房间 。
宁蒗县永宁镇党委副书记直巴娜金说:摩梭人结合本民族文化和泸沽湖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 。 截至目前 , 旅游业已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705户2819人脱贫 , 带动2万余人就业 。
泸沽湖虽然靠近丽江古城 , 但因为交通不便 ,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 从丽江分流到这里的游客不到十分之一 。 然而近年来 , 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 。
泸沽湖旅游管理局局长和振说: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 , 2019年来泸沽湖旅游的有202万人次 , 泸沽湖仅门票收入就达1.27亿元 。 今年 , 泸沽湖旅游得到快速恢复 。 截至9月12日 , 景区的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3% 。
以泸沽湖为龙头 , 宁蒗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 目前正加紧实施泸沽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 , 规划建设独具彝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 , 建设丽江古城至泸沽湖公路沿线乡村民族生态旅游带 。
延续教育扶贫佳话
9月11日 , 采访人员在宁海民族中学见到江苏南通海安市第10轮支教教师唐义凯时已经是傍晚6点 , 正在批改作业的他告诉采访人员 , 来这里后 , 工作强度比原来大很多 , 教物理和化学的老师每周要上20多节课 。 尽管如此 , 能来宁蒗支教是一件光荣的事 。
1988年 , 宁蒗县与江苏南通海安市签署协议 。 当年 , 35名海安教师来到宁蒗 , 开启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合作开展教育扶贫的先河 。 32年间 , 海安共有286人次来到宁蒗支教 , 把爱和知识播撒在小凉山 。 他们累计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 , 输送中专、大学生1万多名 。
【宁蒗县|云南宁蒗:“小凉山”正在大变样】如今 , 这段佳话仍在延续 , 宁蒗县每年教育投入始终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 , 投资2.37亿元建设小凉山学校 , 投资2.43亿元建设宁蒗二中 , 投资4000万元建设宁蒗第三幼儿园 。 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478亩 , 新增学位9000多个 。 2017年以来 , 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1.6万人次 , 资助金额2.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