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帮|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能力,用这六个技巧,就能让你看书有所得大脑学习知识的流程提升阅读能力的六条法则最后
_本文原题: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能力 , 用这六个技巧 , 就能让你看书有所得
本文插图
你觉得阅读重要吗?有没有保持阅读的习惯呢?
我个人是很喜欢阅读的 , 不管工作多累 , 临睡之前我都会拿起一本书读上几页 , 做做批注 , 思考一下书中的内容 。
因为阅读 , 可以让我获得当前生活圈子无法给予我的知识和认知 。 通过阅读 , 打破人类局限 , 于是我就能从书籍里面学到很多想学 , 却暂时没有渠道去学的知识 。
然而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
说是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 但为什么我看完书什么都没改变呢?
市面上的书籍这么多 , 自己工作又这么忙 , 没时间看书怎么办?
就算看了很多书 , 可是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相信这些问题 , 大部分人都有遇到过 。
就我自己来说 , 阅读分为两种方式:
1 , 休闲性阅读;
无论是上网浏览网页 , 看资讯 , 刷小视频 , 还是平时无聊拿起一本小说去阅读 , 都是属于这类读书方式 。
因为没有特定的目的 , 纯粹是“打发时间”或者满足自己某种“八卦”心理而已 。 对于个人的改变作用并不大 。
2 , 实用性阅读;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拍摄小视频 , 随便看几篇拍摄的文章 , 是很难让你学到什么东西的 。 你需要针对自己的拍摄目的 , 针对性地系统学习相应的技能知识 。
所以这时的学习 , 就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了 。 然后根据这个方向 , 投入相应的时间和专注力 , 期间要结合你的思考、实践、检验和调整等做法 , 才能够让你真正学到东西 。
换言之 , 如果你觉得自己怎么阅读都没有效果 , 很可能你用错了学习方式 。 不管学习什么 , 想要让知识对我们产生改变 , 运用实用性的阅读方式去学习 , 才是唯一的选择 。
当然 , 既然实用性阅读很重要 , 但想要做到有效阅读 , 还需要知道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吸收”知识的 。
本文插图
大脑学习知识的流程 我们都知道 , 大脑里面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 。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东西 , 大脑的神经元就会受到外界刺激而重新进行连结、组合 , 形成新的回路 , 最终让我们的行为发生变化时 , 这就是学习 。
通常来说 , 大脑在学习之后 , 将神经元联结起来 , 会有三个步骤:
1 , 形成点状记忆;
2 , 构建线性串联;
3 , 形成立体结构 。
这三种步骤 , 就是我们学习一个东西 , 从“无知”到“有知” , 从“不懂”到“贯通”的过程 。
这个情况就好像你画一个三角形 。
刚开始你画三角形 , 首先设立三个点 。 这些“点” , 就相当于你接触到的“知识点” , 例如醋有清洁的作用 。
然后再把这三个点连起来 , 就可以得到一个二维的三角形图形 。 这相当于把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 成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
如想清洁电热水壶里的水垢 , 想把一定量的醋和水按比例放进热水壶里 , 然后烧开放置一段时间后 , 自然就能够清洁到水壶里面的水垢了 。 这就是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的运用 。
最后想把这个二维三角形变成立体的形状 , 那就在二维的基础上 , 增加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 , 以此构建三维的形状 。
这就相当于你把学到的知识点 , 跟你的其他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系统而交错的立体网络 , 如你不仅知道醋可以用来清洁 , 还可以用来做其他更多的事 , 如抑菌、开胃、去腥等 。
当然 , 你可能得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三角形(如下图) , 说明每个人在脑中的“知识体系”都不太一样 , 有自己构建的“立体图案” 。分页标题
而这个流程 , 我们大多数人阅读时都只停留在第一步 , 就是接触知识点这个层面 , 这个做法 , 跟“休闲性阅读”的结果是无异的 。
如果我们想做到有效阅读 , 让我们能够从阅读中真正学到东西 , 我们就必须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 , 尽量让自己做到第二步和第三步 。
简单来说 , 就不要看完就算 , 要运用一些“手段” , 让大脑能够达到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程度 ,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 。
以下分享的法则 , 就可以这样帮到你 。
本文插图
提升阅读能力的六条法则 平时你阅读的时候 , 结合以下六条法则去运用 , 你就不会看完就算 , 还能让大脑更好地吸收学到的知识 。
怎么做呢?
法则一 , 清楚知道自己的阅读目的;
你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 而不是要看“那本书”呢?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知识 , 这些知识又如何可以帮助到你 , 那么你带着这些目的 , 你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 , 启动你的思考 , 然后从书中寻找答案 。
例如你看一本讲述逻辑思维的书籍 , 你的阅读目的 , 自然就是希望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 , 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
但怎么构建阅读目的呢?你可以从目录入手 , 看看作者是如何安排知识的内容的 。
当通过目录 , 对整体的讲述方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 , 接下来就可以从小标题入手思考 , 这个章节讲述的是哪个知识点呢?我能够从这篇文章中中学到哪些知识点呢?
经过这种思考 , 那么你在阅读的过程中 , 自然就会有意识地去聚焦于文章的主题分析和知识点 , 明白到作者用什么方式去讲述这些内容 。
这样 , 你从阅读中吸收到的知识 , 自然更加清晰、条理了 。
本文插图
技巧二 , 设置专门认真阅读的时间段
研究显示 , 人能维持专注的时间约在 10 到 18 分钟 。
过了 18 分钟后 , 人的身体因为能量耗尽 , 就需要补给更多营养给大脑来维持专注力 , 例如你会想着去吃东西 , 或者想着去玩手机来获得“放松” 。
所以如果你想养成阅读的习惯 , 最好给自己设置一个专门用来阅读的时间段 , 然后在那个时段里 , 排除所有干扰 , 一心一意地专注在阅读这件事情上 。
因为你每次阅读 , 都不是要求自己读上一两个小时 , 这样你做起来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 反而更能够提升阅读的质量 , 真正学到东西 。
如果可以 , 一天安排两到三个“阅读时间” , 一个月下来也有二十多个小时 , 再忙的人 , 看完两三本书也是绰绰有余了 。
法则三 , 把读到的知识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学到一些知识 , 想让这些知识从第一个层面上升到第二步或第三步 , 正确的做法 , 就是让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
例如你学习逻辑思维的知识 , 学到两个概念如“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 单纯地记忆定义 , 只是停留在大脑学习的第一步而已 。
想要把这些知识点跟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 , 上升到大脑学习的第二步 , 你就要把这些知识点跟生活中的事情做一个“对应思考” , 如哪些情况是“必要条件” , 哪些情况是“充分条件” 。
好比说“天下雨 , 地会湿”这句话 , “天下雨”是“地会湿”的必要条件 , 还是充分条件呢?又如“人不呼吸 , 就会死亡”这句话 , “呼吸”是“不会死亡”的必要条件 , 还是充分条件呢?
经过分析你就知道 , “天下雨”是“地会湿”的充分条件 , 因为只要下雨 , 已经充分满足地面会湿掉这个结果了 , 但不是必要条件 。 之所以不是“必要” , 是因为泼水、浇花或者水管漏水 , 都会让地面湿掉 。 所以让地面湿掉 , 没必要等天下雨 , 这就不是必要条件了 。分页标题
同样 , 呼吸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 因为没有呼吸我们肯定会死亡 , 但不够充分 , 因为除了呼吸 , 我们还需要进食 , 喝水 , 睡觉 , 避免各种意外等 , 结合这些条件 , 才能充分保证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
把这些知识点跟我们生活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 甚至举一反三 , 这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本文插图
法则四 , 暂时忽略看不懂的地方
我们大脑对于“新事物”的理解 , 通常都会从“已知”或者“熟悉”的东西中寻找理解的方向的 。
当我们看书时 , 遇到不明白的“新概念” , 由于我们对于书中的内容还没有构建出一个整体的认知 , 所以这些“新概念” , 我们就暂时无法获得理解了 。
但如果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 , 先暂时跳过 , 然后继续阅读后面的地方 , 对整本书讲述的内容有了一个熟悉的了解后 , 这时再回过头来理解那个“新概念” , 我们说不定就有了理解的方向 。
所以 , 千万别执着在看不懂的地方 。 先标记起来 , 接着往下看 , 说不定作者会在后面的章节补充更多相关的知识 , 或者是当你读到后面对本书的架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 你就会发现之前不明白的地方 , 有了理解的能力了 。
这个情况就好像拼图 , 我们可能不清楚某一块拼图是什么 。
没关系 , 只要我们把其他清楚的拼图全部拼接完毕之后 , 那么剩下那些不清楚的 , 自然就被我们弄明白 , 应该拼在哪里了 。
法则五 , 学会运用关键词总结要点
你能不能在读完一段内容之后 , 用几个关键词 , 总结出这段内容的核心要点呢?
怎么总结阅读后的要点 , 取决于你是否对这段内容已经理解了 。 如果你不理解 , 就需要针对不明白的地方重复阅读 , 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 。
换言之 , 阅读时 , 随时要做批注 , 提炼某些内容的关键词 , 这样简化书中的内容 , 可以把核心部分概括出来 , 以此提升我们的阅读效率 。
但怎么做批注运用关键词 , 这里有四个要求:
【大脑帮|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能力,用这六个技巧,就能让你看书有所得大脑学习知识的流程提升阅读能力的六条法则最后】1 , 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学到的知识;
2 , 把知识点用一句话简要地提取出来;
3 , 讲述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能总结成一个关键词;
4 , 如果可以 , 用类比的方式去理解内容 。
例如你学习“马太效应”这个概念 , 单纯地记忆定义 , 或许让你有点吃力 , 但如果你用类比的方式去理解 , 其情绪如同“滚雪球一样 , 让资源积累得越来越大” , 你对于这个概念是不是一下子就把握到核心呢?
当你学到新的东西时 , 死记硬背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 。
尝试思考如何运用类比 , 把学到的知识跟自己熟悉或者已知的东西串联起来 , 这样就可以很快速地让你对知识产生进一步的理解 , 上升到学习的第二步 , 甚至第三步 。
只要你能够做到这样子 , 说明你的阅读就起到效果了 , 这就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体现 。
本文插图
技巧六 , 运用回想和复习巩固知识
如果你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 , 转化为长期记忆 , 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
1 , 思考印象特别深刻;
2 , 知识重复刺激大脑;
如果没有做到这两点 , 那也就说明 , 你没有让知识上升到大脑学习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 过不了多久 , 刚形成的神经元联结很快地就会被清除掉 。
而解决办法 , 除了在阅读的过程中 , 按照前面的方法去加强“思考的印象” , 阅读结束之后 , 还要做到两点:经常回想和定期复习 。分页标题
很多人认为 , 要把一本书完全被我们的大脑吸收 , 需要靠反复阅读 。 但心理学家研究指出 , 看完后立刻对知识进行回想 , 比重复阅读甚至翻开笔记来得更有效 。
所以 , 试着在你学习的专注时间结束后 , 花几分钟回想刚才你所阅读到的内容 , 这样一段一段的回想内容 , 效果一定比反复阅读同本书来的更有效率 , 花的时间也更少!
同时 , 如果你想把那些复杂又难以记忆的知识 , 长期记在大脑里 , 那么就可以使用间隔式复习 。 把你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做成笔记 , 然后定期翻阅去复习 , 复习时间的间隔可以慢慢地拉长并搭配回想 , 由一天到三天至一星期到一个月 。
通过一次次定期的复习 , 以此强化自己记忆神经的连结 , 你就能学到更多东西了 。
本文插图
最后 研究显示:对于阅读的内容,人们只能记住10% , 对于听讲的部分只能记住20% , 观摩教师演示的部分 , 能记住30% 。 而当人们使用主动学习方式时 , 诸如讨论、实践、教导别人等 , 能记住50%到90%左右的内容 。
如果你想确认自己有是否真的学到了东西 , 看看你能不能顺畅地把学到的知识 , 复述给一个完全没有概念的人听 , 并且让他完全理解你想表达的 。
如果你发现自己某些地方你还不能完整的复述出来 , 这代表你还没真正吸收进去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 这时你需要重新“学习”了 。
只要按照上述的方式去阅读 , 并搭配思考、实践、检验和调整等做法 , 那么无论你学习什么 , 自然就能够把学到的知识 , 变成自己能力 , 提升自己的认知 , 获得更好的进步 。
久而久之 , 阅读就会慢慢改变你的人生了 。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 , 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本文插图
- 车迷杂志|电动车界的“变形金刚”
- 中原作家群|萧云:生活是一团死水|阅读时光
- 食酒|我们通过辞藻和拥抱进入他人,用醉酒和音乐打开自己
- 中国汽车报|再提“加氢、换电”!明确“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通过 | 中国汽车报
- 花边阅读|我还是,无法和你说再见。
- |跑步也能抢书券!跨界联动“阅读+运动”新尝试
- 泉州文明网|【文明传播】安溪:社区党建“有声图书馆” 开启阅读新天地
- 心理健康|你大脑的反应力能拿多少分?来测测!看看老年痴呆离你有多近
- 汽车|国常会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
- 贝类|渤海大学的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