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中国能源报微信公号9月26日消息 , 9月末 , 秋凉阵阵 , 东三省已进入紧张的冬季用煤储备期 。 但采访人员从多渠道获悉 , 东北今冬煤炭供应形势严峻 , 多个地市保供压力极大 。 在稍早前召开的2020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 ,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即表示 , 已将东北保供列为下半年行业工作重点 , 要求尽快协调落实煤炭来源 , 在保供的同时做好稳价工作;为保障煤炭供应平稳 , 相关部门将通过更多手段落实煤炭储备工作 。
东北地区供暖季长达半年左右 , 所以每到冬季 , 如何保障东三省煤炭供应一直是相关各方的重大课题 。 然而 , 近年来东北采暖季煤炭供应却骤然吃紧 ,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 供需形势剧变原因何在?保供难题又该如何解决?
“有可能是2016年以来电煤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
“因本地供应能力不足 , 东北用煤需要大量外购 。 ”长期追踪煤炭市场指数的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发现 , 从上月起 , 东三省煤炭外购量已开始升高 , “因距离相对较近 , 蒙东地区近年来一直是东北煤炭调入主力 。 但受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影响 , 蒙东地区部分煤矿停产 , 煤炭市场整体供应偏紧 。 因此 , 东三省今年很多采购只能转向蒙西地区 。 从采购、发运情况来看 , ‘迎峰度夏’尚未完全结束 , 东三省已提前进入冬季备货阶段 。 产地价格一天一变 , 最近几乎天天在涨 。 ”
“提前备货”的背后 , 是紧张的供需形势 。 张飞龙判断 , 东北地区今冬明春保供压力“较2016-2017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 用煤缺口比较明显” 。 在此背景下 , 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透露:“由于形势非常紧张 , 黑龙江、吉林等地政府均已强势介入 , 国家发改委也于近期前往黑龙江等地调研 。 ”
该人士举例称 , 黑龙江冬季用煤缺口约1530万吨 , 预计可落实780万吨 , 硬缺口750万吨 , 补充方向或转为进口俄罗斯煤炭;原调入地呼伦贝尔供应受限 , 吉林用煤缺口需从锡林浩特、鄂尔多斯等地补充 。 “目前供热开栓在即 , 但多数用户煤炭库存不足 。 ”
黑龙江某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向采访人员证实:“省里连开几次专题会议 , 要求超前谋划 , 做好万全准备 。 开完大会开小会 , 针对750万吨缺口向各家企业逐一落实任务 。 从煤源、运能、企业储煤等数据看 , 今年保供形势十分严峻 , 努努力缺口尚可补齐 , 但价格方面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 ”
中电联燃料分会副秘书长叶春称:“总体来看 , 今冬煤炭保障情况非常不乐观 。 在蒙东煤炭产量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 初步预估 , 今冬明春东北整体电煤供应缺口在3700万吨左右 , 有可能是2016年以来电煤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 。 其中 , 1-7月 , 东三省煤炭产量为5090万吨 , 仅占全部产能的38% 。 与1.38亿吨的电煤消费量相比 , 调入压力很大 。 加上蒙东供应严重不足 , ‘迎峰度夏’期间 , 来煤入不敷出、库存直线下降 , 备冬储煤工作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 若再考虑非电用煤需求及冬季超长供暖期刚性需求 , 那么保障压力将变得更大 。 ”
自产、外调量双降 , 下游需求却不断增加
实际上 , 因近年屡次出现煤炭供应“告急”的状况 , 东北煤炭保供已成为区域重大民生问题 , 引发多方关注 。 2019年10月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专门强调 , 要“突出做好东三省供暖用煤保障” 。
“此前蒙东地区供应相对稳定 , 外部调入可以跟上 , 矛盾尚不尖锐 。 今冬 , 蒙东没能达到往年的保供力度 , 让问题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 ”张飞龙认为 , 破解区域性、季节性缺煤问题 , 还需从“根”上找症结 。
据叶春分析 , 问题的根源首先是区域内煤炭产能不足 。 受自身煤炭资源枯竭、煤炭“去产能”等影响 , 东北地区煤炭自产量近年来快速下降 。 2019年东三省煤炭产能合计为1.35亿吨/年 , 实际产量略低于产能;但今年1-7月 , 吉林、辽宁、黑龙江的原煤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3%、4.9%和4.6% , 供应能力持续下滑 。 “与近几年每年超过3.5亿吨的需求相比 , 东北地区自保能力弱 , 对外调的依赖越来越强 。 ”分页标题#e#
上述业内人士也称 , “域外为主、域内为辅 , 域外以蒙东为主力、以港口关内及俄罗斯煤为重要补充”是东北煤炭供应的基本格局 。 然而 , 今年因部分国有煤矿缩减产销、大部分民营煤矿停产 , 蒙东地区3000—4000万吨产量受到影响;同时 , 在进口煤政策收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背景下 , 今年前8个月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也有所下降 , 预计全年降幅超过10% 。 这些变化都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今冬煤炭供应紧张程度 。
在煤炭自产、外调量双双下降的情况下 , 东北地区的下游需求却不断攀升 。 据叶春介绍 , 1-7月 , 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5% , 但东三省逆势增长 。 其中 , 在原煤产量减少最明显的吉林 , 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5% , 增速高于全国火电发电量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 。 另据中电联统计 , 1-7月 , 东北地区输出电量同比增长12.8% 。 “外送电量多 , 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煤炭供应储备 。 区域内鲁固直流、昭沂直流等特高压配套的外送机组相继投产 , 极大消耗了当地煤炭供给 , 直接导致辽、吉两省夏季供应紧张 。 此外 , 由于煤电、煤热未能联动 , 所以当地发电和供热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 煤炭采购资金难以落实 , 这也影响了冬煤夏储工作的开展 。 ”
产、运、储多方入手 , 从根本上解决季节性矛盾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东北多个地市已连续召开多次会议 , 集中力量推进煤炭的采购、运输、储备、调度等工作 ,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企业正常生产 。 在解决短期供应问题的同时 ,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 , 更值得关注 。
上述业内人士判断 , 东三省煤炭消费已进入峰值平台期 , 尽管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 , 但直至2035年前需求变化不大 。 随着自身产量持续减少 , 本地很难再有增量挖潜空间 , 依赖外调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 , 对外依赖度将继续加大 。 “然而 , 蒙东等地区自身需求也在增加 。 比如 , 为配合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 , 大批配套电源已经陆续上马 , 这将直接拉升当地用煤需求 。 另外 , 当地主力露天矿长期受制于征地等问题 , 后续产能释放深受影响 , 这也将拉低蒙东地区对东三省的供应能力 。 ”
【煤炭|媒体:缺口预计超3700万吨,东北采暖季煤炭供应形势严峻】对此 , 叶春认为 , 内外部共同发力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一是要切实增加区域内生产煤矿数量及其产量 , 凡是符合安全、环保条件的煤矿 , 应加快完善手续 , 依法依规增加有效供给 , 加快推动产能释放;二是要抓好中长期合同的签约履约 , 尤其是要督促蒙东地区应急保障煤矿履行好中长期合同 , 并及时核查履约情况 , 切实让中长期合同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政策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大区外调入保障 , 努力增加水路及铁路煤炭调入;此外 , 还要协调进口煤配额指标 , 适度增加吉林、辽宁的印尼进口煤和黑龙江的俄罗斯进口煤配额 , 弥补国内资源不足 。
“在实现受入地电量平衡的前提下 , 可适当控制东北地区外送电量 , 尤其是火电外送 , 以节约电煤消耗、保障度冬需要 。 ”叶春建议 , 立足东北煤炭硬缺口 , 及冬季供暖期长、保供压力大的硬需求等实际 , 坚持优先保障发电供暖及其他民生用煤 , 适度压缩部分可中断用户的工业用煤需求 , 才能实现特殊时期煤炭的分层次保障 。
张飞龙认为 , 在关注煤源的同时 , 运力保障也是关键 , 因为若按全年平均水平配置资源 , 那么高峰期很可能出现运力紧张 , 煤炭难以及时到达;但若参照旺季需求来配置运力 , 那么其余大部分时间又会出现资源闲置 , 造成极大浪费 。 “因此 , 为应对煤炭消费及运输的季节性波动 , 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储备机制 。 例如 , 考虑在东三省煤炭集中消费地或重要运输节点 , 建设一批集运站、煤炭储配基地或物流园区等 。 这相当于形成一个‘应急备用煤矿’ , 既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快捷调配、维持供应链稳定 , 也可弥补高峰时段煤炭转运配送能力的不足 。 ”分页标题#e#
【评论】
温暖过冬是基本民生
文丨中国能源报评论员
近年来 , 受供需矛盾、运输瓶颈及外调煤主要来源地蒙东产能受限等因素影响 , 冬季用煤紧张已成为东三省重大民生问题 。 针对冬季用煤连年“告急”的紧张情况 , 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积极行动 , 陆续出台“协调央企调煤”“优先保障民生”等多种应急举措 。 从效果上看 , 这些临时性政策虽屡屡化解燃眉之急 , 但终究只是“治标”的应急之策 , 煤炭供需紧张的形势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 , 重工业特别是传统产业比重偏高 , 能源消费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 ,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高 。 进入新世纪以来 ,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煤炭消费居高不下 , 但因当地资源趋于枯竭且开采条件差 , 加之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影响 , 东三省煤炭产量急剧下降 , 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 煤炭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8年时就已高达67% 。
偏高的对外依存度意味着煤炭保供不仅需要充足的煤源 , 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运煤通道和运输能力 , 特别是在冬季用煤高峰期 , 运力更显得突出和紧要 , 而冬季用煤高峰期运力不足 , 恰是东三省煤炭供应的主要“症结”之一 。 “症结”找到了 , 就要对症下药 , 从产、运、储三个方面入手 , 标本兼治 , 破除病根:
首先是“产”——提升蒙东产能 , 保障露天矿正常生产 。 从区域对应调运关系看 , 有必要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为重点 , 适度提升蒙东的煤炭产量 。 同时煤矿开采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跨度大 , 应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从土地、草原、环保等方面对煤矿的正常开发给予必要的支持 , 保障蒙东煤炭正常生产 , 进而提高供应东三省的能力 。
其次是“运”——建立铁路车辆战略储备 , 提高应急调运能力 。 特别是要研究建立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车辆战略储备制度 , 以应对煤运旺季阶段性车辆需求陡增;提升用煤高峰期煤炭运输负担重的铁路运力 , 保障极寒天气下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带来的应急调运要求;需要建立东北三省冬季煤炭供应、运输、库存监测预警体系 , 优化煤炭铁路运输秩序 , 协调铁路部门增强应急调运能力 。
最后是“储”——加强煤炭储配基地建设 , 实施冬煤夏储 。 为应对煤炭消费的季节性差异 , 可在东三省煤炭集中消费地和交通枢纽 , 以及蒙东重要输煤节点区域 , 建设一批百万吨级的域内、域外煤炭储配基地 。 同时坚持市场引领和政府引导并重 , 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做好冬煤夏储工作 。
实事求是地讲 , 对于煤炭这一历史悠久、体量庞大的产业 , 统筹产、运、储三个环节并非易事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煤炭保供作为冬季最大的民生工程 , 既是东北振兴、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 也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 一旦供应脱节 , 后果极其严重 , 容不得半点闪失 , 保供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 , 而是一道怎么做好的必答题 。
必须承认 , 当前 , 随着关闭退出落后产能、煤炭生产重心加快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 , 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正在被打破 , 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 , 全国煤炭应急供应保障难度加大 。
在区域性煤炭供应紧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煤炭产业发展新阶段重要特征的当下 , 煤炭保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煤炭保供涉及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不仅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 , 还需要从政策和法规层面予以支持 , 既要下定解决问题的决心 , 也要做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心理准备 。 当前正值煤炭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期 ,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 , 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保障煤炭供应无虞 , 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给出高分答案的一道“速答题” 。
(原题为《独家丨缺口预计超3700万吨 , 东北采暖季又要闹“煤荒”?》)分页标题#e#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源:(澎湃新闻)
【】网址:/a/2020/0926/kd538482.html
标题:煤炭|媒体:缺口预计超3700万吨,东北采暖季煤炭供应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