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育邻梦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是解开孩子学习成长历程中一切问题的根本力量。人们常用:“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肉贴肉”来形容人际关系,个人的胆量同样遵循“熟能生巧”的基本原则。任何人初次身处陌生环境都会感觉到因不熟悉环境而恐慌,每个人之所以信赖家庭生活环境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方每天都陪伴自己、周围的人或物您都非常熟悉。
家庭是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站,作为家长有责任与义务陪伴、辅助孩子实现身心全面健康成长。那么,如何陪伴、辅助具有社会属性的孩子实现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呢?
文章图片
嬉戏打闹是童年身心健康发育的试金石
建设好家庭这个成长驿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出发地和落脚点,也是唯一陪伴个人终身的地方。一个人可以不加入任何组织,但绝不能没有家庭,家庭为个人学习成长补给营养、教会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和习惯、教导人们如何辨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家庭是每个人学习成长旅程中获得休息和营养补给的地方,是每个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成长驿站。家庭是生活中最小的社会组织,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在家庭。”
家庭和谐、和睦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基础,孩子生活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之中自然更容易对社会产生更加客观公正的认知,特别是尊老爱幼、社会生活价值观、男女与亲情关系等等。因此,家庭需要做到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家庭生活中需要互敬互爱。
文章图片
家庭是人生健康成长驿站
引导孩子积极融入社会
人生学习成长的核心就是完成从我到我们的转变,也就是从一切需求以我为中心过度到综合考虑其他同伴的成长需求。婴儿刚出生之时,一切需求都只有我,周围社会都得为我的成长需求服务。随着孩子逐年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是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己的成长需求需要获得同伴【特别是家长】帮助才能实现,而自己也只有能够在帮助到同伴的情况下才能更便捷的获得成长资源。
孩子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每个孩子都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健康、快乐成长。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纪·哈·纪伯伦曾作《自由之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自由之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孩子不是父母或者家庭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公共人力资源,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更好的参与社会生产大分工、大协作。家庭是每个人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家庭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成长安全保障。但是,单个家庭已经很难独自养育好一个孩子。因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历程中从食物、玩具等物质保障到接受教育、娱乐等智力养料都需要从社会大家庭中获得。
“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学习成长同样遵循“人多饭菜自然香”,越多孩子在一起相互攀比、求胜的心理能够更好激活孩子内心的学习成长潜能量,这一点从孩子在学校认真学习、回家就再难打起精神学习就能说明问题。分页标题#e#
文章图片
融入大家庭是学习成长的最终目标
鼓励孩子主动结交新朋友
“三分熟的牛排和五分熟的牛排相遇,它们为什么没有打招呼?”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优生优育让孩子缺少了自家兄弟姐妹,城镇化让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组织游戏活动安全场地,“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被“精养”的孩子们越来越缺少主动交友的成长意愿与需求。
“****危险,不要动”、“注意不要****”已然成为阻碍孩子们正常社交的精神“枷锁”,看过太多孩子被伤害事件之后的家长成为了惊弓之鸟。出于安全考量,部分家长主动关上了孩子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大门,孩子的一切行动被要求听指挥,曾经上一秒分给小伙伴零食下一秒要回、上一秒嬉戏打闹下一秒拳脚相加的童年不见了,孩子的行为缺少了自主试探性......
家庭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自家孩子、教育机构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学霸、社会看某人学历有多高......除了军队训练讲团队之外貌似没有其他地方重视学习成长中的团队协作了。因此,社会之中越来越多人成为了“单身贵族”,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
一个人、一个家庭不叫社会,孩子从小如果长期只跟随家中几个家长一起成长,他们的成长活动就会被迫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致使越来越多孩子成为“在家中如小老虎、外出如小老鼠”的胆怯心理,更有甚者会出现自闭、抑郁等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第二大基础疾病。因此,从家庭到社会都应该鼓励孩子主动结识新朋友,为孩子们主动社交营造适宜的学习成长环境。
文章图片
开心快乐童年小伙伴
社会必须从城乡建设规划方面为祖孙相伴的长久生活状态提供更好的场地与成长辅助服务,比如建设更多小区型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场所,这些场所兼具:
1、易达性。未成年人因其自主行动能力较弱,因此他们的活动场所不能离家太远,需要便于到达,服务人群最好在两公里半径之内;
2、益智性。未成年人处于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自由散漫或太偏执于某些特定领域的娱乐活动对未成年人智力的全面发育都是不利的。因此,新规划的场地需要能够最大限度的激活未成年人自身智力潜能,让他们能够便捷的接触并运用到社会中最新的智力开发成果;
3、群智性。人是社会群居性的生命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分工协作才能获得更佳的成长机会,而未成年人社交、协作等社会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成年人中出现的大龄单身、大剩现象其根源就在他们错失了练习社交、协作技能的最佳年龄——未成年人阶段。所以,新场地需要为未成年人社交、协作创造条件,也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的吸纳到附近所有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积极参与;
4、系统性。人的学习成长是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大方向上分为智力成长和体力成长两大部分,未成年人正处于智力和体力快速成长的最佳时期。因此,新场所需要从智力和体力等综合方面辅助未成年人的学习成长。
5、社会性。每个孩子学习成长最核心的目的是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空间,孩子一切游戏活动的目的就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深度链接。因此,童年活动场所需要社会大众参与,真正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和“幼吾幼及人之幼”,引导孩子们能在邻里互助的情况下克服人生成长历程中可能存在的胆怯和自卑心理。
众人划桨开大船,社会合力才能养育好孩子,孩子的成长问题是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发展建设的问题。个人的能力和胆量都不会凭空增加,它需要人们融入群体、从集体中汲取营养才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和胆量之树茁壮成长,引导孩子融入社会大环境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分页标题#e#
文章图片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 融入|引导孩子融入社会大环境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文章图片
来源:(ZAKER生活)
【】网址:/a/2020/0926/kd536865.html
标题: 融入|引导孩子融入社会大环境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