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转帖 田文昌绕不过的知青时代



按关键词阅读:

田文昌:绕不过的知青时代观点 · 专栏2020/9/21 12:45田文昌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关注可以认为 , 自1996年至2026年 , 历时30年 , 中国社会都处于“知青时代” 。 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历史现象【财新网】(专栏作家 田文昌)中国有一个绕不过的特殊时代 , 就是“知青时代” 。 这是一个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 是因1968年开始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形成 。 之所以称为“知青时代” , 是因为上山下乡运动所形成的知识青年群体的基本年龄段跨越15年 , 即在这个年龄段中具有初中以上(准确地说 , 开始是小学六年级以上 , 后来是九年级以上)文化的人群几乎都是知青 。 而当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成长到进入社会管理层 , 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时 , 则发挥出影响国家运势的主导作用 。 这个时期 , 可以称之为“知青时代” 。 知青的概念“知青” , 是知识青年的简称 。 对于“知青”的概念 , 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 广义上讲 , 中国的知青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初、高中学生毕业后不考取高中或大学而主动下乡务农的青年学生 。 这些人被视为有志青年的先进分子 , 其中如董加耕、邢燕子、侯隽等一些人物是当时知青下乡的典型代表 。 但那时候下乡知青的人数很少 , 属于个别现象 , 而且都是个人的主动选择 , 并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和运动 。 狭义上讲 , 中国的知青是指文革期间开始的成批连续上山下乡的初、高中学生 。 当时 , 根据毛泽东关于“广阔天地 , 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 在取消高考的同时 , 初、高中毕业生一律上山下乡 。 这种安排持续了十年以上 , 成为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 1968年前下乡的知青只是极少数人 , 并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 更未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 而1968年开始的 , 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 参与上山下乡的是初、高中毕业生的全体学生 , 除患重病者和家境极其特殊者 , 其他人无一例外 , 并无个人自愿选择的余地 。 广告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人数多达几千万 , 成为一种历史上所仅见的社会现象 。 由于自1966年取消高考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 , 此期间无大学可上又无工作可安排 , 所以中学毕业后只能上山下乡当农民 。 其具体安置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到农村生产队插队落户 , 二是到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团战士 。 生产建设兵团形式上按军队编制但并非现役军人 , 相当于军事化建制的集体农场 。 插田文昌:绕不过的知青时代

可以认为 , 自1996年至2026年 , 历时30年 , 中国社会都处于“知青时代” 。 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历史现象
中国有一个绕不过的特殊时代 , 就是“知青时代” 。 这是一个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 是因1968年开始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形成 。 之所以称为“知青时代” , 是因为上山下乡运动所形成的知识青年群体的基本年龄段跨越15年 , 即在这个年龄段中具有初中以上(准确地说 , 开始是小学六年级以上 , 后来是九年级以上)文化的人群几乎都是知青 。 而当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成长到进入社会管理层 , 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时 , 则发挥出影响国家运势的主导作用 。 这个时期 , 可以称之为“知青时代” 。
知青的概念
“知青” , 是知识青年的简称 。 对于“知青”的概念 , 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
广义上讲 , 中国的知青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初、高中学生毕业后不考取高中或大学而主动下乡务农的青年学生 。 这些人被视为有志青年的先进分子 , 其中如董加耕、邢燕子、侯隽等一些人物是当时知青下乡的典型代表 。 但那时候下乡知青的人数很少 , 属于个别现象 , 而且都是个人的主动选择 , 并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和运动 。 狭义上讲 , 中国的知青是指文革期间开始的成批连续上山下乡的初、高中学生 。 当时 , 根据毛泽东关于“广阔天地 , 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 在取消高考的同时 , 初、高中毕业生一律上山下乡 。 这种安排持续了十年以上 , 成为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 1968年前下乡的知青只是极少数人 , 并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 更未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 而1968年开始的 , 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 参与上山下乡的是初、高中毕业生的全体学生 , 除患重病者和家境极其特殊者 , 其他人无一例外 , 并无个人自愿选择的余地 。

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人数多达几千万 , 成为一种历史上所仅见的社会现象 。 由于自1966年取消高考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 , 此期间无大学可上又无工作可安排 , 所以中学毕业后只能上山下乡当农民 。 其具体安置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到农村生产队插队落户 , 二是到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团战士 。 生产建设兵团形式上按军队编制但并非现役军人 , 相当于军事化建制的集体农场 。 插队知青与社员同样待遇 , 靠劳动挣工分 。 兵团知青与兵团战士同等待遇 , 可以领工资 。 因生产建设兵团数量有限 , 插队知青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 。分页标题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自1968年下旬开始 , 首批是1966年至1968年毕业的初、高中六届学生 , 被称为“老三届” , 所指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和老三届初中毕业生 。 因1966年至1968年一直处于“停课闹革命”状态 , 这六届初、高中学生统统在学校里滞留了三年 , 即1966年、1967年、1968年应届毕业的初、高中学生都留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 , 直至1968年才一并毕业上山下乡 。 所以 , “老三届”所指的是当时的初中“老三届”和高中“老三届” , 是两个“老三届”学生同时下乡 , 加起来应该是老六届 。 从学历而言 , 实际上只有66届的初、高中学生分别具备了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 , 而67届、68届的初、高中学生实际上只有初、高中二年级和一年级的文化水平 , 并非真正的毕业生 。 至于1969年下乡的知青实际上就只是小学毕业了 。 之后 , 由于取消了高考 , 中学教育又缩短学制 , 改革为九年一贯制 , 即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制合并为九年 , 相当于原来的高中毕业 。 所以 , 从那时开始 , 中学生一律是九年级毕业后下乡 , 即知青的学历一律是九年级 , 不存在1968年第一批下乡时学历参差不齐 , 以至于最多相差六年的那种特殊情况了 。 但是 , 由于文革时期的特殊环境 , 那个时期的中学生由于学制缩短了三年又加之学风不正 , 中学毕业生的实际文化水平远不如文革之前 。 所以 , 所谓“知青”的身份难以名副其实 。
这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 直到1980年中央正式下发了文件才宣告结束 , 但大规模的运动是持续到1977年 。 虽然1978年以后还有知青下乡 , 但由于那时候已经恢复了高考 , 有些毕业生可以选择高考了 。 所以 , 成批下乡而别无他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应该是结束于1978年 。
知青的数量
关于1968年到1977年十年中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总人数 , 据事后统计 , 有说是1700万 , 有说是2000万 , 也有说是3000万 。 居中而论 , 至少应该有2000万至3000万人 。 但是 , 这个数字所包含的只是城镇下乡的知青 , 而并未包括农村本地的知青 。 事实上 , 知青群体包括1966年-1977年这12年期间中学毕业的城市与农村的全体学生 , 即在这12年间毕业的中学生都属于知青 。 其中 , 具有城镇户籍的由城镇到农村插队落户或者到兵团的知青叫下乡知青 , 而原本在农村生活、属于农村户籍的知青被称为“在乡知青” 。 前面所说的这2000万至3000万人是 “下乡知青” , 而不包括 “在乡知青” 。 如果将下乡知青与在乡知青加起来 , 就远不止3000万了 。 由此可见 , 中国知青群体的数量之多是足以令世人瞩目的 。
知青的年龄跨度
按照入学年龄计算 , 1968年下乡的老三届中 , 66届老高三学生的普遍年龄应为1946年出生 , 为最年长者;68届老初一学生的普遍年龄应为1951年出生 , 为最年轻者 。 以此类推 , 1977年最后一批下乡知青的普遍应为1961年出生 。 由于入学早晚的不同 , 有些1945年出生和1962年出生的人也在知青群体的行列之中 , 但由于这些人数量很少可以不计算在内 。 仅按知青的普遍年龄计算 , 从1946年到1961年 , 知青的年龄跨度应为15年 。
知青时代的时间跨度
按照一个人在年龄上的成熟度和综合能力考量 , 35岁至65岁之间应该算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 可以说 , 35岁至65岁这30年期间 , 是一个人走向各级社会管理层的最佳年龄 。 以此推演:至1981年 , 知青中年龄最长者已经35岁 , 年龄最轻者20岁 , 知青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走向各级领导岗位 。 中高层领导岗位的普遍年龄一般应在35岁至65岁之间 。 那么 , 至1981年 , 当知青中最年长者35岁时 , 知青群体才刚刚进入社会管理层 , 而36岁以上的群体均不是知青 。 所以 , 知青在管理层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 但再推后10年至1991年 , 当知青中的年长者已经45岁 , 而处于30岁-4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群体都是知青时 , 知青群体在社会管理层中的作用就不可忽视了 。 至1996年时 , 知青中的最年长者已经50岁 , 最年轻者已经35岁 , 知青中的最年轻者也到了走向各级管理层的年龄 。 而此时 , 全国上下35岁-5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中 , 除了没读过中学者基本上都是知青 。 至2011年 , 知青中最年长者已经65岁 , 最年轻者是50岁 。 此时 , 一部分知青刚刚开始陆续退出社会管理层 , 而整个群体还正值年富力强 。
按照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年龄计算 , 可以说 , 自1996年开始 , 当35岁至5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都是知青时 ,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知青时代” 。 而自2001年至2011年 , 当知青的年龄段从40-55岁平移到50-65岁时 , 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知青时代”的鼎盛时期 。 直至2021年 , 当知青中最年长者已经75岁而最年轻者已经60岁时 , 中国社会才基本上走出“知青时代” 。 但由于在副部级以上高层领导岗位上 , 60岁以上者仍然大有人在 。 所以 , 直至2026年 , 当知青中最年轻者已经65岁时 , 中国社会才会彻底走出“知青时代” 。 由此 , 可以认为 , 自1996年至2026年 , 历时30年 , 中国社会都处于“知青时代” 。 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历史现象 。分页标题
知青与红卫兵并非同一群体
人们所熟知的文革初期的红卫兵与知青并非同一群体 , 红卫兵与知青既有重合又有区别 。 从时间来看 , 红卫兵运动在先 , 知青运动在后 。 红卫兵运动始于1966年文革初期 , 至1968年基本结束 , 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则自1968年至1977年持续了10年 。
从规模上看 , 红卫兵群体的范围远大于知青 。 红卫兵包括大学红卫兵和中学红卫兵 , 而且还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红卫兵 。 其中 , 只有中学红卫兵后来才成为知青 , 而后续的知青已经跟红卫兵没有关系了 。 由此可见 , 因红卫兵运动范围广、时间短 , 其群体年龄结构复杂 , 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具有时代性 。 而知青运动范围小 , 时间长 , 且年龄结构单一 , 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具有时代性 。 所以 , 只有对于知青群体最活跃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才可以称之为“知青时代” 。
知青群体独特的人生经历
知青群体的人生经历 , 以1968年毕业的“老三届”初、高中毕业学生最为典型 。
他们在文革开始时当过红卫兵 , 参加过“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砸烂旧世界”的“破旧立新”运动 , 参加过“批判‘走资派’”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大批判运动 。 在停课闹革命的两年时间里 , 还作为“革命小将”进行过“经风雨 , 见世面”的全国范围内的革命大串联活动 。 随着文革运动的不断升级 , 又参加过“文攻武卫”的派别斗争 , 其中有些人还参加过群众组织之间的“武斗” 。 仅在1966年至1968年两年期间 , 这些年龄在15岁至20岁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们 , 就饱尝了惊心动魄的社会大变革的滋味 , 积淀了前无古人的人生经历 。 同时 , 也树立了视“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 炼就了无所顾忌的胆魄和顽强不屈的生存能力 , 形成了傲视权威和怀疑一切的思维方式 。 两年后 , 当他们于1968年上山下乡成为知青时 , 一方面 , 满怀着在“广阔天地 , 大有作为”的美好憧憬 , 与贫下中农们一起“战天斗地” , 勾画着“改天换地”的宏伟蓝图;另一方面 , 又在前途莫测的迷茫中度过了踌躇满志的黄金年华 。 再后来 , 当他们被陆续招工回城后 , 又面临着成家、养家和出乎意料地去面对迟来的高考的窘境 。 其中 , 只有少数幸运者挤进了大学的校门 , 而大多数人或因家庭拖累而无缘报考 , 或因文化基础太低而无能力报考 。 这些人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 只能用尽业余时间在“电大”、“函大”和“夜大”中苦读 。 他们在工作中学习 , 在学习中工作 , 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远超过在正规大学学习的学生 , 而知识结构却难免残缺不全 。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 , 老三届知青中有一部分人陆续走上了社会各级管理层的领导岗位 , 有一部分人成为不同领域的专业骨干 , 还有一部分人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 。 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 则只能默默无闻地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隐忍前行 , 直至下岗退休而慢慢老去 。
老三届之后的知青群体 , 未感受到文革前期的复杂环境 , 其经历相对平稳和简单 。 但由于文革期间所学文化知识的不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 , 回城后同样面临工作和升学的窘境 。 其中少数奋力拼搏且抓住机遇的幸运者得以脱颖而出 , 而绝大多数人也只能面临与众多老三届知青们同样的命运 。 从历史的角度讲 , 知青群体是被文革十年动乱的社会环境所毁掉的一代 。 他们的青春年华在蹉跎岁月中度过;他们的三观遭到扭曲世界观的影响 。 由于文化断层 , 他们的判断力受到认知的局限 。 由于身处逆境 , 他们的意志被挫伤 , 才智被埋没 。 在文革动乱的洪流中 , 他们被灌输了“打破一个旧世界”的信念 , 却缺乏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能力 。 但是 , 由于历史的原因 , 这个群体又责无旁贷地撑起了后文革时期修补和治理这个社会的责任 。 无论处境如何 , 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成为后文革时期维系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 这或许就是一种“宿命” , 是知青的“宿命” 。 因为在这些特定的年份中 , 知青群体无人可以替代 , 这个时代只属于知青 。 而这个时代正值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关头 。
转帖 田文昌绕不过的知青时代。知青群体特有的人生经历 , 铸就了他们特殊的人格素质 。 这种素质带有无法磨灭的时代烙印 。 而当这个群体具有了时代特征时 , 这种印记必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时代符号 。 作为人类历史上所仅见的庞大的知青群体 , 因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时代色彩 , 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 同时 , 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思考 。 如果说 , 2001年至2011年是中国知青时代的鼎盛时期 , 那么 , 目前的中国社会已经走到了知青时代的后期 。 “后知青时代”的中国社会将会与信息时代同行 , 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
转帖 田文昌绕不过的知青时代。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921/1600682267.html

    标题:转帖 田文昌绕不过的知青时代


    上一篇:对阿三应采用诱敌深入之计谋

    下一篇:川普批准与甲骨文的交易最后时刻张一鸣顶住了压力


    人文

    八旗兵|清朝的兵制是如何发展的?“兵、勇、卒”各代表什么?

    阅读(21)

    绿营兵又称为绿旗兵,其兵种有马兵、守兵、战兵以及水兵,主要扮演着补充兵力的角色,其士兵主要为汉人,他与八旗兵最大的区别为绿营兵是自由应募,八旗兵因为数量上的不足,因此各省不光有八旗兵驻扎还有绿营兵的身影,在平定“三藩之乱”、“金川之乱”中,...

    人文

    |癫痫就表现为抽搐、口吐白沫?| 健康辟谣日历

    阅读(28)

    每日一则 本文插图 31 十月 星期六 健康谣言 :癫痫就表现为抽搐、口吐白沫? 十月三十一日 本文插图 癫痫不仅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及口吐白沫 , 还会有其他类型的发作:发作性发呆、发作性一侧或一个肢体抖动、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精神...

    人文

    美国|美国102岁退休老师穿防护服 完成邮寄选票

    阅读(47)

    芝加哥教师联盟的一位发言人称,“如果比阿特丽斯可以做到(投票),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该发言人还表示,“她一直是一名活跃又敬业的退休人员,会尽其所能参加各种工会活动。”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CensusBureau)的数据,65岁及以上的人更可能参与大选投...

    人文

    就这?你是没见过真正的“凡学”

    阅读(44)

    继“明学”之后,比来又有了一门全新的“X学”——凡尔赛文学“凡尔赛”的非官方广泛解释为“生活得很崇高、豪华、又想经由过程一些反向表述,不经意地泄漏本身生活优胜,一般用于奚弄。举个例子:▲试着写了下,照样有点难度的有点感到了吗?简而言之,就是...

    人文

    扬子晚报|暖心!7岁小男孩南京夫子庙走失,民警辗转帮他找到妈妈

    阅读(22)

    约10分钟之后,母子在夫子庙派出所重聚,男孩妈妈刘某对民警表示感激万分,连连致谢。民警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谨防小孩走失或遭遇其他安全隐患。不要让小孩离开自己的视线,加强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在孩子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