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溪|行走五凤溪


_本文原题:行走五凤溪
【五凤溪|行走五凤溪】

五凤溪|行走五凤溪
本文插图
五凤溪古镇 。
刁觉明摄
从四川成都东行百余里 , 穿过耸立半空中的龙泉山屏障 , 山头依旧密集 , 不过皆像突然塌陷了一般 , 软趴趴地卧着 , 如同夏日屋檐下假寐的犬 。 沿着山脚蜿蜒前行 , 山体逐渐变得迂回婉转 , 尖峰凌立 , 草木葱郁 。 跨过江桥 , 山水间渐见烟火 , 这里便是五凤溪古镇 。
古镇位于龙泉山脉余段的沱江之畔 , 境内五山屈曲 , 尖峰拔列 , 若冲霄之凤 。 镇上柳溪横流而过 , 五条古街都以山为名:金凤、青凤、玉凤、白凤、小凤 。 古镇“半边山江半边城”的格局 , 有种和谐之美 。
五凤溪自古乃商贾云集之地 , 宋时置柏茂镇 , 清康熙时官设为场 , 是辗转商客的重要码头 , 民间有“五凤溪一张帆 , 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 , 要装成都半城糖”的说法 。 后因战乱等原因 , 古镇寥落于山水间 , “木欣欣以向荣 , 泉涓涓而始流” , 安守青山绿水的自在与怡然 。
五凤古镇偏居一隅 , 是避祸去害之所 。 明末清初 , 湖广填四川 , 大量移民迁居于此 , 各种文化在此碰撞融合 , 最终和睦相处、共存共荣 , 形成今日独特的移民文化 。 至今 , 古镇尚存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 , 民众中多有“老表”之称呼 , 客家习俗在端茶递水中隐约可寻 。
山间草木深 。 顺坡而下 , 小路尽头柳暗花明 。 蓝天之下 , 溪水潺潺 , 亭台静立 , 青葱草色之下 , 鲜花灼灼 , 宛若世外桃源 。 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木制门坊 , 上面挂满红灯笼 , 风中红影摇曳 , 颇有历史感 。 门坊上刻有隶书“五凤溪”三个金字 , 质朴苍劲的乙瑛笔锋 , 颇有龙泉山脉的逶迤气势 。 门坊之下有一联:“山属龙泉可赏春花秋叶 , 溪穿凤镇犹存故宅老街 。 ”开门见山 , 坦坦荡荡 , 五凤溪古镇的所有古和今 , 全在这珠玑间统一起来 。
五凤溪古镇五条老街 , 以白凤街最为典型 。 老街辟在山腰间 , 如缠在少女绫罗上的一条纤纤腰带 。 青石铺就的狭长街道 , 曲曲折折 。 从顶上茂密的枝叶中漏下来的阳光 , 投在街道上 , 星星点点的光斑时隐时现 , 像百年前从各地潮涌而来的商贾 。 两旁铺面接连 , 均为明清民居建筑风格 , 木柱为骨 , 黄泥墙面 , 屋顶上井然铺排的青瓦透出陈年的烟火气息 。 漏檐下 , 贴着盾形雕花瓦片 , 具有祈福意义的鸟类图案栩栩如生 , 似乎只待落日 , 便呼朋引伴 , 展翅而出 。
白凤街两旁的门店规整 , 多以凤为名 , 如凤凰楼、醉凤溪之类 。 店面装饰古朴 , 或售小吃 , 或卖土产 , 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特色服饰和小工艺品 。 走在老街上 , 看一看 , 闻一闻 , 尝一尝 , 眼里嘴里全是五凤溪水里的肥、土里的香 , 还有草木精华的甜脆 。
街道靠上坡一侧 , 间或有迂回狭窄的小道 。 跻身进去 , 茂密的黄葛树下 , 葱茏的翠竹丛中 , 偶又见层层叠叠的阁楼和庭院 。 这些处所都是明清式建筑 , 有的做客栈之用 , 有的为茶饮休憩之所 。 大门侧 , 或有一对含珠昂首的小石狮 , 或放置一嶙峋怪石 , 屋檐下的老马灯在新的时日里映射着旧的光阴 。
古镇依山而建 , 信步其中 , 看青山隐隐 , 听绿水迢迢 , 心中颇得东晋陶渊明“既窈窕以寻壑 , 亦崎岖而经丘”之真意 。
五凤溪古镇向西南二三里 , 芙蓉簇立、樟木葳蕤、翠竹葱茏处 , 便是贺麟故居 。 贺麟长于五凤 , 授业北大 , 游学欧美 , 译介了大量黑格尔的哲学著作 , 是学贯中西的哲学思想家 , 更是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的代表人物 。 贺氏一脉诗书传家 , 行善修德 ,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 , 贺麟既承山林水泽之灵气 , 又得祖辈耕读继世、奋发有为之精神 , 最终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分页标题
现在 , 因为贺氏一族 , 五凤溪古镇打造成“中国哲学小镇” , 让贺麟的哲思从高处落地 , 在山水大地上生根发芽 , 开出灼灼的智慧之花 。 贺麟故居开辟了“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 , 五凤溪人继续在这里锄经种德 , 把五凤溪的古韵与新声融会贯通 , 使其相得益彰 。
入古镇如品老酒 , 行走五凤溪 , 行之若舞 , 已然微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