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


作者:乒乓一言

|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
本文插图
改名能转运吗?
作为市场最为看好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 拜腾估计自己都没想到 , 花了84亿造车不见动静 , 反倒因为欠薪而登上央视 。 这般倒霉运气 , 在喜报连连的造车新势力中 , 也算是头一遭 。

|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截图
苦苦挣扎到7月初 , 拜腾正式宣布暂停中国区(香港除外)业务运营 , 停工停产 。 大部分中国区员工将就此待岗 , 仅有小部分员工留岗值守 , 维持公司最基本的职能运转 。
公司的意思非常明确 , 只要不出意外 , 中国大陆可能不会再见到拜腾汽车了 , 除非有天降横财 , 帮它起死回生 。
事实证明 , 造车新势力从不按常理出牌 , 一个月的时间 , 气温还没降 , 拜腾又“活”了 。
近日 , 关于拜腾申请注册新公司“盛腾” , 拟融资20亿元加速量产M-Byte的消息被媒体曝出 。 对于该消息 , 拜腾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 只强调目前正全力推进重组 。
官方不愿表态 , 网友们却来了兴致 , 造车也玩“谐音梗” , 改个名字就能反“败”为“盛”吗?微博上有人调侃 , 死去活来又一遭 , 干脆叫“折腾”好了 。
拜腾还没死心
玩归玩 , 闹归闹 , 对于拜腾“复活”这件事儿 , 业内的评价还是颇为理性的 。
7月拜腾关门 , 就有人大呼可惜 , 仅从硬件上来看 , 拜腾其实并不算差 。
一方面 , 拜腾有资质 , 公司去年花费8亿元从一汽华利那里搞到了生产资质 , 这就等于有了准生证 , 不必再“寄人篱下”代工生产了;另一方面 , 拜腾有工厂 , 2019年9月 , 规划年产能15万辆的南京工厂基本完工 , 且不论是生产技术还是设备 , 都是按照按照工业4.0标准进行建设 , 比如冲压机采用世界领先的伺服压机 , 平均每3秒压出一个工件;焊装车间配备335台专属定制的“拜腾金”机器人 , 自动化率高达99%……
在现阶段 , 拥有自己专属工厂的造车新势力并不多 , 拜腾算一个 。

|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拜腾汽车
最近两个月 , 拜腾汽车留岗值守的员工数量从近100人增加至目前约130人 。 “正在分批次召回员工”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现在公司在做第三轮扩招 , 员工人数将增加至近200人 , 主要为研发人员 , 希望在未来2周内完成 。 ”
原以为“讣告”会比重启来得更早 , 目前看来 , 拜腾是真没死心 。
一汽出手相助
从整个造车的历程上看 , 拜腾除了花钱过于“豪迈” , 本质上造车的真心还是有的 , 一切就停在了工厂设备就绪、新车量产的临门一脚 。
当时有不少人觉得 , 拜腾这件事儿 , 但凡有资本愿意拉上一把 , 机会还有的 。 这不 , 一汽就来了 。

|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 , 拜腾正在基本按照一汽集团今年6月底给出的重组方案推进 , 未来有上市计划 。 虽然不是像BATM几家互联网大佬直接砸钱支持那么粗暴 , 但是能帮助拜腾解决融资困难也是功德一件 , 要是成了 , 一汽将来的电动化战略必然也会得益不少 。
不过 , 由于量产车迟迟不能推出 , 资本市场对于拜腾汽车的耐心和信心还有多少 , 是可想而知的;当前C轮融资尚未到位 , 这也使得拜腾汽车在9月份的“重启”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
不过话又说回来 , 即使拜腾二次造车“落败” , 对于一汽来讲 , 仍不失为一次开启新能源“大步快跑”的尝试 , 而站在拜腾的角度 , 目前也确实需要其来自资本的“有生力量” 。分页标题
根据拜腾方面的消息 , 恢复生产后 , 除M-Byte之外 , 拜腾南京工厂还将量产红旗代号为“EQ320”的纯电动车 , “未来公司计划开放给其他高端电动车品牌做代工 , 现在已经在和奥迪方面接洽 。 ”
这些信息似乎也都指向了“新科技公司拟融资20亿元加速量产M-Byte , 目前一汽集团等股东方正在积极推进该项融资”的传闻 。 在一汽的加持下 , 拜腾或许真的有机会“起死回生” 。
前路依旧艰难
当然 , 量产交付不过是车企们完成自我证明的第一步 , 真正能够活下去的方法 , 唯有推动更多的产品销售 。 同时 , 造车新势力更要把销售获得的有限营收和争取到的时间 , 投入更有价值的差异化产品上面 , 形成正向资金链循环 。 由此 , 它们才可能在与传统车企的“绝地反击”和特斯拉的“降价倾销”面前 , 争得未来的一席生存之地 。

|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
本文插图
从过往的经验中不难发现 , 晚到入场的造车新势力们 , 大多月销量在数十台甚至只有个位数 。 由于品牌与影响力的问题 , 后来者大多处于“垫底挣扎”的尴尬境地之中 。
换句话说 , 这些迟到的造车新势力 , 量产之后的最大障碍是信任度的问题 。 就如拜腾这种有“失败前景”的企业 , 或许更将让消费者在选择购车时“弃选” 。 毕竟以一个消费者的角度 , 一家有车企如若有“案底”在前 , 未来再次倒下也不无可能 。
显然 , 对于时至今日尚未入场的拜腾而言 , 即使实现量产 , 前路依旧艰难 。
不可否认 , 2020是个极为艰难的年份 。
各种外部“惨烈”的考验 , 加之市场下行 , 让造车新势力内部的淘汰赛持续加速 。 要么破产卖身出局 , 要么产品上市赢得活下去的机会 , 所有造车新势力都会在今年交出自己答卷 。
而于拜腾而言 , 即使前路艰难 , 接下来更要严格控制成本 , 将钱花到生产和销售等“刀刃”上 , 才能挣得一线曙光 。
【|造车也玩“谐音梗”?拜腾改名,反“拜”为“盛”】素材综合自:汽车大事记V、12缸汽车、汽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