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古话说 , 三百六十行 。 古话还说 , 隔行如隔山 。
从古至今 , 在如此众多的眼花缭乱的“买卖”中 , 鲜有把成本拿出来吆喝的商家 。 就算是“亏本大甩卖”你也不知道人家到底亏了多少本 。
广汽蔚来是第一个把成本公之于众的车企 。 他们试图消除行业隔阂 , 为消费者展现汽车最真实的底色 , 提供最直接、最真诚的产品 。
“全球 , 首个 。 ”广汽蔚来做到了 , 他们公布了全球汽车行业首个整车BOM表(Bills of Material , 即物料清单) , 并成功引发热议 。
该清单包含合创007车型的智能网联系统、三电系统、内外饰以及车身+底盘的具体项目的一系列费用 , 涵盖了整车制造70多个供应商名称和采购价格 。 如此一来 , 大有一种将“底裤”亮给众人欣赏的意味 。
大张旗鼓地公布BOM清单和成本 , 广汽蔚来确实是汽车行业的第一家 , 但这一招在手机行业 , 早在五六年前都已玩出了花样 。 贾跃亭 , 这个与汽车行业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梦想家” , 在2015年乐视超级手机的发布会上 , 不仅公布了自家产品的清单 , 还将苹果、三星、小米的BOM成本公之于众 。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老贾这样做的目的很显然 , 就是采用量产成本定价的方式 , 给手机硬件挣钱的模式画上句点 , 而盈利点则来自收取会员费 。 至于广汽蔚来所说的“综合利润率不超过1% , 如有超出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 , 这一策略实际上是雷军在2018年小米上市前提出来的 。
由此可知 , 作为汽车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 广汽蔚来通过此举确实引来了多于其它时刻的关注 。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 营销最关键的还是产品 , 如果质量得不到保障 , 并无法引领或者与同级产品相媲美 , 哪怕营销出“全银河系首个”的噱头也无法支撑企业进一步向前走 。
目前来看 , 广汽蔚来正经历口碑两极化 。 不管怎么样 , 成立2年的广汽蔚来也算初尝了“红”的滋味 , 哪怕是“黑红” 。
BOM单真假是其次 , 博眼球才是首要
自从广汽蔚来曝光BOM成本以来 , 网上对该单真假性的讨论便络绎不绝 , 不管谈论得多火热 , 这份BOM单的真假性就像明星自爆恋情一样 , 除了当事人和他们的团队 , 谁都无法确认该事件的真实性 。
这份清单有系统、子系统、供应商与价格等栏目 , 但无材质与用料 , 如此一来 , 除非供应商跳出来回应该价格不属实 , 不然任何第三方都无法判断该单的真假 。 事已至此 , 再讨论BOM单的真假就不那么重要了 。 反观最近持续不断的讨论度 , 这才是广汽蔚来最想看到的局面 。
归根结底 , 这是广汽蔚来为博眼球的一场营销行为 。 根据百度指数来看 , 8月19日发布会结束后 , 广汽蔚来的百度指数从前一天的404上升至当天的1155 , 到8月20日 , 又升至1843 , 随即降到1001 , 哪怕是发布会过去了5天 , 指数仍然在500左右 , 相比以前日常时期 , 指数高出了200多 。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另外 , 广汽蔚来通过此举 , 快速提高了知名度 , 虽不比头部新势力 , 但比其它游走在破产、消失边缘的新势力高出许多 。 如果未来还有车企愿意自爆BOM成本 , 那少不了的是与广汽蔚来的合创007作对比 。 从这些来看 , 广汽蔚来赚足了吆喝 。
虽然BOM单的真实性无法确认 , 但就单论单来看 , 合创007的成本似乎有点高 。 仅从宁德时代的电池组箱总成价格111,545元来看 , 就是如此 。 通过汽车之家展示的广汽蔚来-HYCAN 007的参数配置可知 , 007的电池类型是三元锂电池 , 电池能量分为73kWh和93kWh两种 。 我们以宁德时代180电芯、93kWh的电池模组来算一笔账 , 就可知仅这里会高出真实价格多少 。分页标题
宁德时代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 , 2019年全年电池销售的单价约0.94元/Wh , 同比下降18% , 下降幅度超出预期 , 电池毛利率为28% , 较去年下跌5.65% 。 其中 , 2019年第四季度电池单价已下降至0.83元/Wh , 预计2020年全年均价为0.7-0.8元/Wh , 电动车平价时代已进入倒计时 。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就拿宁德时代2019年均价0.94元来算 , 93*1000Wh*0.94元=87,420元 , 再加上13%的增值税税率 , 这一数字则变为98,785元 , 与广汽蔚来所爆出来的111,545元相差12,760元 。 如果按照0.7-0.8元这一价格来算 , 93KWh的电池组价格在6.51万-7.44万元 , 算上13%的增值税 , 也才73,563元和84,072元 , 与披露出来的成本差距更是在3万-4万区间 。 即便加上电池包散件和壳体价格 , 也完全达不到11万的成本高度 。
针对广汽蔚来自爆BOM单的行为 , 知乎上一位名叫“Neo”的汽车零部件采购搬运工认为 , 从007公开的BOM成本来看 , 本质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动作 , 甚至可以说他胆大包天 。 但是从行业领域来看 , 似乎漏洞百出 , 缺斤少两 , 各种模糊式的成本 。 如果扔出自己的底牌BOM成本 , 好比是把底裤亮给别人看 , 什么颜色、多大尺码、什么材质 , 一清二楚 , 当然了 , 材质也有多种多样 , 不就材质谈成本 , 就是扯淡 。
如此一来 , 谈BOM成本单的真假并无意义 , 最后的解释权仍在广汽蔚来手上 。 一言以蔽之 , 广汽蔚来此举既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度 , 又掌握了主动权 。 这对消费者来说 , 很容易赢得好感 , 又是一个小米 , “看 , 广汽蔚来多有诚意 , 为了卖车给我都不赚钱!”对供应商来说 , 只要暴露的不是合同上的成交价 , 有何关系?这样还为供应商在其它项目的议价中提供议价空间 , “看我们给广汽蔚来的价格就知道 , 你给的这个价格真做不了 。 ”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反而是作为竞争对手的其它整车企业被架到了舆论的制高点上“烘烤” , 广汽蔚来如此操作 , 不管这个BOM单是真是假 , 不太可能有厂商会公开站出来发表评论 。 一旦发表评论 , 可以想象的是 , 等待着的将是众多吃瓜群众呐喊着“请公开BOM单一较高下” 。 显然 , 广汽蔚来此举得罪的是同行 , 但同行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是创新之举但非革命之路
不可否认的是 , 广汽蔚来此举确实开启了一个先河 , 它推动着电动车往透明化方向发展 , 激励着行业去降低整个电动车的成本 , 如果广汽蔚来的初心是这样的话 , 那么它将会攒下庞大的福报 。
可惜不是 。
原因很简单 , 首先来说 , 一般消费者需要的是和同级产品相比性价比高 , 而不是和自己成本比高低的产品 。 性价比高如何实现 , 自然是规模化效应 。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从《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典型自主车企的发展路径及投入产出分析》(以下简称“报告”)来看 , 在汽车行业在没有新的技术革新情况下 , 乘用车企在销量达到30万辆左右才能实现盈利;在60万辆以上可能获得正常的盈利水平;达到100万辆之后 , 其抗风险能力更强 , 且开始走多地设厂、全球布局之路 。
报告还公布了广汽传祺、上汽自主等车企的平均单车投入(资本开支+研发费用+销售行政费用)费用 。 二者年销量在15-20万时 , 平均单车投入5.8万元;年销量在30-35万时 , 平均单车投入4.4万元;年销量在50-60万时 , 平均单车投入4.1万元 。分页标题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显然的是 , 只有当规模效应越明显 , 企业才会降低产品售价 , 让惠给到消费者 , 这也是消费者与企业良性关系的最佳状态 。 如果企业不盈利 , 但又要强行补贴给消费者 , 最后的结果只有是企业在消失的边缘疯狂试探 。
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 , 自交付以来 , 5月广汽蔚来HYCAN 007从工厂到经销商的批发量为22辆 , 6-7月分别为102辆、178辆 , 三个月销量总和仅逾300辆 。 距离规模盈利的差距上了百倍 , 而这仅靠公布BOM单是实现不了的 。
虽然新能源是趋势 , 也是一股大浪潮 , 但相比全球燃油车巨大的销量来说 , 新能源车还不算上主流 。 这就是要谈到的第二点 , 广汽蔚来畅想依靠软件服务以及“S、U、V”会员制收费盈利 , 就目前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 规模与盈利成正比 , 二者相辅相成 , 所以广汽蔚来所畅想的不靠硬件赚钱 , 靠软件服务盈利暂不成立 。 至少来说 , 对于这种未成规模的企业不现实 , 而已成规模的企业又不靠软件服务盈利 , 包括新能源领头羊特斯拉在内 。

BusinessCars|公布BOM单的广汽蔚来,是精诚所至还是哗众取宠?
本文插图
同时要注意的是 , 广汽蔚来承诺综合利润不超过1% , 不然超过部分将返还给用户学习的是小米手机 , 但手机和汽车的销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 去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1.2亿台 , 哪怕算上价格上的差距 , 广汽蔚来要卖多少辆才能担负起薄利多销的名头 。
可以说 , 广汽蔚来公开BOM单是创新之举 , 但不是革命之路 , 它将被长期固化的市场和行业规则抛弃 。 另则 , 汽车行业最终降成本的方式应该是规模化和技术革新 , 而不是以“亮底裤”的形式讨好消费者 。 如果仅拿这个来作为一个营销噱头 , 可以说其心不正 , 扯淡搞笑 。
文/甘芳利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