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科普 | 什么是高血压?


1. 什么是高血压?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 , 非同日3 次测量 ,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 90mmHg ,可诊断为高血压 。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 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 , 血压虽低于140/90mmHg , 也诊断为高血压 。

心脑血管|科普 | 什么是高血压?
本文插图
2. 高血压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 , 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 。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 , 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 , 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
3. 哪些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人群 , 易患高血压:
(1)规范测量血压时 , 血压值高(收缩压130-139mmHg或舒张压85-89mmHg)的人群 。
(2)超重(BMI 24-27.9kg/ ㎡)或肥胖(BMI ≥ 28kg/m2)
的人群 。
(3)腹型肥胖〔腰围男≥ 90 厘米(2.7 尺) , 女≥ 85 厘米(2.5尺)〕的人群 。
(4)有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的人群 。
(5)长期膳食高盐的人群 。
(6)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 100ml(2 两)〕的人群 。
【心脑血管|科普 | 什么是高血压?】(7)年龄≥ 55 岁的人群 。
有以上情况者 , 建议每6 个月测量1 次血压 , 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4. 高血压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 约1/5 患者无症状 , 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 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视力模糊、鼻出血等 。
5. 如何诊断高血压?
首诊发现收缩压≥ 140mmHg 和/ 或舒张压≥ 90mmHg , 建议在4 周内复查两次 , 非同日3 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 , 即可确诊 。
若首诊收缩压≥ 180mmHg 和/ 或舒张压≥ 110mmHg , 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 。 无明显症状者 , 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 , 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 , 即可确诊 , 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
6. 高血压有哪些预防措施?
(1)维持适度的体力活动 , 可预防高血压和房颤 , 如园艺劳动、走路、家务劳动、太极拳和游泳等 。
(2)高盐饮食能够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 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6 克 。
(3)多吃蔬菜和水果 。
(4)尽量在家中吃饭 , 可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
(5)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
(6)吸烟有害健康 , 吸烟者应当尽早戒烟 。
7. 高血压确诊后有哪些建议?
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 , 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 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 , 戒烟限酒心态平 。 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 , 不但可明显降低血压 , 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 如应大力提倡戒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 。

心脑血管|科普 | 什么是高血压?
本文插图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 , 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 。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 以下 。 老年(≥ 65 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 以下 , 如果能耐受 , 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 以下 。 一般 ,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再适当降低 。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 , 二者缺一不可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 , 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 。 两者必须结合 , 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
校对:梁博能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