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记者蹲点平度南坦坡村:矿山旁的世外桃源
文/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好 景毅 图/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吴璟
“白袜子一天功夫肯定变黑”是不少南坦坡村村民曾经的生活记忆 。这座位于平度市区西北部约40公里处的小村庄,因为石墨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相继有两个矿山落户村旁,在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扬尘污染 。除了外部环境,村内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卫生脏乱,村民私搭乱建引发邻里矛盾等问题,都让当地人居环境长期面临“内忧外患” 。
2002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环境卫生整治成为头等大事 。如今十几年过去,南坦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人居环境“标杆村”,不仅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村庄”、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称号,在山东省森林村居考核验收中,更是拿到了总分100分中的96分 。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南坦坡村咬定环境整治不松口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环境改善,在增加村民幸福感的同时,又让他们收获了哪些“附加值”?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人员来到当地,走进农户家中,倾听记录下他们对于生态振兴的真情实感 。
结婚68年老夫妇的幸福生活
从张舍收费站驶出青新高速,沿青官路向西行驶,经过北坦坡村北环路后,随着进入通往南坦坡村的进财街,与此前大片传统农田作物的景象不同,道路两旁绿树苗木陡然增多 。除此之外,路南侧写有“渣土、粪车禁止通行”的蓝底白字提示牌也颇为醒目 。继续沿路行驶约莫一公里,村口的照壁便映入眼帘 。
文章图片
南坦坡村村貌
进入村内,眼前的画面瞬间丰富起来 。一条古槐街将村子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大街小巷全部是笔直平坦的硬化路面,无论是村内主街还是背街小巷,地面上都一样干净整洁 。沿路望去,一排排新农居庭院坐北面南、整齐有序,红色瓦房下的临街院墙上,用花卉风景、传统文化、法制精神、生态文明等各类不同主题的墙体彩绘精心装饰 。正值七月盛夏,村民房前屋后的花园里,紫薇吐蕊、月季芬芳,石榴树上开始挂果 。徜徉在村内的街巷之中,各类悉心修剪过的乔灌木错落有致、葱翠茂密,耳畔鸟语蝉鸣,俨然一座“花园小区” 。
“还有几张牌,伙计”“走不了,出牌出牌”村东头景观平塘西侧的休闲广场上,92岁的宋浩和85岁的郝惠芝老两口,正跟村里的其他四位老人一起围坐在石桌旁玩扑克,打“够级” 。一旁还有几位年轻村民“观战” 。一局结束,几位“老伙计”相互调侃牌技,讨论“战术”得失,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其乐融融 。
文章图片
南坦坡村的老人们围坐在村东平塘旁的石桌边打够级
得知采访人员前来采访村里的生活环境,上世纪80年代退休后便在村里生活的宋浩老人连连摆手,直说“想不到” 。“变化太大了,现在村里哪哪都好,环境、卫生都好,很知足 。”老两口热情的招呼采访人员去家里看看 。
宋浩和老伴居住的房子位于村东头,是一处典型的传统农家二合院,院门外两侧的花园里,各类苗木被打理的井井有条,推门进入庭院,北侧并排四间房,南侧是存放农具杂物的附房,中间两百多平的院子里种满了香菜、茄子、黄瓜、芸豆、豆角、生菜、油菜、扁豆、丝瓜等各类应季蔬菜 。郝惠芝年轻时是村里生产队的主力,如今,种菜是她除了打够级之外的另一个爱好,身体硬朗的她每天四五点钟便会起床打理菜园 。
文章图片
95岁的宋浩和85岁的郝惠芝夫妇在自家的菜园里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路面也平坦,一年四季只要天不冷,他俩每天至少要在村里转上三次街 。”53岁的宋丽雯是老两口的四闺女,她告诉采访人员,今年是父母携手走过的第68个年头 。家里一共姊妹七个,由于其他姐妹都在外地安家,父母原本由同住在南坦坡村的大姐照料 。这些年,虽然其他姐妹也曾多次尝试把老人接回各自家里生活,但是老两口无论去哪都住不下,不出一个星期便会吵着要回到南坦坡村 。分页标题
今年初,由于大姐突发腰疾,家人商量后决定由在威海居住的宋丽雯返回老家,临时接替大姐照料父母,“我和我对象回来住了这几个月,才明白为啥老人总说南坦坡村住的最舒坦 。”宋丽雯说,自己婚后便离开了村子,虽然这些年回家探望父母时也看到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真正长住下来才发现,村里不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乡邻之间也都与人为善,村里的干部党员更是时时处处为村民着想,“像父亲节、母亲节、端午节这些节日,村里的老人都会收到村委送来的鲜花、蛋糕和慰问金,逢年过节还会组织老人一起聚会,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
文章图片
女儿宋丽雯正在房前给父亲理发
村里温暖、和睦的乡情文化让已经在威海住了十几年,原本打算在那里养老的宋丽雯和丈夫也有了“返乡”的打算 。“住在南坦坡村的幸福感实在是太高了,现在我俩也不想走了,打算一直住下去 。”宋丽雯笑着说道 。
曾经的矿区“脏乱村”
“村庄变美了,村民才能更加和睦幸福 。”南坦坡村这十几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吴培忠是见证者,也是操盘人 。今年58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南坦破村人,2002年当选新一届村支书 。在他之前,已经相继有好几任支书因为村民“太难搞”而接连打了退堂鼓 。当时考虑再三,吴培忠决定试一试 。为了消除村民疑虑,证明不是“走过场”,他主动把在外承包经营的矿山转让出去,作为村办企业增加集体收入,自己则回村干起了“全职”村支书 。
文章图片
南坦坡村村貌
提起上任之初的南坦坡村,在吴培忠的记忆中就是“旱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因为临近石墨矿山,扬尘风沙让村子成了“土旮旯” 。村民居住区多洼地,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部分地势低的房前积水严重 。当时村里私搭乱建之风盛行,不仅抢占集体空间搭厦子存放柴草机械,还有村民为避免自家下雨天内涝,砌起挡水台,如此一来相邻住户便遭了殃 。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升级的邻里矛盾,还有人因此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 。
每天忙着给村民冲突“灭火”的吴培忠意识到,脏乱差的村庄环境不仅会影响村民生活质量,更让村子逐渐失去了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必须统一整治规范 。“规矩不能落地,那就是一堆空话 。”如何让村民改变固化的不良生活习惯,吴培忠说,秘诀就是村干部、党员带头,凡事先给村民“打个样”,“十多年来,难事、急事、吃亏的事,党员冲在前面成了南坦坡党员的习惯与自觉,这种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村民” 。
通过发挥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村民纷纷自行拆除违建,恢复集体公共空间,私搭乱建“清零”的同时,每家每户对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责任区负责,确保良好村容村貌长效保持 。整修硬化坑洼路面,修建垃圾池、排水沟等公共设施同步跟进 。2007年村里完成自来水改造后,又投资8万元配套建设了净化水房,并通过“村集体补贴一块、驻村企业赞助一块、太阳能厂商让利一块、农户自己出资一块”的方式为村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南坦坡村也因此成为青岛首个太阳能新村 。2015年,全村80余盏路灯全部更换为更为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 。目前,实际在村内居住的近150户村民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超过95%,“自来水洗衣扫除,净化水喝茶煮饭”“坡上干完活,回家冲个澡”早已经成为村民们的生活日常 。
文章图片
南坦坡村村民在净化水房打水
随着环境卫生改善,村民们的集体归属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村内矛盾少了,淳朴和谐的村风回来了 。南坦坡村还成为了平度市田庄镇第一批挂牌的“无讼村庄” 。分页标题
村庄改造救活百年古树
“植树绿化防治扬尘污染,一直是我们环境治理的重点 。”漫步在满目绿色、柔风习习的南坦坡村,很难想象这个矿山旁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的样子 。吴培忠告诉采访人员,位于村东和村南的石墨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东原本绵延数公里的柳树也被大量砍伐用做石墨矿加工围板 。近年来,环保力度加大,两座矿山都已经停止开采,但废弃尾矿库仍然存在二次扬尘污染风险 。
文章图片
航拍南坦坡村,远处的石墨矿山已经关闭
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多年来南坦坡村沿环村路持续栽种防护林,并将村东原孟埠河的一段老河道改建为平塘,兼具蓄水和景观之用 。“这些年我们村东西南北都栽种了防护林,目前已近500亩,其中南侧距离村庄仅一路之隔的矿山是重点防护区域,防护林面积达300多亩 。”吴培忠告诉采访人员,村外的防护林如同一道绿色屏障,将村子包裹起来,起到了很好的隔离效果 。与此同时,村内公共道路两侧以及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全部统一规划设计,栽种紫薇、樱花、苦楝、海棠、五角枫、红枫、国槐、石榴、柿子树、法桐等十余种花卉苗木,整个村子成了一片“天然氧吧” 。
除了植树造林,采访中,南坦坡村的古树也吸引了采访人员的注意 。其中,作为村内主干道的古槐街,便是因路南的一株古槐树而得名 。这株古槐位于街道中段,树干粗壮需两人合围 。时值正午时分,繁茂的的树冠如同一把巨型阳伞,遮蔽出大片阴凉,不时有村民前来坐在树下的木凳上拉呱乘凉 。
文章图片
南坦坡村休闲广场
“今年春天,林业部门的专家来测量古树树龄,通过仪器鉴定,最终确认为487年,属于二级古树 。”吴培忠透露,这株古树曾在2010年遭遇“一劫”,当时由于村里路面硬化影响了树根透气透水,树枝出现枯萎、坏死现象,在向林业专家请教复壮措施后,村里立即将紧邻树干的地面水泥层打掉,更换铺装为易于透水透氧的石子 。同时,将树冠对应范围的水泥路面全部等距打出“透气孔”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古槐树下的地面上均匀分布着不少直径大约十公分的孔洞,部分孔洞中已经钻出了青草 。这种方式既不影响人车正常通行,又为古槐树根呼吸提供了通道 。“地面完成透气改造后,第二年古槐树势就明显好转 。现在这棵树是我们全村的‘宝贝’,有专人进行日常维护 。”
文章图片
南坦坡村487岁的古槐
除了这株古槐,2012年在改建村东平塘时,南坦坡村还对一株百年柳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当时这株柳树位于北侧靠近河床的位置,这段河道已经废弃多年,满是淤泥,柳树的树体也已经歪斜 。如果要对河道进行改建,这株柳树必须“腾地” 。“虽然没有具体测量过树龄,但是根据村里老辈人的说法,这棵树至少也有百年了 。”吴培忠说,当时村里决定进行移栽,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柳树,还专门租来吊车,并最终成功将重达11吨的柳树移栽至河道南侧岸边 。
如今,这株古柳已经在南岸生活了八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连同在这株柳树在内,十余株大大小小的柳树环绕在景观平塘四周,翠柳碧水共同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图景 。
二孩小夫妻村里安家 带娃创业两不误
环境好了,村子美了,南坦坡村的村民们不仅收获了幸福感,也迸发出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1988年出生的吴健健和小他一岁的妻子王娜娜便是其中一员 。
文章图片
吴健健、王娜娜夫妇和4岁的儿子吴昊轩分页标题
2012年结婚时,一直在平度市区企业工作的小两口决定回村置办“婚房”,一是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再有就是村里的居住条件并不比城里逊色 。“我们村里网线、有线电视、冲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净水设施要啥有啥,户外休闲广场、运动设施也很齐全,年轻人生活完全没有不便 。”吴健健说 。
不过,跟不少农村年轻人一样,虽然住在乡村,但种地务农起初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之内 。两人婚后依旧在企业打工,吴健健在化肥厂,王娜娜则在一家服装公司 。当时家里的15亩地一直是由吴健健的父亲打理,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作物,每年收入大概三万元 。
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生长大,小两口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开始寻思着自己创业 。“这些年村里成立了地瓜协会、苗木协会,不少村民都通过发展新农业,种植经济作物实现增收致富 。”吴健健说,当时村委党支部号召党员“学一技之长赛致富,做一处样子比奉献”,身为党员的他也开始转变想法,经过考察后,看中了草莓种植 。不过,零种植经验以及近40万元的启动资金,让他有些却步 。“多亏了村委,帮着对接技术专家、贷款银行、销售渠道,解决了我们的很多困难 。”2018年,吴健健占地超过五亩的草莓大棚顺利投用并开始产果,如今已经销售两季,每年销售收入近30万元 。
文章图片
吴健健和王娜娜在地里整理草莓苗
【蹲点|记者蹲点平度南坦坡村:矿山旁的世外桃源】“现在农村越来越宜居了,孩子上学直接有校车来村口接送 。”8日下午5点,在村北的草莓种植区,吴健健和王娜娜正忙着压苗子,为八月中下旬移栽至大棚内做准备 。再过半个小时,他们在官庄小学上二年级的大女儿就将乘坐校车回到家中 。“村里住的舒心,还有事业可以打拼,以前的同事都很羡慕我们 。”王娜娜抬起头对采访人员说道,金色的阳光洒在她挂着汗珠和微笑的侧脸上,那是奋斗者幸福的样子 。
- 隔离|日本记者抱怨在中国被“软禁”?先别急着下结论
- 央视财经微信号|30年老酒为何只卖300元?记者卧底茅台镇揭开年份酒造假黑幕
- 国民记者|《老九门》影版来袭,所选演员全换新,不知能否超越陈伟霆张艺兴
- 外交部网站|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答记者问
- 记者暗访:长沙“名医”看病要先签“生死状”,女子服药三月后身亡,称:她刮痧打乱了治疗计划
- 国民记者|男头| 张国荣
- 明扬|平度九中教育集团明扬分校暨平度明扬高级中学揭牌仪式举行
- 重点考虑新冠肺炎治疗药物、释放鼓励创新信号——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答记者问
- 商业健康保险|重点考虑新冠肺炎治疗药物、释放鼓励创新信号——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答记者问
- 央视网|商务部就调整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