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龚静:方便面的“亵”和“晴”

【方便面|龚静:方便面的“亵”和“晴”】
方便面|龚静:方便面的“亵”和“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舅公对从东京来看望他的佳奈说 , 有喜庆的事或者庙会之类的就是晴 , 这时候人们都会精心打扮穿所谓的“晴着” , 亵就是日常的普通的日子 。料理其实也有晴和亵 。高级的、得一本正经精心打扮才能去的店 , 很贵的店 , 就是晴 。还有一些就是随随便便进去吃的店 , 那是亵 。但有一类平民小店里隐藏着意想不到的美味 , 比如京都这些创业很久的店里有很棒的美味 , 这是亵中的晴 。
晴之意是自不必说 , 亵在汉语语境中似乎总带点晦感 , “轻慢”是通常之意 , 亵渎、亵辱的组词多见;在古代 , 女子的内衣名为“亵衣” , 隐晦之意倒颇彰显 。听《在京都小住》里舅公这么慢悠悠地说着 , “晴”和“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别有意蕴 , 闪过一念 , 日常所食中 , 方便面真的很“亵”啊 , 可有时它却是大晴 。想到这些 , 并没有马上写下来 , 想想如今大家都批评方便面是没营养的垃圾食品呢(此说其实不全确) 。但时不时这个念头总来扯一扯 , 想来这份“亵”里必得有“晴”明朗着 。
灾难事故或加班紧急状况下的方便面之应急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了 , 且按下不表 。就说出境游 , 两三天下来 , 再是法餐美餐鱼子酱海鲜饭等等 , 中国人大抵都会想念中国味了 , 中餐馆或油腻腻或糊搭搭的菜式也是倒了胃口 , 这时候去华人超市买几桶方便面 , 配上随身带着的榨菜卤蛋 , 沸一壶水 , 腾腾的热气里散出曾经在国内不太感冒的鲜香调料味 , 此时的味蕾竟然分外踊跃 , 小小的塑料叉子 , 很熟练地卷起染上葱花胡萝卜碎粒的面条 , 一口吃进去 , 呼出鲜咸的热气 , 落胃 , 热气时不时烘出一点眼角的泪意 , 说久旱逢甘霖是夸张了 , 默默地叹一声幸好有方便面啊那倒是货真价实的 , 什么桶装面内壁材料或有致癌物啦 , 什么钠超标啦 , 统统抛到脑后 , 反正偶尔吃吃嘛 , 人总是很能安慰自己的 , 况且搭上超市买来的番茄黄瓜 , 蛋白质欠缺点 , 维生素还是够了 。有意思的是 , 倘若大家结伴去超市 , 蔬菜水果各有所好 , 方便面却是共识 , 数量之异而已 。这和多年前出游者为省钱携带方便面已然不同 , 实在是难耐“胃念”汹涌澎湃 。这时 , 原本很“亵”的方便面实在太“晴”了 。
方便面的鲜香是很配东亚人尤其中国人的味蕾的 。无论南北 , 偏甜偏辣偏咸 , 清淡还是重口 , 一个“鲜”是少不了的 。鲜的口感 , 相对芝士奶酪面包的西方饮食 , 其实殊胜在于清 , 鲜的滋味或纯一或多元 , 总体是走“清”的路子 , 好比好茶的喉韵 , 回味起来香气各有形容 , 大抵主要是韵之悠悠 , 类似于一笔皴出山头之感 。而芝士类或意面等食 , 偶尔为之是新鲜 , 久了不免浊感 , 它是厚重混杂的 , 窃以为像西点奶油蛋糕之类 , 造型感色彩强 , 略略吃吃颇为香甜 , 可是一味地奶油甜下去 , 恐怕唇齿间像湿热的舌苔那样起腻了 。那么 , 看起来很美的西餐也许于饮食习惯差异者而言 , 也仿佛“晴”里不免“亵”的 。
回想起来 , 初次吃方便面是在高二 , 1980年代初 , 籼米饭主打偶尔粳米的岁月 , 卷子面也不那么舍得买 , 买斤切面还要一团团盘起来晒干分几天吃 , 幸好外婆一手好厨艺 , 面粉到她手里什么点心面条随意切换 。那年远洋轮船上工作的表哥带来几包日本产方便面 , 稀奇货啊 , 怎么一包鬈发样的面块热开水一冲 , 小调料一倒 , 焖几分钟 , 就可以吃了呢 。真个方便 。家里省出几包给返校住宿的我为高考复习补充能量 。下了夜自修回到宿舍 , 怀着小窃意在大茶缸里泡一包鸡味方便面(其实遍找鸡肉而不着) , 面细汤鲜 , 为躲到亮灯的卫生间复习助力满满 。有时热开水不够用 , 干吃面块 , 与干吃麦乳精异曲同工 , 别有香脆之味 。分页标题
多年以后在韩剧里看韩国人煮方便面当宵夜 , 加一碟泡菜 , 吃得心满意足 , 此时的方便面与路灯下的一碗柴爿馄饨款曲相通 , 不必说温老暖贫 , 有些煽情了 , 肠胃的暖意自然总与生活的暖意环环相扣 。即便在家 , 撒一把蔬菜 , 敲一个鸡蛋 , 滴几滴麻油 , 倒少许生抽 , 不需调料包 , 偷个懒 , 也算一顿荤素搭配的餐食 , 如此钠不会超标 , 杯面容器材质的不安全因素也不必忧虑了 。如果选择非油炸 , 大概至少心里还更觉安心些吧 。
很“亵”的方便面颇有“晴”意 。当然 , 你我都绝对不会认为包装上那些牛肉排骨大虾真的现身方便面 , 酱料包有几粒依稀仿佛已经很业界良心了 。所以 , “晴”也是阴晴交杂的 。
有说法方便面源于清朝书家、曾任惠州知府后执扬州太守的尹秉绶为母亲做寿 , 其时不免人多事多 , 厨师忙中出错 , 将煮熟的鸡蛋面入了沸油锅 , 乃至将错就错 , 捞起面来佐了高汤上了桌头 , 众人皆以为佳 , 于是有“伊面”之说 。并流传开来 。清代薛宝辰撰《素食说略》卷四“面条”文下 , 写道“煮成面条 , 激以冷水 , 晾干水气 , 入油炸透 , 以高汤微煨食之 , 清而不腻” 。油炸食之 , 有“伊面”之影 。薛文接续道 , “袁文诚遗法也 。贵人庖厨 , 原无不可 , 余曾食过 , 然不敢仿为之也” 。袁文诚乃袁世凯叔父袁宝恒 , 卒于光绪四年(1878年)四月赈灾任内 , 谥文诚 。薛文如此写来 , “油炸”而成的伊面虽然并非山珍海味 , 似也非平常之食 。私下揣测 , 此面比较吃工夫 , 油炸还高汤 , 原本寻常主食 , 如此这般 , 虽然和大观园中茄子吃成茄鲞还相距甚远 , 终究非常态的 。“伊面”或有点方便面的影子 , 窃以为只能算风味而已 。若普及为一种食物种类 ,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明出方便面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吴百福)是要写进人类发明史的 。
当然 , 于西方人而言 , 似乎还是三明治之类的冷食类速食比方便面更对胃口 。他们有他们的“亵”和“晴” 。也当然 , 每个人感知的亵和晴个个不同 , 就算同一个人 , 情绪、时间、空间 , 一个节点变化 , 东边日出西边雨了 。只不过在有些习以为常中 , 隐没着常中的惊鸿吧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