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


欺骗无处不在 , 指的不仅仅是说谎 , 还包含了隐瞒、不遵守承诺和不忠诚 。 最常见的欺骗就是语言欺骗 , 只要我们和他人交流 , 就有被欺骗的可能性 。
一般的欺骗无关痛痒 , 比如女友在跟你打电话时正在上厕所 , 却因为害羞谎称自己在看书 。 但是 , 恶意欺骗是需要判断和提防的 。 那么哪些表现能够体现出恶意欺骗呢?

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
本文插图
一、说话的频率和细节不符合当时的情境
根据叙述长短来分 , 有两种情况:过多说话和过少说话 , 它们都有一定的欺骗成分 , 具体是哪一种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而定 。
根据说话方式来分 , 可分为主动型叙述和被动型叙述 , 也就是自发的叙述和被动的回答问题 。
自发叙述中如果有欺骗 , 会较难判断 , 因为你对叙述者说的话没有预期判断 , 可能会走神或者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 。
不可能根据叙述内容的长短直接判断 , 只能判断叙述者话中的逻辑漏洞以及他前后说话的内容是否一致 。

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
本文插图
而隐藏在被动回答问题中的欺骗成分 , 则比较容易判断 。 首先 , 思考我们问的问题是开放性问题还是封闭性问题 。
如果是开放性的问题 , 比如:“你和小王那天下午怎么了?”对方回答的内容过少 , 没有细节 , 敷衍带过 , 说明这时候回答者在隐瞒一些东西 。
如果是封闭性问题 , 比如:“你今天去加油站了吗?”对方回答的内容除了去或没去以外 , 多了很多细节 , 那么可能是回答者先前就想好的 。
这两种情况除了看当时的情境以外 , 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 因为情绪也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之一 , 比如你在问封闭式问题的时候 , 是否流露出想知道很多细节的情绪 。

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
本文插图
如果你没有这种情绪或想法 , 只是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 收到的却是冗余的回答 , 在回答问题者了解你的前提下 , 极大概率是有欺骗成分的 。
二、身体动作和表情与说话内容不相符
身体动作和表情也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之一 , 什么叫做不相符呢?从小的方面来说 , 当一个人表示肯定的时候轻微的摇头 , 传达否定的时候轻微的点头 , 或多或少就会暴露欺骗成分 。
最典型的例子是 , 过年亲戚们发红包的时候 , 你一边推着说不要不要 , 一边又把红包揣在兜儿里 。
往大了说 , 当你在询问下属关于公司某个项目的进度时 , 他嘴上说着项目没有问题 , 还描述了很多关于项目的细节和蓝图 , 却轻轻摇了摇头并且面露难色 , 完全没有表述的那种喜悦感 , 说明这个项目可能遇到了难题 , 或者他隐瞒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

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
本文插图
三、过分热情
【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这种情况一般适用于消费场合 。 环境对人当下的影响非常巨大 , 甚至会扭转一个人的决定 。
比如利用从众 , 安排很多群众演员购买 , 或者利用灯光和音乐把气氛打造的非常高涨 , 让你无心思考 , 过分热情也是利用了构造环境的心理 。
作为消费者 , 总是希望自己能买到好用、有效的产品 , 对产品中的欺骗成分十分反感 , 但由于知识壁垒 , 不可能从内容上判断销售人员说话的可信度 , 这时可以从环境中判断 。
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在进行讲解时 , 询问顾客的喜好 , 耐心听顾客的诉求并对顾客的提问进行正面的、充分的解答 , 对细节回答非常到位 , 最后还会给顾客留出思考的时间 , 就说明销售人员所表述的内容和产品是相符的 。分页标题

心理|心理学家:不论对方说得多好,只要有这3种表现,那就是在欺骗你
本文插图
反之 , 一个销售人员不在乎顾客的情绪和疑问 , 一味宣传自己的产品 , 并且表现出高涨的热情 , 只要看到顾客态度稍缓 , 或者有一丝购买意向就大肆鼓吹产品 , 不给顾客留冷静思考的时间 , 那么这个产品多半有很多虚假成分在其中 。
总结来看 , 只要一个人让你觉得别扭或者不符合预期 , 无论是表情、说话内容、肢体动作还是情绪表达方式 , 你都可以拒绝听从他的意见和叙述 , 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 往往不会吃大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