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药师心血管讲堂|饭后出现3个症状,提示血糖过高了!做好4件事,让血糖乖乖听话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 可损害大血管、微血管、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器官 ,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已知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达100余种 , 糖尿病成为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 而且 , 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发生 , 很难靠药物治疗实现逆转 。 因此 , 控制血糖 , 预防并发症 , 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原则 。
饭后出现3个症状 , 提示血糖过高 , 糖尿病患者快点重视!
1.饭后容易犯困
吃饱饭之后就犯困 , 这种感受很多人都体验过 , 因为人体在进食之后 , 胃需要消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 , 所以血液就会集中在胃部 , 而脑部的血液相对就减少了 , 所以人就容易产生困倦感 , 这是正常现象 。 但是 , 糖尿病患者在饭后更容易犯困 , 而且往往提示血糖升高 。 这是因为血糖高会抑制“食欲素”分泌 , 而“食欲素”参与睡眠调节 , 当“食欲素”水平高时 , 人体会感到兴奋;当“食欲素”水平低时 , 人体易感困倦 。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饭后出现3个症状,提示血糖过高了!做好4件事,让血糖乖乖听话
文章图片
2.饭后饿得很快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 刚吃完饭没多久就饿了 , 但是怕血糖升高 , 还不敢吃 , 为什么饿得比较快呢?主要是因为摄入的食物不能够不能身体充分利用 。 当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 , 血糖不能进入细胞 , 也就不能被细胞利用 , 会随着小便一起排出体外 , 导致人体热量来源不足 , 所以机体很容易饿 。
3.饭后多尿多饮
多尿、多饮是糖尿病的两大症状 , 且互为因果 , 恶性循环 。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 , 大量的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 , 从而导致尿液浓度增高 , 容易引起渗透性利尿 , 使得小便频繁 。 人体水分流失过多 , 就会口渴 , 当饮水过多时会加重多尿的症状 。 如此循环往复 , 恶性循环 。 另外 , 饿得快、吃得多也是多尿的原因之一 。
饭后血糖升高是正常现象 , 因为人只要吃药就会使体内的血糖值发生变化 , 但是如果出现上述这些症状 , 可能提示血糖过高 , 需要给予重视 。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饭后出现3个症状,提示血糖过高了!做好4件事,让血糖乖乖听话
文章图片
如何避免饭后血糖过高?做好这四件事!
1.选择恰当的主食品种 , 控制主食摄入量 。
主食是饮食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 不能不吃 , 但是主食含有较多的淀粉 , 容易升高血糖 , 也不能多吃 。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主食的时候 , 最好将粗粮和细粮搭配食用 , 比较常见的粗粮有燕麦、荞麦、玉米或者是杂豆类等 , 也可以用土豆、山药、南瓜、红薯等食物来替代部分主食 。 干饭升糖速度小于稀饭 , 主食应该以干饭为主 。 另外 , 要严格控制主食的量 , 每天主食摄入量一般应在200~400克 , 具体摄入量因人而异 。
2.饮食多样化 , 调整吃饭顺序 。
饮食结构不要太单一 , 要有荤有素 , 且多素少荤 , 因为蔬菜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 , 升糖速度慢 , 肉食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幅度明显 。 鱼、蛋、奶、豆制品等食物也要适量的吃一些 。 建议在两餐之间吃适量的水果 , 血糖处于不稳定期时 , 最好不要吃水果 。 调整吃饭顺序 , 先吃菜 , 后吃饭 , 原因是蔬菜里面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 , 可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时间 , 从而延迟糖分在小肠里的吸收 , 进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和幅度 。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饭后出现3个症状,提示血糖过高了!做好4件事,让血糖乖乖听话
文章图片
3.清淡饮食 , 少食多餐 。
清淡饮食指的是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 , 也就是口味比较清淡 。 从营养学角度 , 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真味 , 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 。 从疾病预后来讲 , 清淡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 , 预防并发症 。 对于肠胃功能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餐后血糖高、餐前血糖低的患者 , 可以采取分餐饮食 , 也就是少吃多餐 。 主餐进食大于3/4 , 两餐之间进食约为1/4 , 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 , 预防餐前低血糖的作用 。 需要注意的是 , 少食多餐也要控制每日总热能的摄入 。
4.适当运动 , 降低血糖 。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饭后出现3个症状,提示血糖过高了!做好4件事,让血糖乖乖听话】饭后半小时进行适量的运动 , 有助于消耗能量 , 降低血糖 , 生理学研究表明 , 糖尿病饭后运动的前5~10分钟内 , 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 , 运动时间达到20~30分钟时 , 降血糖的作用最佳 。 所以 , 每次至少要运动20分钟 , 选择游泳、慢跑、步行、打太极拳、骑车等非剧烈或非对抗性的运动 。
总之 , 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前提 , 大家平时要养成监测血糖的习惯 , 了解血糖的动态 , 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 必要时就医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