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晖|12岁跌伤的男孩,和文弱的父亲,骑行在川藏线上


2014年7月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 。

冯晓晖|12岁跌伤的男孩,和文弱的父亲,骑行在川藏线上
本文插图
近日一则新闻火了起来 , 说的是有位单亲爸爸带着四岁的女儿 , 历经两个多月 , 从广东骑行到拉萨 。 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 , 有人担忧的 , 有人赞誉 , 甚至达到反思教育的程度 。
其实大可不必 , 每年骑行进藏的足有上万人 , 什么年龄段都有 , 进藏很艰辛 , 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 。
笔者走过滇藏、川藏、新藏、青藏甚至中尼线 。 虽然年纪大了人也懒 , 都是开车出入 , 但在西藏的见识不算少 , 旅途中也结识过不少骑行者 , 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 。 这回就来蹭个热点 , 谈谈自己的看法 。
我对这位父亲的勇气、毅力和爱心由衷地感到敬佩 , 但我不支持带四岁孩子的进藏 。
孩子生病等担忧且不去谈 , 西藏的高海拔缺氧 , 对正在大脑发育重要时期的且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婴幼儿很不好 。 直飞或坐火车进藏玩十天左右没什么问题 , 骑行几个月 , 吃住还不能保证质量 , 真不合适 。 孩子多大了可以这样进藏?我觉得过了十岁就行 。
看到这一则新闻 , 想起了六年前离开拉萨后的一次遭遇 。

冯晓晖|12岁跌伤的男孩,和文弱的父亲,骑行在川藏线上
本文插图
那是在川藏线上的墨竹工卡 , 看到路边有一对骑行者 , 穿着雨衣 , 戴着头盔 , 那时正下着小雨 。
骑行川藏 , 都是朝着拉萨方向 , 这一对却是逆向 。 我感到很好奇 , 就停车问询 。 没想到居然是一对父子 , 还是我的老乡 , 沈阳人 。 他们坐火车进藏 , 然后骑行出藏前往成都 。 这位老乡跟我说 , 从拉萨往成都骑 , 算是下坡 , 孩子可以省点力气 。
父子二人戴着眼镜 , 同样都是瘦瘦的 。 男孩才12岁 , 皮肤嫩嫩的 , 很文静 , 也不吭声 , 他的下巴和嘴边有一大片黑色的血痂 , 显然是骑车摔伤的 。
这里距离拉萨100多公里 , 此时是上午11点 , 他们已经出发两天 。 这里的海拔有4500多米 , 气温十度左右 , 父子二人穿得不多 , 停下不一会儿 , 孩子就在瑟瑟发抖 。 他们带的装备不多 , 也不知能否攀过接下来的那座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 , 继续坚持20多天 , 顺利抵达成都 。
但我却很崇敬 , 崇敬这位貌似文弱的男人 。 也很羡慕 , 羡慕男孩有这么好的父亲 。 无论成功与否 , 这一次骑行必将给儿子的一生留下宝贵的财富 。 这位瘦小的沈阳汉子在我眼前很高大 。
时隔六年 , 我还记得那对父子 , 看到新闻 , 就立即想到了这几张普普通通的照片 。 旅途中凝结的记忆 , 才是最大的收获 , 这也是我写《影像记忆》系列的初衷 。
六年过去了 , 当年小学毕业的男孩今年该高考了 , 在此祝他顺利 。

冯晓晖|12岁跌伤的男孩,和文弱的父亲,骑行在川藏线上
本文插图
【冯晓晖|12岁跌伤的男孩,和文弱的父亲,骑行在川藏线上】
再来聊聊我反对带四岁孩子出游的另一个原因 。
我家小女儿就是从四岁开始坐在后座跟着我们出游 , 这么多年过去 , 除了甘肃以西的几个省和云南外 , 全中国别的省市都去过 , 绝对超过大多数孩子 。
旅行对她有意义么?有 。 有多大意义?真未必 。 现在问她曾去过哪儿 , 能数出一半就不错了 。
旅行不是看看风景 , 而是为了认识这个世界 。 孩子在六岁前的记忆只是零星的碎片 , 十岁以前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依然很低 。 四岁的孩子 , 你骑车带她去市郊转两个月 , 与进藏相比也没什么差别 。
后来我总结 , 带她出去是个理由 , 不然家里人不同意 。 以教育孩子为名 , 主要还是自己想出去疯 。
那年遇到沈阳的这对父子 , 我就想 , 以后女儿小学毕业 , 我也要带她进藏 。分页标题
今年女儿也12了 , 我问想不想跟爸爸出去 。 人家才不愿意呢 , 要玩有同学 , 跟你这老家伙有什么意思?
这么说来 , 还是早点带出去好 , 不然以后没机会 。
原创图文 , 转发请声明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