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的天空|理性归因,切莫归罪


_本文原题:理性归因 , 切莫归罪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
从我们一出生 , 就进入了社会体系之中 , 要面对周遭的环境 , 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
当我们碰到成功或失败的时候 , 总是会企图去寻求一个原因 , 以此来解释成功或者失败的根源 。
就像小时候每个人都经历过的 , 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不慎撞到桌子跌倒了 , 哇哇大哭 , 这个时候 , 父母就会一边佯装拍打桌子一边安抚孩子“都是桌子不好 , 我打它” , 这里就有一个归因于外的问题 , 把造成跌倒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 , 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或负罪感 。

了了的天空|理性归因,切莫归罪
本文插图
我们大都是在这种文化模式中成长起来的 。

了了的天空|理性归因,切莫归罪
本文插图
是“归因于内”还是“归因于外” , 遇到困难或挫折又如何正确的归因 , 这关系到人的挫折商和对自我的认知与把控 。
究竟什么是归因?
通俗的说 ,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 , 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 , 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 , 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Heider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归因理论 。
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 , 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 , 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
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 , 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 , 倾向于情景归因 。
当我们得知自己成功时 , 会很乐意接受成功带来的荣耀 。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 , 却把失败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等这样的外部因素 。
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 , 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 。
这种不理性的归因会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 , 不能坦然的承认自己的不足 , 也就陷入了“我做的所有事都是正确的”的自我意识中 , 这种不能正确的面对失败的心态 , 是无法在自我提升的路上有所改善的 。

了了的天空|理性归因,切莫归罪
本文插图
正确的理性的归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 而错误的归因就会导致归罪 。
人生路上无法避免失败和挫折 , 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 , 我们要直视并接受这些不好的现状 , 而不是一味的去怨天尤人 , 或者用一种随波逐流的心态去应对 。
原生家庭之殇
如近两年一直呼声很高引发诸多人讨论的“原生家庭”的问题 , 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上的不如意、工作上的不顺遂、感情上的挫败归罪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上 ,这种不理性带有情绪化的归因 , 其实是一种心态上的不成熟 , 一种对内因与外因不科学的认知 。
而现今的许多***为吸引眼球 , 不惜用爆炸性极具争议性的标题去过分解读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 ,而这种解读更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 他们拿着“原生家庭”这把利剑 , 指向自己那个未被满足的童年而无法释怀 。
“我不优秀 , 是因为父母对我的养育有问题 。 我现在的失败 , 是原生家庭对我伤害太深 。 ”
或许在我们不知道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之前 , 曾为自己的“不努力”感到羞耻 。
当了解这个概念后 , 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失败都归因于原生家庭 , 以减少或抵消自己不够努力的内疚感 , 并在这之中 , 寻求一种心理平衡和解脱 。

了了的天空|理性归因,切莫归罪
本文插图
其实 , 原生家庭 , 从来就不是一个正统的心理学概念 。分页标题
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童年经历 , 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接纳的缺陷 。 (当然我们不否认这个世界上有那些极端的父母和家庭存在 , 但这些只能说是个例)
人格的40%是基因所致 , 而剩下的60%则是靠环境和个人 , 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 , 你读过的书 , 走过的路都会对你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 所有的因素混杂在一起 , 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法严格的区分 , 你的怯弱、冲动以及看似失败的生活是究竟是什么导致?
【了了的天空|理性归因,切莫归罪】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有错 , 但它不是一切的根源 , 也不应该是你失败生活的唯一注解 。
理性归因 , 构筑牢固自我
我们去回首往事 , 去看时事轮回 , 会发现过往的有些东西我们永远无法抹掉和擦除 。
但成长的过程 , 就是一个看清楚真相但又能勇敢放下 , 不再归责 , 和不完美的过去和解的一个过程 。
而我们大部的人 , 只看到了因 , 陷入无止境责怪的深幽中无法自拔 , 从而忘记了 , 唯有自已才能救自己 。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挫败发生后 , 健康的方式是:事情层面上自我归因 , 但不过分 , 同时也能客观归因外界;情绪层面上自我安抚 , 并寻求他人的支持 , 同时 , 让一些必然出现的情感 , 如悲伤 , 得以流动 。 并且 , 不管如何归因和有何种情绪 , 都会自爱 。 ”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 , 要么赶着去死” 。
安迪深陷牢狱仍没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 他凭着信念和坚持 , 靠一把小锤子 , 用20年的时间为自己凿通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 , 逃离了肖申克 。
那么聪明如你呢 , 能否逃离那个牢笼 , 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