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作者:金鹏飞(北京医院)、徐硕(北京医院)
夏季高温、高湿 , 是蚊虫等吸血昆虫危害最严重的季节 。
大量的蚊虫活动 , 不但增加了传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风险 ,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
那么蚊子是如何追踪到我们的呢?被蚊子叮咬后为何会红肿发痒?
市场上驱蚊产品五花八门 , 令人眼花缭乱 , 它们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 对人体是否安全?使用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面对这么多问题 , 我们决定送大家一套靠谱的“驱蚊大法” 。
一、蚊虫驱避剂的原理是什么?
现有研究认为 , 蚊虫是被身体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人体所散发的气味(主要包括乳酸、1-辛烯-3-醇)所吸引 , 而搜寻到宿主的 。
在人体诸多对蚊虫的引诱刺激因素中 , 嗅觉刺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 因而几乎所有蚊虫驱避剂都是通过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机制 , 从而实现蚊虫的驱避行为的 。
蚊虫接收人体的气味 , 主要通过一个特异性的嗅觉受体和一个共受体 。 绝大多数驱避剂的作用机制类似 , 都是抑制蚊虫的嗅觉受体介导的电流 。
也有部分驱避剂的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影响受体的方式实现的 。
例如 , 避蚊胺能发挥“掩味剂”的作用 , 可以减少人体皮肤上那些能吸引蚊虫的气味的挥发 , 从而使蚊虫不易搜寻到宿主 。
二、被蚊子咬后为什么会起红包?
被蚊子叮咬 , 实际上应该说是被雌蚊子“刺”到了 , 因为雄蚊子并不吸血 , 只吸食植物汁液等 。
为了更好的吸血 , 蚊子会将含有抗凝血剂、甲酸、消化酶以及多种未知蛋白质的唾液注入人体 , 抗凝血剂能防止血液凝结和血管收缩 , 同时结合蚊子独特的、不会让人产生痛感的口器 , 这样它就能安安稳稳地大快朵颐一番 , 而人们却全然不知 。
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 , 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 , 这些肿包其实是人体正常的过敏反应 。
蚊子将含有复杂成分的唾液注入人体 , 人体免疫系统就被这些外来物质调动起来 , 并试图清除这些外来物质 , 即发生了免疫反应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体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 。
它能让毛细血管扩张 , 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 让细胞之间充满液体 , 也就出现了炎症 , 这时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才会发痒、红肿 。
当皮肤被蚊虫叮咬后 , 可立即用手紧紧捏住叮咬处 , 以防止蚊虫唾液中的甲酸等刺激性成分扩大侵蚀面 , 也可用脱脂棉沾稀氨水在叮咬处涂擦 , 因为氨水具有弱碱性 , 当其浸入皮肤内 , 会与唾液中的甲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 生成对皮肤无刺激性的成分甲酸铵 , 可以止痒 。
需要注意的是 , 浓氨水对皮肤有腐蚀作用 , 因此必须稀释后再用 。
根据这个道理 , 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 , 也可用来止痒 。

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本文插图
三、常用的驱蚊产品有哪些成分?
常用的驱蚊产品含有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成分 。
1、含避蚊胺的产品
避蚊胺(简称 DEET) , 微毒 , 无味 , 对蚊、蠓、蚋等多种昆虫均有驱避作用 ,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避剂 。
1946 年在美国军队首先使用 , 1965 年被商品化 , 含该类物质的产品已被广泛使用半个多世纪 。
我国常用的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有花露水、驱蚊液、驱蚊霜等 。
驱蚊花露水中 , 避蚊胺的含量范围一般为 2.0%~7.5% , 大多数含量为 4.0%~5.0%;驱蚊液中避蚊胺含量范围在 4.0%~15.0% , 含量为 10.0% 的较多 。
大家可以根据包装上标注的成分说明进行选择 。
2、含驱蚊酯的产品
驱蚊酯(简称 BAAPE) , 也是一种优良的广谱蚊虫驱避剂 , 对蚊虫、蠓、牛虻、白蛉等昆虫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分页标题
含驱蚊酯的产品包括驱蚊花露水、驱蚊液等 , 驱蚊花露水中驱蚊酯含量一般为1.8%~5.0% , 多数含量为 4.0%~5.0%;驱蚊液中驱蚊酯的含量一般为 2.5%~11.5% 。
3、植物性蚊虫驱避产品
人类利用植物等天然物质进行驱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 我国在 11 世纪就开始使用麻叶、浮萍、荆叶和艾叶来驱赶蚊虫 , 在四川民间也有将桉树叶涂抹到皮肤上来防蚊虫叮咬的方法 。
古代俄罗斯牧民用燃烧松树叶产生的烟来驱蚊 。
17 世纪以来 , 许多具有驱蚊作用的天然植物精油逐渐被人们发现和使用 , 如麝香草油、椰子油、柠檬油、桉树油、熏衣草油、丁香油等 。
20 世纪初 , 香茅油是西方国家使用最普遍的驱避 。
常用的植物源驱蚊产品主要为驱蚊花露水 。

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本文插图
四、蚊虫驱避剂是否安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驱蚊花露水的管理归属农药管理范畴 。
含有避蚊胺和驱蚊酯的驱蚊花露水产品的登记 , 与常用卫生杀虫剂登记一样 , 合格产品的标签应该有“农药”字样 , 且有农药登记的“三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标准和农药登记证)号码 , 否则是非法产品 。
建议公众在购买和使用时 , 对此多加注意 。
1、避蚊胺的安全性
尽管有微弱毒性 , 但一般而言 , 依照标签说明使用避蚊胺产品是安全的 , 其在驱蚊方面也是最有效的 。
个别敏感人群在使用含高浓度避蚊胺的产品或接触过量避蚊胺后 , 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 主要症状是瘙痒、皮疹、水泡和血管性水肿 。
此外 , 避蚊胺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 有些人群还可能出现结膜炎 。
成年人皮肤上的避蚊胺在 6 小时后会有 9%~56% 进入血液 , 一旦误食 , 血液中的浓度可达到外用的数百倍 , 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 。
由于避蚊胺的口服毒性较大 , 各国(或地区)对于这类产品在儿童中的使用均有严格规定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未满 2 月龄的婴儿不得使用避蚊胺产品 。
加拿大儿童健康机构规定:未满 6 月龄的婴儿不能使用避蚊胺产品;
6 月龄至 2 岁的儿童可以限制每天使用一次;
2~12 岁的儿童可以每天使用 3 次;儿童所用产品中避蚊胺的浓度不能超过 10.0% 。
香港卫生署同样建议 , 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要使用含避蚊胺的昆虫驱避剂 , 最好采用其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扑杀) 。
孕妇及6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使用避蚊胺产品 , 但当给儿童使用时 , 其浓度不应高于 10%;给孕妇使用时 , 浓度不应高于30% 。 尽量喷在衣服上 , 避免皮肤接触 。

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本文插图
2、驱蚊酯的安全性
与避蚊胺相比 , 驱蚊酯具有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驱避时间更长、化学性质更稳定等特点 。
在欧洲用避蚊酯作为驱蚊剂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 , 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 。
3、植物源驱避剂的安全性
目前对于植物源驱避剂的毒性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还较少 。
例如在加拿大 , 香茅油和薰衣草油涂抹剂常用于防蚊 , 但因对其安全的证据不足 , 都不建议用于 2 岁以下儿童;
而对于柠檬桉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美国儿科学会都提出 3 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
今后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评估其安全风险 , 确定该类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特别是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
五、使用蚊虫驱避剂应注意什么?
以下介绍使用蚊虫驱避剂应注意的事项 。
1、避免用于有伤口的地方
驱蚊水(而不是止痒水)的主要作用是驱赶蚊虫、防止叮咬 , 所以应在可能被叮咬前使用 , 最好喷涂于衣物上 。分页标题
驱蚊花露水的成分是乙醇、驱避剂和香精 。 被蚊虫叮咬后 , 皮肤上会留下创口 , 如果这时用花露水 , 花露水中的乙醇、驱避剂等化学物质会直接通过创口刺激皮肤 , 进入人体 , 不但不能减轻炎症 , 有时反而加重皮肤损伤 。
2、患皮炎后勿使用
患皮炎后涂抹花露水 , 不但不能治疗皮炎 , 驱蚊酯、避蚊胺等还可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 , 加重皮炎症状 。
患皮炎的患者可在电蚊香片上滴 4~5 滴花露水 , 既能驱蚊又可避免皮肤过敏 。
3、远离明火使用 , 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花露水中含有 75% 的乙醇和 5% 的香精成分 , 一旦靠近火源就会点燃 。
所以使用花露水后不要立即使用火或靠近火源 , 比如点蚊香、点烟、使用有明火的灶具等 。
4、避免儿童误食
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避免儿童误食后受到伤害;不要在婴幼儿的手部使用 , 以免其吮吸手指时进入体内 。
5、及时清洗掉残留的驱蚊产品
美国环保部和美国儿科学会专家建议 , 从室外或者蚊虫多的场所返回室内 , 或在没有蚊虫等叮咬风险的场所时 , 应及时清洗掉皮肤或者衣服上残留的驱蚊产品 。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 , 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 , 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 , 仅供参考 。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 , 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 , 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
【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 , 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