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刚从赤峰南站出站口出来 , 喊站的声音便不绝于耳 , 此起彼伏 。这些哥们姐们高矮胖瘦 , 穿着各异 , 有的抄着手 , 有的端着纸板 , 有的拿着手机 , 有的戴着老头帽 , 满口赤峰口音 , 用不同的声调喊着:尺峰 , 尺峰汽车站啊 , 平庄 , 元宝山啦 , 乌丹 , 乌丹……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闹汗(敖汉) , 闹汗阿 , 有去闹汗的吗!” 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得家乡话 , 硬生生地把我从嘈杂的呼喊声中拉了出来 , 瞬间觉得周围除了“敖汉 , 敖汉”如余音绕梁 , 已然听不到其他声音了 。
敖汉敖汉 , 十年九旱 , 一年不旱 , 雹子乱窜 。老话就是这么形容家乡的 , 其实敖汉谈不上沃野千里 , 却也不是贫瘠荒芜 , 一方水土总是养一方人 。“敖汉”是蒙古语的音译 , 是“长子、老大”的意思 , 这里曾经是红山古国的核心区域 ,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
说起内蒙古的地名 , 要比中原的地名有趣多了 。比如呼和浩特是“青色的城市” , 包头意为“有鹿的地方” , 赤峰市的前身昭乌达盟 , “昭”当做“百”讲 , “乌达”是“柳树”的意思 , 意为百柳 。来过赤峰的人 , 都知道百柳购物中心 , 更有《百柳》文学月刊 , 记录和承载着美丽昭乌达的人文历史 。
而地处北方的巴林 , 是蒙古语“军寨”的意思 , 那时候满蒙八旗军勇 , 战马嘶鸣 , 驰聘在巴林草原 。克什克腾 , 是成吉思汗时创立的近卫军称号 , 当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统草原大战噶尔丹 , 就调集科尔沁、喀喇沁、翁牛特、巴林、敖汉等部兵马三千三百人开赴战场 。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敖汉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发源地 , 境内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酒文化在敖汉源远流长 , 没喝过麻袋酒 , 没吃过敖汉拨面 , 没尝过小磨香油的 , 就不算纯正的敖汉人 。
十几年前“老大”牌啤酒风靡一时 , 那是春节回家的必备之物 。“老大”啤酒商标是带着礼帽的男子伸出大拇指 , 简单明了 , 富有视觉冲击力 。啤酒分为红老大 , 黑老大 , 口感要比赤峰啤酒好很多 , 只可惜被燕京啤酒强掠豪夺 , 老大啤酒逐渐没了市场 , 只留下满满的回忆 。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回望敖汉的历史 , 匈奴、鲜卑、契丹、满、蒙、回、汉等各民族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 , 清崇德元年(1636年)编定敖汉部为敖汉旗 ,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敖汉归八沟厅管辖 , 隶属昭乌达盟 , 当时的盟公署所在地赤峰和热河首府承德都是繁华的商业中心 , 有“八沟哈达 , 御道滦水”之称 。
敖汉的历史变迁是随着昭乌达盟的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变化的 , 而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的变革 , 又与热河省的设立和撤销密不可分 。
最早知道“热河”这个名词 , 是在父亲的退伍证上看到的 , 红色的大印写着“热河军区” 。热河名称源自蒙语“哈伦告卢” , 意思是热的河流 , 流经承德市区的武烈河 , 因有温泉注入 , 在寒冷冬天的清晨 , 水汽在水面凝结成雾 , 远远看去就像开水沸腾般 , 故称为“热河” 。
热河境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围场等地 , 是清朝满人贵族与他们的蒙古表亲沟通感情的重要场所 , 更是皇帝接见蒙藏黄教高僧的官方会所 。满清贵族夏季到承德避暑 , 秋季在围场打猎 , 春季去乌兰布统草原练兵 , 所以在“满蒙联姻”的基本国策下 , 朝廷对这一带的管辖非常紧密 , 就像今天特区的地位 。分页标题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朝初年 , 朝廷通过设盟旗制度 , 对蒙汉聚集区进行管理 , 在当地划出昭乌达、卓索图两个盟 。喀喇沁旗旗主蒙古王爷贡桑诺尔布(1872-1931年) , 就曾经担任卓索图盟盟长 , 他是蒙古族的新派亲王 , 办报纸、建近代学堂、把邮电所等新生事物引入了漠南蒙古 。盟之下行政单位设“旗” , 旗之下行政单位设“苏木” , 苏木下面就是自然村了 , 称为“嘎查” 。
1914年1月 , 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 , 脱离直隶省直属于民国政府 , 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热河改为省 。日本攻占东三省后 , 将热河省划归伪满洲国 。在我岳父的抽屉里 , 就留有一枚伪满洲国的“国势调查纪念章” , 记载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
1948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承德 , 热河全省解放 , 成立热河省 , 归东北局领导 。建国以后 , 按照中央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撤销热河省 , 将热河省所属行政区域 , 按国务院建议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 , 南部朝阳、建昌等农耕为主的地区划归辽宁省 , 西南的承德、围场、平泉划归河北省 , 老哈河以北 , 西辽河以西 , 以西拉木伦河为中心的热河中部北部地区蒙族聚集区 , 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 其所辖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宁城、赤峰、乌丹三县划入昭乌达盟 。
1969年7月 , 国务院决定改变内蒙古行政区划 , 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给邻近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给宁夏和甘肃 , 昭乌达盟军分区所属部队移交给辽宁省军区 。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79年7月 , 昭乌达盟从辽宁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 , 撤销昭乌达盟 , 成立地级赤峰市 , 昭乌达盟从此成为历史 。
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 大体恢复了内蒙古的历史地域 , 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蒙绥合并”决策 , 已经发展成为从东北横跨西北的多民族融合繁荣的省份 , 2002-2010年间 , 经济增速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 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 位居全国第九 。
内蒙古再也不是民族冲突的边缘 , 更不是蛮荒的化外之地 , 她是美丽神奇的历史画卷 , 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 。
再回来说可爱的敖汉 , 由于地处丘陵地貌 , 改革开放前吃不饱就开荒种地 , 没柴禾就挖树根 , 草甸都被破坏了 。风沙大 , 灾害多 , 也确有其实 , “一年只刮一场风 , 从春刮到冬” 。
当年我在木头营子高中补习的时候 , 晾晒的被子经常被刮到半里地外的树林里 。同学老断 , 就有经常拍着自己脑袋 , 让尘土飘落在书本上 , 攒成一小把沙土的习惯 。冬天回家去火车站坐车 , 常常倾斜着身体 , 顶着呼啸的北风 , 走三步退一步地前行 。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起木头营子火车站 , 站名却叫作“敖汉”站 , 那些从地图上查询火车站点 , 想来到敖汉旗做生意的人 , 都被火车无情地拉到了四周荒凉的敖汉站上 , 他们不知道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是新惠镇 , 此敖汉非彼敖汉 。为什么把敖汉站放在木头营子呢 , 这段历史说来话长 。
上世纪70年代末 , 具体是1977年12月4日 , 沙通铁路(沙河-通辽)就是现在的京通铁路全线接轨通车 , 1980年5月1日配套建成交付营运 。在敖汉旗境内途经四道湾、八家、孤山子、羊场、木头营子等车站 , 是敖汉旗境内唯一的铁路大动脉也是当时进入东北的第三条战备线 。分页标题
当时的昭乌达盟(赤峰市前身)还隶属于辽宁省管辖 , 辽宁省的领导主张将敖汉旗政府所在地迁往木头营子 , 从地理位置、水源供应、土地扩展、交通配套等方面 , 木头营子均为最佳选址 。在京通铁路紧张建设的时候 , 旗委旗政府也开始准备从新惠搬迁到木头营子 。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了统一决策层内部的意见 , 消除部分领导的疑虑 , 决定先期启动旗委办公楼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 至1981年9月初步完成 , 基础建设累计投资529.83万元 。那时的木头营子周边的人们 , 都期盼摇身一变 , 成为城镇户口 , 永远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
1979年7月 , 昭乌达盟从辽宁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 敖汉作为所属旗县 , 行政隶属也同步发生了变化 。
当时的辽宁省号称“辽老大” , 重工业发达 , 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 。敖汉旗回到内蒙古自治区以后 , 资金匮乏 , 搬迁准备工作基本停滞 , 领导层意见分歧愈加突出 。1981年两次呈请昭乌达盟委 , 要求停止搬迁 , 盟委批复了请求 , 至1981年9月30日 , 各项基本建设全部停止 , 在木头营子宽阔的沙土地上 , 只留下宽阔的街道和基本完工的旗委办公楼 。
木头营子车站是按县级站的规模建设的 , 由于搬迁未成 , 至今却成为了四等小站 , 多出来的火车道岔 , 也成了货场 。而建好的旗委办公楼 , 若干年后幸运地改造成为了我补习的母校 , 也就是木头营子高中的北侧教学楼 。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没离开家乡 , 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 更体会不到故土这一称呼真正的含义 。敖汉刮的龙卷风 , 下起的冰雹 , 发过的洪水 , 虽然带给我们些许痛苦 , 若干年后 , 竟然也是一种甜蜜的回忆 。
记得有一年下冰雹 , 我家驴圈还没上棚 , 鸽子蛋大小的冰雹把大灰驴打得乱窜 , 二姐头顶着洋瓷盆子 , 冒着生命危险把驴牵到屋里来 , 雹子打在盆上 , 叮当乱响 , 灰驴终于被牵进屋 , 站在灶台旁 , 甩着长耳朵 , 瑟瑟的身躯抖落一层雹子粒 。
房后的大枣树变得光秃秃的 , 红的绿的大枣被打落一地 , 有些还在水中漂浮着 。我们高兴地捡着吃着 , 丝毫不理会大人们眼看秋收在望 , 口粮却被冰雹洗劫后失望悲痛的表情 。
如今的家乡 , 再也不是昔日的黄沙凛凛 , 低矮土房 , 到处是绿柳成荫 , 红瓦白墙 , 村村通油路 , 户户有光纤 , 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 而壮美的内蒙古 , 宛如一弯璀璨的明月 , 镶嵌在祖国正北方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曾经的离家少年 , 风华正茂 , 今日返归 , 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 , 虽两鬓斑白 , 唯有乡音未改 , 面对儿童围观询问 , 也是乐不可支啊 。
那皓首归乡的故人 , 何尝不是在外漂泊的你我呢 。
作者:李相锋
【康熙|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本文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