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皇帝|君主专制是如何在明朝形成的

说起封建王朝 , 很多人就说是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 , 是落后的政治体制 。其实 ,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 , 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 这个集权 , 是集权于中央政府 , 并非集权于皇帝一人 。一个庞大的国家 , 必须有一个有凝聚力的中央 ,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的 。同时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告诉我们 , 自秦汉伊始直至唐宋 , 中央集权愈发进展 , 最后到了明清时 , 集权到极致便发展成了君主专制 。所以说到专制 , 是明清时期特有的政治产物 。
明清君主专制的始作俑者 , 当然是明太祖朱元璋 。从乞丐到皇帝的创业经历 , 让朱元璋极为自负 , 他的逻辑是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 , 天下的事自然都要归老子管 。于是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的职位 , 还把不设丞相设为了祖制 。

君王皇帝|君主专制是如何在明朝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吧 ,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害怕被丞相架空 , 也一直在挖空心思削弱丞相的权势 。比如秦汉设左右丞相分摊权柄 , 唐宋有三省六部制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首长都称宰相 。种种措施的目的就是分权 , 让政府的各个首脑勤于政事 , 忙于政争 , 皇帝居中调停调度 , 这从制度上来看还蛮有时代先进性的 。
朱元璋看起来是个超级权力迷 , 废除丞相后 , 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人乾纲独断 。有史料记载 , 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 , 八天时间 , 大小衙门送到皇宫里的奏章 , 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 。每件奏章 , 有讲一件事的 , 有讲好几件事的 , 共奏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 。只看这些枯燥的数字 , 我就觉得皇帝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 。
大家会问 , 不就是少了个丞相 , 偌大的中央政府 , 怎么都没人帮皇帝分担政务呢?因为废除丞相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 这意味着在朱元璋眼中 , 所有官员不再有决策权、议政权 , 只剩下行政权 , 就是全都变成了皇帝一人之下的办事员 。什么叫君主专制 , 这就是君主专制 。
【君王皇帝|君主专制是如何在明朝形成的】
君王皇帝|君主专制是如何在明朝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这么皇帝宰相一肩挑 , 玩命的干活 , 几年下来 , 朱元璋也受不了 , 于是他设了几个大学士的官职 , 品秩为正五品 , 职权也仅限于顾问参谋 , 这便是内阁的雏形 。此时的大学士 , 主要工作是“奉旨当笔” , 就是皇帝口授 , 大学士润色写成旨意 , 不过是个秘书角色 。
到了明成祖朱棣 , 他虽然和自己的老爹一样喜欢大权独揽 , 但他更喜欢御驾亲征 , 经常带兵出去打仗 , 于是不得不下放权力 。怎么放权呢?朱棣牢牢把握了决策权 , 议政权就给了内阁 , 行政权就给了六部 。内阁大学士此时已经可以对政事提出建议 , 把拟定的说辞写在票签上随奏本一起呈览皇帝 , 这就叫“票拟” 。但仍要皇帝最后拍板做决定 , 皇帝会用朱笔批复 , 这就叫“批红” 。
内阁学士的作用日益重要 , 可只是个正五品官的小官 , 还是明太祖定下的规矩 。怎么办?到了明仁宗朱高炽 , 因为当时的大学士杨荣、杨士奇都是其东宫旧臣 , 就把他们提拔到了尚书的职位 。六部的尚书都是正二品的头衔 , 内阁的尊贵靠这样兼职也体现出来了 。直到明朝灭亡 , 大学士仍然是正五品 , 内阁官员都是以尚书身份兼任大学士的 , 以官职论 , 内阁大学士的地位绝对无法和前朝的宰相相提并论 。
明太祖明成祖是工作狂 , 可他们的子孙受不了如此的高劳动强度 , 那怎么办?把决策权也分出去呗!分给谁呢?分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 , 太监 。于是就有了帮皇帝批复奏章的“秉笔太监” , 和最后表示皇帝同意执行的“掌印太监” 。久而久之 , 明朝一种奇怪的政治格局就形成了 。往往内阁“票拟”说往东 , 太监“批红”说往西 , 内外两大势力来回拉锯 , 争权夺利 , 皇帝居中调度 , 做最终决策 。这样的局面绝对大出朱元璋的意外 , 但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这套平衡术玩得最拿手的当属明世宗嘉靖皇帝 , 看着他几十年不上朝 , 实际上却牢牢地执掌天下 。分页标题
当然 , 平衡也是可以被打破的 , 比如内阁和太监联合起来 , 那皇帝就成了吉祥物了 。明神宗万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 , 他年纪小 , 内阁首辅张居正就联合大太监冯保拿到了皇帝手中的决策权 。张居正安排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章 , 自己票拟同意 , 送到皇宫里冯保再批红说皇帝也同意 , 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安排六部去干活了 。张居正的新政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推行下去的 。

君王皇帝|君主专制是如何在明朝形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算是大权独揽了 , 张居正还是遇到了让自己头疼的角色:言官 。早在汉唐时期 , 就有御史台的谏官 , 这是在宰相的领导下 , 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 。注意 , 只有给皇帝提意见才能用“谏”字 , 比如“谏议大夫” 。到了宋朝 , 谏官不归宰相领导了 , 由皇帝任命 。老赵家的皇帝还真是鸡贼 , 谏官的领导变成皇帝了 , 那批评的对象不就变成了老领导宰相了嘛 。王安石变法不能成功 , 谏官群体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到了后期 , 谏官们是上喷皇帝 , 下骂百官 , 只求成名 , 不问对错 , 让人很是头疼 。
朱元璋可容不得谏官骂他 , 他把御史台改成了都察院 , 专掌弹劾纠察 , 与六部并列 。都察院的御史专门负责考察、监督、弹劾天下百官 。朱元璋还在六部设立“给事中” , 可以参加审核各部政务 , 甚至行使否决权 。都察院御史和给事中 , 就是明朝的言官 , 是君权对百官的进一步节制 。
言官们围攻张居正 , 理由也很正当 , 张大人你违法了!因为内阁大学士就是个正五品秘书 , 你凭什么让我们都听你的 , 就算你有个尚书头衔 , 你也只是六部中一部的领导 , 怎么就啥都是你说了算呢?你这是不把皇帝当干部 , 你必须给大家一个说法 。这就搞得张居正很狼狈 , 因为他毕竟不是前朝的宰相 , 地位和权柄都不足以压服百官 。张居正一死 , 万历皇帝就迅速对他进行了清算 。这也是朱元璋给后世的权臣挖下的大坑 。让你干活的时候 , 你可以权势熏天 , 不想用你了 , 伸脚踢一下就倒 , 嘉靖皇帝就是这么收拾严嵩的 。包括很多大太监也是这样 , 比如刘瑾、魏忠贤 , 看上去臭名昭著 , 其实远不及汉唐时能废立皇帝的宦官有实力 。在明朝 , 不论内阁还是太监 , 他们最后倒台的时候朝局并没有很大的震荡 。
中国的历史 , 发展到明朝演化出了君主专制 , 进一步巩固了一家一姓的天下 , 也压制了整个官场的活力 , 令到中国社会更趋保守 , 使得社会形态无法有大的突破 。恰恰在这个时期 , 西方世界有了突破式的进步 , 发展进入了快速上升期 。中西方的巨大碰撞 , 即将到来 , 但那个时候 , 中国已经是更加专制和腐朽的清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