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心理导师|迷信背后的心理学真相
_本文原题:迷信背后的心理学真相
怪诞心理实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在网络中看到这些信息:“转发这条锦鲤 , 一个月内就会有好事发生” , “不转胖10斤” , “超准星座运程” 。
现在可能很少人会认为自己是“迷信”的 , 但看到这样的内容的时候 , 我们可能会想:“转一下不会少块肉 , 万一真胖了呢” , “有人转发后真的有好事发生呢!朋友也说这个运程准呢!那我也试试!” , 于是我们在微博微信中就看到了这些信息的大量传播 。
还有些时候 , 我们可能会在摔破镜子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这会不会是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去泰国旅行 , 家里门外的廊灯在我出门的瞬间突然啪一声全灭了 , 黑暗中我不禁心里也咯噔了一下 , 这一出门就灭灯 , 可不是什么好征兆呀 , 于是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有点担惊受怕的 。 其实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迷信心理 , 我们不一定会主动去算命 , 我们不一定相信风水 , 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迷信 ,而迷信就是超心理学(也称“心灵学”“通灵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
超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超常现象的分支 , 大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 , 部分心理学家试图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探究超常现象的真实性 。 这些超常现象包括心灵感应 , 通灵术 , 占卜术 , 灵异事件等等 , 关于科学家对于这些现象是否存在的研究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讨论 ,
本文插图
现在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些超常现象 , 迷信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是什么呢?
(一)对几率的错误判断其实在很多时候 , 某些事情发生的几率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 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测试:大家可以试着在纸上写出20个任意数字 , 每一个数字都是随机产生的 , 每一次都是从1-20的数字中产生 , 不需要思考 , as random as possible 。 Brugger et al. 就曾经让其实验中的被试做这个小测试 , 他发现那些相信超常现象的人倾向于不给出任何重复的数字 。 多数人都认为 , 如果第一次出现的数字是1的话 , 紧跟着1出现的数字就应该是2-20中的数字 。 但事实上 , 如果像在这个测试中那样 , 第一次产生数字1的几率的1/20 , 其实第二次产生数字1的几率并没有减少 , 也还是1/20 。 心理学中 , 我们称这种误判几率的心理错觉叫“gambler’s fallacy”(赌徒谬误)——赌徒经常想“我都已经输了这么多次了 , 这次再输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吧?”但事实上他们每一次输赢的几率都是一样的 , 某次赌博的结果并不受前面赌博的结果影响 。 另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这么一个问题:“一间房里两个人同一天生日(不算年份)的几率有多大?房里有多少人的时候我们能有50%的几率其中两人同一天生日呢?”其实房间里只要有23个人 , 就有50%的可能其中两人同一天生日 。 而回到迷信的话题 , 我们总是认为一些事情不太可能发生 , 如果发生了就一定是因为有神秘的力量 。 比如转发锦鲤这件事情 , 几万个转发的人当中有人遇到好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稀奇 , 很多时候只是巧合 , 但因为我们小看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几率 , 那条锦鲤就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 或者说我某天梦到某位很久未联系的朋友 , 第二天立刻接到了那位朋友的电话 , 我很可能就会觉得我和朋友之间有心灵感应 , 但其实 , 就算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小到只有两千万分之一 , 就在北京这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都总会有个人遇到这种事情 , 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呢?所以就算我们遇到了稀奇的事情 , 很多时候也只是巧合作祟 。 在概率的大转轮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几千万分之一 , 这是没什么奇怪的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二)规律和因果关系作为高智慧的生物 , 我们人类天生就有“无中生有”的能力 , 我们能从云的形状看到虾兵蟹将 , 也能从墨水渍里看到一张脸 。 我们这种易于发现模式的能力在很多时候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 但有时我们却过于敏感 , 赋予不存在的关系和规律太多意义 。 比如某次考试的时候我戴了一只红色的手表 , 然后那次我考出的意外的好分数 , 虽然这样的事情很可能只是巧合 , 因为戴什么手表不大可能对考试结果产生影响 , 但是我们就非常容易在两件事情之间建立联系 , 从而认为戴了红色手表导致了好分数 , 于是可能从那之后的每次考试我都会戴那只红色手表 。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 , 发现规律和假定因果关系是我们进化发展所得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倾向 。 可以想象得到 , 在人类进化的最初时期 , 意外错过真实的因果关系是有可能致命的 。 假如某原始人吃了一种蘑菇之后没几天就病死了 , 虽然吃蘑菇不一定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 但我们需要做出“吃蘑菇导致死亡”这种假设 , 从而避免吃到真正致命的毒蘑菇 。 这种在随机事件中假设某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的心理便因为其帮助人类生存的特性得以遗传下来 , 成为我们的本能 。
(三)获得控制感和性格因素迷信同时能帮助我们获得控制感 。 在生活中 , 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无法控制的:我们无法控制考试成绩 , 所以我们带上幸运符“保佑”我们;我们可能对于体重并没有太大控制感 , 所以我们不敢不转发“不转胖10斤”这样的内容;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 所以我们相信星座运程以获得一种黑暗的前路被照亮的感觉 。 Whitson and Galinsky在他们的实验中让一组被试回想让他们觉得失去控制的事件 , 另一组则被要求回想他们觉得控制感很强的事件 , 结果发现控制感低的那组比控制感高的那组更容易犯前面说的“无中生有”的错误 , 从而更容易迷信 。 同时 , 一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是否容易迷信 。 心理学家认为 , 悲观的“神经质”(neuroticism)性格会比较容易迷信 , 因为迷信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个防御系统 , 以对现实产生距离感并且减少消极的心理状态 。 除此之外 , 比较容易接受别人建议的人也比较容易迷信 , 特别是在通灵术、占卜术这类可能包含欺骗的现象中 。 (文:psychology-vivi)
Ps:【王永红心理导师|迷信背后的心理学真相】图文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小编 。
- 技巧|心理学:在你忍不住想要抱怨的时候,先别着急,试试这三个技巧
- 情感|心理测试:和男神约会,你会穿哪款仙女裙?测你们适合做恋人还是朋友
- 术后|整形术前后有什么心理变化?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中莹|如何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别让孩子的内心铺满隐秘的角落
- 第一心理|心理学家: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他们注定失败
-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以下4张背影,哪个最让你心动,测你将来有没有财运!
- 心理健康|害怕患上老年痴呆症?这7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 第一心理|心理学家:你的脸,早已出卖了你的内心世界
- 完美主义|你有没有病态完美主义?心理学上完美主义的3个发现,有关抑郁症过高标准带来的恶性循环病态的完美主义情绪低落令人更完美主义恰当的完美
- 说爱|心理学:越是爱自己的女人,越是容易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