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_本文原题: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 , 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经典重读
在用语言构成的名为小说的建筑里 , 隐藏着无数关于生命的奥秘 。 今晚的夜读来自作家墨白《小说的文体样式》一文 , 他以不同的小说文体来形容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卢浮宫、中国银行总部、贝氏私邸三座代表建筑 , 以此来说明小说与建筑间的种种关联 , 同时在他看来 , 贝聿铭是一位能运用各种文体来创作的“小说大师” 。
文丨墨白
刊于文学报2014年9月
小说是语言的建筑 。 所以 , 我时常把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或者安·别雷的《彼得堡》看作是结构复杂的语言宫殿 。 在这些雄伟似布达拉宫一样的建筑里 , 有着数不清的墙壁上布满了绘画的走廊通向无数充满神秘的房间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我常常徘徊在那些用语言构成的光线灰暗或者因酥油灯而晃动着形态模糊的身影的房间里 , 去探寻时间的深度或者生命的奥秘 。
同样 , 我也时常会把一个建筑师视为一个小说家 , 比如贝聿铭 。 贝聿铭是一位能运用各种文体来创作的“小说大师” 。 贝聿铭的长篇杰作理应首推“大卢浮宫”项目 。 为了创作这部“长篇小说” , 贝聿铭所要面对的是1190年由腓力二世下令修建的四角建有高达30米塔楼的军火库、1364年查理五世在位时由这座中世纪的堡垒改建而成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弗朗苏瓦一世下令修建的新的西翼楼、路易十四之后在卢浮宫以西修建的杜勒伊宫等等不同的旧“长篇小说”组成的卢浮宫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贝聿铭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从1983年到1998年连续15年中 , 贝聿铭和他的团队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他们利用“倒立金字塔”的玻璃结构将自然光线带入地下空间;使用白色玻璃建造竖立在拿破仑广场中心的透明的“金字塔”入口并使其和历史建筑融为一体;运用水与玻璃的倒影和反光将巴黎蓝色的天空带入游客的视野 。
2005年9月中旬的一天 , 我和许多游人先后沿着光线充足的圆形楼梯入口进入地下空间 , 然后依次到达卢浮宫周围的三个展馆参观 。 在这里 , 我目睹了贝聿铭先生通过对空间和光线的理解 , 把现代建筑融入到极具历史感的环境之中的非凡手笔 , 我看到他将长达8个世纪的法兰西历史记忆带进了我们的时代 , 并融入了我这个外来人的日常生活 , 让我们看到他用卢浮宫重新结构而成的这部崭新的“长篇小说”和埃菲尔铁塔一样 , 成为巴黎的重要标志之一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从“玻璃金字塔”进入地下空间
如果新的卢浮宫是一部长篇小说的话 , 那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总部(1994-2001)就是一部“中篇小说” 。
要完成这部小说的关键问题是这座落脚在北京西单十字街口的建筑的高度有着明确的限制 , 以此来保证在紫禁城内能将北京纯净的蓝天尽收眼底 。 在过去的时光里 , 我不止一次来到这里 , 欣赏这座贝聿铭先生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现代石料工艺作了完美结合的建筑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中国银行内的竹
在这里 , 贝聿铭先生从杭州运来了高达20米的竹子 , 以此创建公共空间的银行大厅;他把花园开口设计成中国传统建筑中常常使用的圆形 , 而作为现代建筑元素的则是新型的石材 。 在这里你会看到 , 整栋大楼的外立面是由意大利米色凝灰石包层 , 外廊地面用中国灰色花岗岩铺就;在公共内部空间和银行业务大厅 , 选择了罗马的凝灰石、灰色花岗岩、大理石地面和墙壁以及天然表面阳极化处理的氧化铝天花板 。 整个建筑几乎就是一部用“现代设计语言”构筑完成的中篇“文体” 。分页标题
而贝聿铭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 我认为就是1952年他给家人在位于纽约市区东北30英里处的卡托内建筑的贝氏私邸 。
这座贝聿铭用从中式寺院里学到的跨层悬挑设计方法、用一次成型的预制部件建造的只有84平方米的别墅 , 在冬季 , 是一个小的设计有取暖功能的封闭空间;到了夏季 , 则可以运用建筑的双木门与四套推拉门 , 使得四面的墙壁仿佛不存在一样 , 凉爽的风可以穿堂而过 , 使整幢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1998年 , 贝聿铭先生在以“创造了本世纪最美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而获得“普利兹克奖”发表演说中曾经并将贝氏私邸比喻为“现代主义先锋之作”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贝氏私邸
一般来说 , 我们平时看到的众多的小说其实只是一堆建筑材料:砖、水泥、木料、钢材、预制板等等 , 不具备文本意义;即便是有一些匠人把这些材料堆砌在一起 , 那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空间的语言墙壁而已 。
在堆砌这道语言墙壁的时候 , 那些匠人常常会自做聪明地把该说的与不该说的全都说了 , 连别人以什么样的姿势蹲便池 , 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都要告诉来访者 , 他用他的全知全能 , 用他近似上帝一样的目光把他建筑的所有门窗与空间都用语言填实了 , 他把他的建筑变成了一道一目了然的墙壁 。
而真正拥有空间的语言建筑 , 应该像位于卡托内的贝氏私邸一样 , 它拥有多个可以自由开关的门窗 , 你在冬天看到的和你在夏天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景观与空间 。 在我看来 , 这幢贝氏私邸 , 最具备“短篇小说”的现代主义叙事的“文体”特征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设计)
图自官网
以时间与记忆为经纬、以当下为叙事视角的现代主义小说 , 视来访者为上帝 , 这和现实主义作者是上帝的观念恰恰相反 。 这种情景 , 就像我所熟悉的鸡公山上的那些隐秘在林丛中的别墅一样 。
每年的夏季七、八月间的早晨或者傍晚时分 , 我常常沿着鸡公山上弯弯曲曲的石台阶散步 , 那些为数众多风格鲜明的散落在山林之中的别墅 , 有时被大雾所弥漫 , 有时被细雨所打湿 , 如果你作为一个最初的造访者来到这里的时候 , 你会发现林间的每一幢别墅都是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去处 。
在这些风格各异的别墅里 , 你会发现有高低不等的错层 , 会发现有多立克或者科林斯的门柱与门廊 , 在内室的墙壁上你会发现壁炉 , 会发现有楼梯通往一处隐秘的阁楼或者通往光线暗淡的地下室 。 如果你用心 , 在一些别墅里 , 你还会发现暗室 , 会发现有隐藏的夹层 , 有通往别处的暗道 。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 , 方案设想参考《桃花源记》(图自官网)

文学报|他是隐于建筑的“小说大师”,以不同作品呈现长篇、中篇、短篇的艺术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当你抬头观看时 , 会发现房顶的结构十分复杂 , 建筑者在语言构成的墙壁里置放着各种管道和用处不同的线路 。 在这里 , 当内急的时候 , 你会找到需要使用的洗手间;当口渴的时候 , 你会发现在那道古老的茶几上放着一杯沏好的毛尖;当感觉劳累的时候 , 你会发现有一张铺就的床;当心情沉闷的时候 , 你会发现刚好有一缕阳光从窗子里穿过来照在了你的脸上;当忧郁的时候 , 你会发现在窗外的风中正摇曳着一枝绿色的树叶 。 在不知不觉之中 , 你的生活你的精神和这幢建筑就有了某种关联 。分页标题
这就是我从贝聿铭先生的建筑得到的启示 , 他使我获得了对小说的文体清晰的认识 。 当我在鸡公山的山路上或者茂密的山林间与一座别墅相遇的时候 , 我就会把这建筑想象成一篇短篇小说;而那里正在我心中酝酿着的那篇小说 , 则被我想象成一座像贝氏私邸一样的建筑 , 一座将有语言建构而成的风格鲜明的别墅 。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博物馆官网图、本报采访人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