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祥■起底至道学宫“白云先生”的“文章”生意经


姚玉祥■起底至道学宫“白云先生”的“文章”生意经
图片
至道学宫公众号被封禁页面截图 。

姚玉祥■起底至道学宫“白云先生”的“文章”生意经
图片
典则读书APP页面截图 , 需付费成为会员才能阅读全部内容 。

姚玉祥■起底至道学宫“白云先生”的“文章”生意经
图片
至道学宫创始人“白云先生”姚玉祥(左) 。 受访者供图

姚玉祥■起底至道学宫“白云先生”的“文章”生意经
图片
5月27日 , 至道学宫团队办公地点 , 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处办公楼 。 受访者供图
5月22日 , 微信公众号“至道学宫”被封禁 , 引发广泛关注 。 微信团队向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 , 此次封禁至道学宫 , 是因其“发布多篇编造整合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误导性强的谣言文章 , ‘包含如把尸体做成汉堡等惊悚谣言 。 ’”
新京报采访人员查询发现 , “把尸体做成汉堡等惊悚谣言”指的是至道学宫5月上旬发表的一篇名为《濒死:美国沉没》的文章 。 该文称 , “非常有可能的猜测是 , 美国把这些(新冠肺炎患者的)尸体 , 做成了冻肉……既能解决经济危机食物短缺的问题 , 也能解决尸体处理的问题” 。
至道学宫创立于2015年10月 , 发表原创文章200余篇 , 内容经历了从宣讲传统文化向时评类文章的转变 , 主笔为“白云先生” 。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 , 白云先生实为至道学宫背后公司、上海典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法定代表人姚玉祥 。
新京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姚玉祥曾是南京一家期货公司的业务经理 , 并曾经主导创业一家期货软件公司;创立至道学宫后 , 从个人发表文章 , 到开始公司化运作 , 至道学宫积累了大批粉丝 , 也获得了不少经济收益;随着其生意版图不断扩大 , 姚玉祥曾试图发展线下活动 , 招募有资源的合作者 , 创办“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 但这一项目并未成功 。
6月1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再次拨打此前所联系的姚玉祥电话 , 但语音提醒手机已关机 。
创始人曾任期货公司业务经理 , 创业软件公司
被封禁后 , 至道学宫在发布的声明中号召读者扫码添加其微信企业号 , 以获得最新文章 。 新京报采访人员发现 , 该企业微信号注册机构为“江苏画楼西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画楼西畔) , 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影视策划、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等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画楼西畔由江苏攸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攸同)100%持股 , 而江苏攸同则由上海典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典则)100%持股 。 上海典则大股东及法定代表人为姚玉祥 , 持股比例为99% 。
画楼西畔和江苏攸同的注册地址均为南京市 , 创办至道学宫前 , 姚玉祥就在这座城市工作 。 多位知情人士向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 , 姚玉祥曾就职于南京一家期货公司 , 主要负责发展客户 。 刘斌(化名)是南京期货圈内的一名“大佬” , 他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2011年 , 还是一名普通业务员的姚玉祥找上门 , 劝他在其公司开户 。
刘斌说 , 自己当时每年要见几十上百个业务员 , 但20多岁的姚玉祥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因为姚玉祥不聊业务 , 而是聊人生哲学、传统文化 。 后来 , 他到姚玉祥任职的南证期货开了户 。
当时和姚玉祥共事的刘悦(化名)也说 , 有一次 , 她和姚玉祥一起到苏州拜访一位大客户 。 姚玉祥依然不聊投资 , 而是大谈传统文化 , 并在畅谈甚欢之际提出签约 , 最后成功拿下这位客户 。
在前同事们的回忆中 , 姚玉祥多次表达自己对于华夏文明的崇拜 , 并流露出对其他国家的鄙夷 , 他曾说某某国人“都是猴子” , 某某国人“都是袋鼠” , “认为中华文明非常伟大 , 外国文明蛮荒了一点、暴力了一点 。 ”分页标题
刘悦说 , 由于业绩不错 , 姚玉祥于2013年被提拔为部门经理 , 统领一个负责发展客户的小团队 , 收入高了一大截 。
然而 , 升职后的姚玉祥并不安心于原本在期货公司的工作 。 新京报采访人员检索发现 , 姚玉祥曾于2013年在网上发帖 , 召集投资圈人士共同研讨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技巧 。
同年 , 姚玉祥和另外几名合伙人一起 , 创办了一家量化交易公司 。 天眼查显示 , 2013年5月 , 南京欣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欣量软件)成立 , 姚玉祥等5人任股东 , 经营范围为软件开发销售、信息系统集成、计算机技术咨询等 。
欣量软件的一位合伙人李扬(化名)对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 , 公司是在姚玉祥的建议下成立的 , 主要业务是制作期货交易软件 , 姚玉祥负责人事和销售工作 。
创业时 , 姚玉祥还没有从南证期货离职 。 刘悦记得 , 姚玉祥用南证期货的办公室作为创业公司的办公场地 , “创业公司的水电成本全算在南证期货的头上 , 姚玉祥又没什么新业绩 , 就被降为普通业务员了 。 ”
到了2013年下半年 , 姚玉祥从南证期货离职 。 李扬记得 , 姚玉祥曾对他表示 , “自己爱好文化 , 不想去参与开公司、做业务这些‘俗务’” , 而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传播中华的传统文化 , 靠写文章来维持生活 。
当时 , 李扬还劝姚玉祥 , 说写文章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 但姚玉祥很坚持 。 最终 , 姚玉祥拿着一笔股权回购费用退出了欣量软件 。 天眼查资料显示 , 2014年7月 , 姚玉祥从欣量软件公司的股东名单上退出 。
创立至道学宫 , 多次发表过激言论
离开证券期货行业后 , 姚玉祥疑似有过一段“修道”经历 。 李扬记得 , 姚玉祥跟他说过 , 自己离开公司之后 , 没有寻找下一份工作 , 而是“上山当道士什么的” 。
一位至道学宫的工作人员陈叔华(化名)也表示 , 姚玉祥曾在一个群里公开讲 , 辞职后 , 他到一个真气运行研究所学习过道法和气功 , 后来 , 陈叔华有机会接触过这个研究所的老师 , “老师说姚玉祥还挺有悟性 , 是那届的班长 。 ”5月31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联系到该研究所的招生人员 , 该人员表示不认识姚玉祥 。
新京报采访人员获取的一份该真气运行研究所的“炼养之旅”招生材料显示 , “炼养之旅”会探访道士陈抟遗迹 , 陈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 , 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 。 值得注意的是 , 陈抟曾由宋太宗赵光义赐号“白云先生” 。
这或许对姚玉祥创立至道学宫后取笔名为“白云先生”产生了影响 。 2017年1月1日 , 姚玉祥在一篇名为《薪火相传之路》的文章中表示 , 自己取这个笔名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想做的事 , 很像陈抟当年所做的事 。
他曾在一篇《道家修炼如何入门》的文章中讲述修道经历 , 称《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对自己影响很大 。 他曾试过“炼气” , “真气会自己发动 。 行走坐卧 , 任督循环 , 都在转啊转 。 后来觉得 , 这么老转 , 不对劲 。 就强行抑制真气 , 不让它自行修炼 。 ”
修道的同时 , 姚玉祥开始撰写传统文化相关文章 。 一则知乎平台的截图显示 , 截至2015年4月 , 姚玉祥已经在知乎上回答了321个问题 , 写了62篇文章 , 内容涉及宗教、传统文化等 。 目前 , 姚玉祥在知乎的账号已被封禁 。
2015年10月 , 姚玉祥转战微信平台 , 创立至道学宫公众号 。 他在后来的文章中表示 , 创立至道学宫是为了“正本清源 , 复兴弘扬正统的华夏思想和文化” 。 至道学宫将主要关注先秦诸子学说 , “把道儒法讲完 , 后面再接着讲兵家 , 兵家 , 讲武经七书 。 ”随后 , 至道学宫一连发布了多篇《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系列文章 。
2015年末 , 传统文化爱好者成宏(化名)在微信中看到了至道学宫解读《道德经》的文章 , 很感兴趣 , 便点了关注 。 通过公众号页面底部“同道相承”的入口 , 成宏添加了白云先生助理的微信好友 , 随后被拉入了一个读者QQ群 。 分页标题
和成宏一样被吸引的读者还有不少 。 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 , 至道学宫的粉丝量快速积累 。 在成宏加入粉丝群两三个月后 , 第一个QQ群便满员了 , 随即开了二群、三群 。 最后粉丝群又转移至微信上 。
成宏主动申请加入了群管理团队 , 最多的时候 , 他管理着4个微信群 。 他表示 , 管理团队的工作包括发展更多的群成员、转发姚玉祥的文章 , 有时还要投诉或组团攻击与至道学宫观点不同的文章与聊天群 。
姚玉祥时常在群里发表一些个人言论 。 一位群友整理的2016年姚玉祥部分发言记录显示 , 姚玉祥曾称 , 人如果不传播自己的基因 , “那就是违背了天地之德” 。 他还称 , 养宠物、把宠物当家庭成员是“把人伦置于禽兽之下” 。 他认为 , 如果把城里人养的宠物都杀掉 , 把钱都用在农村的儿童身上 , “那么营养问题 , 教育问题 , 都解决了 。 ”
从2016年起 , 至道学宫的文章内容发生了变化 。 当年2月份 , 姚玉祥在一篇文章中表示 , 接下来文风将会发生转变 。 “经学的著述 , 会暂时放一放 。 对现实中 , 正在发生的事 , 则多一些关注和观察 。 ”
此后 , 至道学宫开始转向时评文章 。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 , 至道学宫发表了《日本病在癌变 , 日本已成无可救药的东亚病夫》、《中美之争 , 其实已经失去了悬念》、《美国已成最大僵尸经济体 , 离轰然倒下只等最后一击》、《G20 , 在撕裂与重生的十字路口》等多篇措辞激烈、风格偏激的文章 。
这些内容给至道学宫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和不菲的收益 。 在2017年元旦 , 姚玉祥在年度回顾文章中表示 , 2016年12月 , 公号阅读量已达到450万 , 估计2016年全年的文章阅读量达到几千万 。
李扬曾在2016年见过姚玉祥一面 。 彼时 , “穿长袍、头上簪子扎着发髻”的姚玉祥告诉他 , 自己现在平均每篇文章的打赏额超过万元 , 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 对此说法 , 新京报采访人员暂未采访到其他信源佐证 。
不过 , 今年1月 , 微信开通公众号文章付费阅读功能后 , 根据新榜统计 , 至道学宫仅凭借《对新世界体系的预言与展望》一文便获得71648元的收入 , 在1月15日至2月5日时间段中排名第二 , 远高于平均数3064元 。
开始公司化运作 , 同事互称同道 , 夏天不开空调
到了2018年 , 至道学宫正式开始了公司化运作 。 2018年4月 , 姚玉祥持股99%的上海典则成立 , 同年8月 , 上海典则全资控股的江苏攸同成立 。
新京报采访人员得到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 , 2018年 , 江苏攸同共有4个部门 , 分别为资源中心、内容中心、运营中心、北京子公司 , 共有员工17人 。
这些员工中 , 不少人是因为仰慕“白云先生”姚玉祥而来 。 曾担任内容负责人的陆浩(化名)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自己在2017年底看到了至道学宫的文章 , 认为其对传统文化解读得很好 , “打心底里崇敬他” , 后来看到至道学宫招人 , 便投了简历 。
虽然是内容负责人 , 但陆浩并不接触至道学宫上发表的文章 。 江苏攸同多名受访者均表示 , 至道学宫公众号由姚玉祥一人控制 , 别人无法登录 , 文章也是姚玉祥一人所写 , “姚玉祥看不上别人写的内容” , 陆浩说 。
陆浩所负责的 , 是做媒体矩阵 , 包括此次与至道学宫同时被封的韬略学堂、韬略学社等 , 以及搭建每个号的头条号、微博号矩阵 , “主要是做一些扩张性的外围工作 , 这些号也是以转发姚玉祥的历史文章为主 。 ”
当时在江苏攸同工作的李华(化名)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她在工作期间 , 主要负责在网上查阅传统文化相关资料 。 此外 , 姚玉祥写好文章后 , 会让她进行分段、校对等工作 , 然后再交给姚玉祥进行发布 。
在公司里 , 姚玉祥建立了不少规矩 。 多位员工表示 , 姚玉祥规定 , 员工对他不能称老板 , 而要叫“先生”;员工互相之间不能叫名字 , 而要称“同道” 。 分页标题
最让员工迷惑不解的是 , 在他们当时租用的办公地点里 , 姚玉祥不让安装空调 , 说古人是用冰来解暑的 。 在南京夏天最热的时候 , 姚玉祥让人用拖车拉来大冰块解暑 , 但效果不佳 。
这一特殊的习惯在姚玉祥曾经的一篇问答文章中可以寻得答案 。 他在文章中表示 , 空调是“虚邪贼风” , “夏天不养阳 , 还吹贼风伤阳 , 这样的生活 , 活不长 。 也不要吹电风扇 , 电风扇更邪恶 。 ”
虽然诸多规矩怪异 , 但公司里不少员工对姚玉祥信服得“死心塌地” 。 李华说 , 一些同事跟随姚玉祥 , “都觉得自己在救世 , 以天下为己任 ,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盲目崇拜 , 对白云先生更是当做信仰一样 。 ”
李华曾试探性地问过一名同事 , 是否觉得姚玉祥写的内容有些偏激 , 但“他说 , 先生说乱世要用重典 , 不写偏激点不能引起人们警醒 。 ”
开始公司化运作后 , 至道学宫体系进行了扩张 , 除了建立公众号矩阵 , 还开发了典则读书APP 。 陆浩需要负责典则读书的内容 , 他表示 , 典则读书APP面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 内容与至道学宫相比较为温和 , “对一些比较矛盾性、尖锐性的问题会规避一些 。 ”
李华也参与了典则读书APP的内容制作 , 包括古代先贤故事、中医养生等 , “叫我们写一些中药治病的小故事 , 可我们哪里懂医学啊 , (只好)东拼西凑 。 我一想到之后那些人看的治病良方是我这种啥都不懂的人写的 , 就良心不安 , 并且觉得网上的东西太不可信了 。 ”工作一两月后 , 李华便离开了 。
随后 , 李华们制作出来的这些内容会被录制成音频 , 在典则读书APP中上线 。 该软件主打中华经典书籍音频内容输出 , 包含日常学习、经典研习、文化通识和人生必修四类 。 普通用户只能阅读免费类书籍 , 只有以448元/年的价格开通会员后 , 才可以阅读会员专享类书籍 。 一位员工回忆 , 大概有几千人买了会员 。
不仅如此 , 至道学宫还开辟了更多的收入渠道 。 通过扫描至道学宫文末的二维码 , 新京报采访人员进入了一个名为韬略课程的产品页面 , 课程以音频朗读的形式进行 。 根据介绍 , 韬略课程主讲《素书》《鬼谷子》《孙子兵法》等内容 , 每期订阅价格为200元 。 此外还有新媒体写作训练营课程 , 订阅价格为999元 。
一位受访员工表示 , 韬略课程收入十分可观 , “大概卖了1000节课 , 有很多粉丝、员工也在帮着卖 , 因为卖一节课会有二三十元的提成 。 ”
线下发展受挫 , 曾想利用粉丝资源
2018年中下旬 , 至道学宫不满足于仅在线上发展 , 开始策划线下办学 , 并举办线下粉丝会 , 以招募拥有资源的合作者 。
当年6月 , 至道学宫公众号发布了《征集办学场地公告》 , 宣布未来会逐步开办从幼儿园到中学一条龙的规范全日制教学机构 , “最终的远期计划 , 也包括开办大学 。 ”
姚玉祥在当年9月份撰文称 , 至道学宫的产业落地第一步是办蒙学、办书院 , 最终目的是“让中华文明赢得全球文化产业的竞争 , 令传统文化恢复生命力” , 但力量有限 , 希望得到人才、资金、场地方面的帮助 。
当时 , 读者群内的粉丝们都看到了管理员发出的公告 , 希望有资源且有意向提供帮助的读者参加线下见面会 , 当面磋商这一项目 。 北京一位资深读者郭松(化名)报了名 , 他被拉到了一个“北京落地讨论群”内 , 并填写了一份报名表 。
报名表里不仅统计了读者的基本信息 , 还包括毕业院校与就职单位 , 以及社会资源、是否有合适的文旅项目场地、是否有管理经验、可支配时间状况等 。 陈叔华表示 , 全国有超过900名至道学宫的读者报名参加线下见面会 。
当年11月10日 , 郭松所在的北京地区“同道读书会”召开 。 他回忆 , 会议在一家茶楼举行 , 现场参会人数约有四五十人 。 有的人身着汉服 , 有的人自称是企业高管 。 分页标题
上午 , 至道学宫工作人员介绍对项目的构想 , 提出打造北京文化(000802,股吧)枢纽 , 作为至道学宫的粉丝线下活动场所、社交聚会场所等 。 下午 , 参会读者分组讨论 , 分享各自能为至道学宫带来哪些资源 。 郭松记得 , 参会者都在讨论资源置换、商业模式等 , 有位餐饮业老板提出想与至道学宫合作开设国学主题的餐馆 。
这场见面会结束后 , 至道学宫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筹备工作 。 新京报采访人员获取的一份聊天记录显示 , 11月24日 , 一位工作人员在北京落地讨论群内发布股权招募通告 。 称北京文化枢纽项目选址崇文门 , 将开放20%的股权 , 融资300万元 , 投资门槛为每人最低10万元 。 这笔费用将用于文化枢纽项目的租金及装修 。
随后 , 姚玉祥在群内称 , 要将股东总人数限定在50人以下 , 以规避非法集资 。 后来 , 还有一位工作人员设计了一套“军功制”的奖励体系 , 根据志愿者的表现给予积分 。 积分会在公司正式成立后转换为相应的职级 。
然而 , 这一设想并未成功 。 一份聊天截图显示 , 12月7日 , 姚玉祥宣布开除两名运营中心的员工 。 此后 , 文化枢纽项目没有再传出新声音 。
一位参与北京项目的工作人员李凯(化名)对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 , 项目未能成功的原因 , 一方面在于参与者缺乏经验 , 不知道如何推进 , 且环境并不成熟 , “没有教材、没有场地、没有教师 。 后来大家觉得就算了 。 ”另一个原因是发现项目团队中有人试图借此敛财 , “有些人抱着圈钱目的进来 , 担心项目被小人利用 , 觉得没必要冒险 , 就停了 。 ”
李凯称 , 由于项目没有做起来 , 并没有人正式出资 。 而在筹建过程中产生的花费 , 参与者都以AA方式分摊 。 由于北京项目受挫 , 后续其他地区的落地项目也没有做起来 。
6月1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再次拨打此前所联系的姚玉祥电话 , 但语音提醒手机已关机 。 此外 , 采访人员也尝试联系天眼查显示的江苏攸同法人代表、执行董事姚鹏 , 及其他多位公司在职员工 , 上述员工均对此事不予回应 。
A10-A11版采写/新京报采访人员 海阳 实习生 赵翔 卓曼曼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