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广德元年 , 刚一入冬 , 吐蕃军几乎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攻陷了长安 , 迫使唐代宗逃往陕州 。 而担任“判元帅行军司马”一职的程元振 , 则受到弹劾 , 政治生命就此画下句点 。
轻易丢失首都的军事挫败 , 让程元振彻底失势;宰相元载开始兼任“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之位 。
与此同时 , 宦官鱼朝恩 , 及其管辖之下的神策军 , 也在皇帝东逃陕州之际 , 踏入了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 。
鱼朝恩是先帝旧臣 , 素来在外监军 。 曾在唐肃宗乾元元年至二年春季 , 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的身份 , 参与九节度使围攻相州的战役 , 名冠一时 。
乾元二年春 , 帝国军围攻相州城失败以后 , 诸军各自退却 , 鱼朝恩则随神策军退保陕州 , 继续履行监督之职责 。
神策军 , 本是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成立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的戍边部队 。 当唐代宗逃往陕州避难时 , 鱼朝恩便凭此批驻陕军队 , 前往护驾勤王 。
可见 , 鱼朝恩是唐肃宗留下的旧人 , 而神策军则是边军 , 两者本与唐代宗渊源不深 , 但在广德元年的危局中 , 鱼朝恩与神策军的到来 , 对大唐帝国而言 , 不啻是雪中送炭 。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唐代宗剧照
鱼朝恩和神策军 , 既可解“近渴” , 又是长虑却顾之术
唐代宗任用鱼朝恩与神策军 , 并不只是个“狗急跳墙”的权宜之计 。 事实上 , 若环顾当时帝国的险境 , 即可看出代宗重用鱼朝恩 , 并培植神策军的决定 , 是相当明智的 。
环顾代宗当时 , 打了近八年的安史战争 , 才刚在广德元年春季暂告一段落 。 战争中 , 帝国除了失去叛乱的河北诸镇地区 , 自“安史之乱”开战以来 , 帝国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等边镇兵马屡屡内调 , 并在战争中受到损耗 。
受此影响 , 帝国西北方的边防出现缝隙 , 吐蕃军已趁隙侵没帝国西北边数十州 。 帝国境内沦为战场的地区 , 受到直接破坏;没沦为战场的地区 , 也多多少少被征调人力、物力 。
更由于帝国以“投降为名、和平协议为实”的方式结束战争 , 致使河北几大节度使依旧强硬 , 帝国仍必须在东线驻军 , 消耗国力 。
一场大战已令帝国力竭 , 喘息未定 , 吐蕃军又接踵而至 。 因此可以说 , 汇聚数年来唐帝国的衰退与唐吐战争的结果 , 才有了广德元年的入侵 。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唐代宗剧照
此刻 , 皇帝直属的禁军无力阻挡吐蕃军的入侵 , 而帝国倚重的几支军队 , 则难以召集 。 在此危局中 , 神策军的出现 , 自是皇帝求之不得的事情 , 可一解帝国燃眉之急 。
不过 , 帝国虽能渡过广德元年的危机 , 但战后的危局仍在 。
因此 , 帝国极需一支直属于皇帝、具备即战力、比以往禁军更强大的军队 , 来支撑帝国再兴的伟业 。
“安史之乱”以来 , 帝国多年倚重的是朔方军 , 但帝国对朔方军的猜忌 , 和朔方军几次充满疑问的叛乱事件 , 都令帝国与这支劲旅产生嫌隙;反观神策军 , 则几经战阵、颇有勋功 , 还有富有军事经验且出身宦官、仰赖皇家的鱼朝恩 , 来确保这支军队的忠诚 , 恰好符合帝国的需要 。
于是乎 , 神策军被唐代宗带入长安后 , 便逐步扩充成直属天子 , 又兼有禁军、中央军与边军的军事组织 。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唐代宗剧照
鱼朝恩何以走入帝国权力中心?
也许 , 神策军与鱼朝恩有多年的从属关系 , 使得代宗最初运用神策军的同时 , 不便换掉鱼朝恩 , 但是渡过广德元年的危局以后 , 皇帝固然可以保留神策军在京服役 , 且不必放任神策军在鱼朝恩手上扩张 。分页标题
然而 , 在帝京组建大军一事 , 如果不能交给可信任的人物负责 , 恐怕是自寻死路 。 与其曲意奉承那些不能信任的人物 , 任其坐大而吞噬自身 , 或因其无能牵连自己 , 不如交给宦官鱼朝恩 。
因此 , 以神策军为中心组建天子嫡系部队 , 并交给鱼朝恩负责 , 恐怕还是皇帝考量鱼朝恩的忠心、组织能力与军事经验的结果 。
从结果来看 , 鱼朝恩在广德元年冬至代宗大历五年春 , 担任神策军进京后第一代执掌者的所作所为 , 尚属成功 。
在此期间 , 神策军不但吸收了一些有战场经验的外镇将士扩充实力 , 还在鱼朝恩的策划之下 , 于大历四年接管了一批长安西、北方的军镇 。 这让神策军正式“出了圈” , 跨出了禁军的范畴 。
这些政策 , 并不只是基于鱼朝恩的私利 , 也符合帝国所需;也因此 , 在鱼朝恩失势被杀后 , 这些办法仍被保留下来 , 甚至被发扬光大 。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唐代宗剧照
鱼朝恩“威胁”皇帝以致被杀 , 是真的吗?
大历五年 , 鱼朝恩被唐代宗诛除 。
对于鱼朝恩的死 , 史书上指控是鱼朝恩“威胁”皇帝 , 才逼得皇帝在百般困难中费尽心机 , 将其诛杀 。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 , 很难有什么政治关系 , 能跳脱竞争与合作 。 掌权的鱼朝恩固然会对皇帝产生“威胁” , 但问题是 , “威胁”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翻开史书 , 细察鱼朝恩之死 , 如果说鱼朝恩骄横到连皇帝都要忍让 , 那为何大历五年春 , 有人提醒鱼朝恩皇帝似乎有异时 , 鱼朝恩会感到“疑惧”?若非鱼朝恩顾忌皇帝 , 又何以皇帝对其“恩礼日隆” , 可令其感到“自安”?
事理纠结 , 难以决断 。 对此 , 与其在种种“皇帝与宰相必须绞尽脑汁才能除掉鱼朝恩”的故事中打转 , 并借此抨击宦官干政的不是 , 不如回归权力的“天平”来看 。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韩信剧照
鱼朝恩 , 可以被称为是协助唐代宗于广德元年以后“中兴”的“功臣” , 那么 , 对于功臣之死 , 就不应忘记韩信对“狡兔死 , 良狗亨;高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一语的感叹 , 更不能忘记“功高震主”的道理 。
自广德元年以来 , 鱼朝恩在长安领导神策军六年有余 , 神策军已渐去边军性格 , 转型为天子嫡系部队 。
相对于广德元年皇帝出逃的窘况 , 帝国的形势已稳定许多 , 在此情况下 , 鱼朝恩的必要性渐渐地淡化 , 皇帝的眼光或许因而开始看见了鱼朝恩权力“过大”的问题 。
想想 , 如果说唐肃宗担心封了宰相的郭子仪与李光弼恐将无官可加 , 那么又何尝不会担心在永泰二年已位居高位——开府仪同三司、兼右监门卫大将军、仍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知内侍省事、内飞龙闲廐使、内弓箭库使、知神策军兵马使、上柱国、行内侍监 , 判国子监事 , 充鸿胪礼宾等使 , 封郑国公 , 食邑三千户——的鱼朝恩 , 将无官可加?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唐肃宗剧照
当某些臣子“权力过大”时 , 皇帝或别的臣子就会想裁抑之 , 嫌隙遂生;而对那些握权多年的臣子 , 要被罗列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罪名岂不容易?
此番道理 , 对朔方名将、中兴功臣郭子仪、李光弼如此 , 对宝应元年失势的李辅国如此 , 对于大历五年被杀的鱼朝恩来说 , 也是如此 。
即便是被认为协助诛除鱼朝恩并接掌大权的宰相元载 , 随后也被视为“志气骄溢 , 弄权舞智 , 政以贿成 , 僭侈无度”的权臣 , 而在大历十二年被皇帝赐死 。分页标题
约莫百年以后 , 帝国的一位节度使留下“国家喜负人”的感叹 , 不知道出多少人臣内心的苦楚?

玲珑文史|唐代宗与神策军:在权力“天平”上,鱼朝恩只是个被弃的“砝码”
本文插图
唐代宗剧照
玲珑说
在权力“天平”上 , 曾赐予鱼朝恩的权力 , 在他死后被四分五裂;神策军辗转由几位“常人”手中统领 , “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一职一时间后继无人;而被视为后继掌权者的宰相元载 , 终究只是个没有直接领兵的宰相 , 只能仰仗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与几纸文书打他的天下 。
元载这个“宰相” , 似乎更像是个“家奴” 。 换言之 , 元载掌权 , 本身就是分化鱼朝恩权力的成果 。
此后 , 唐代宗似乎不再愿意让拥大权的人物来兼掌神策兵权 , 继鱼朝恩后接掌神策军的武人们 , 虽说是“广德功臣” , 但身份低贱、能力有限 , 难登权力中枢 , 只能潜心效忠皇帝 。
而与宦官鱼朝恩结下不解之缘的神策军 , 自此伴随着大唐帝国一步步走向衰亡 , 渡过此后百多年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