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转变“听话听音”的敏感思维,减少痛苦和抑郁


导读
精神障碍往往跟功能不良性的思维或认知关系密切 , 而个性中的敏感往往是思维或认知问题的体现 。 患者学会留意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过于敏感 , 才能有机会发现和转变那些让自己陷入抑郁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功能不良性思维 。
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有很多共通之处 , 这让我们在某些方面很容易相互理解 , 不管我们生活在哪个地方或者属于哪个种族 。 此外 , 任何一个人也会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模式或思维惯性 , 这跟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生活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有关 , 特别是跟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养育方式和教育有关 , 这种独特之处增加了思维模式的多样性 , 有时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难度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转变“听话听音”的敏感思维,减少痛苦和抑郁
本文插图
一些人在人际交往时会非常敏感 , 非常在意别人的情绪变化、表情或眼神等 , 当人家的回应或者情绪变化背离自己的预期时 , 很容易就觉得是自己出了问题 , 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一定是自己哪里得罪了对方 , 对方才会这样的 。 由此情绪低落 , 陷入自责、自我反思的痛苦之中 , 甚至会感觉此后的一切都会不顺、不如意 , 并因此影响到生活或者生活的某些方面 。
也有一些人 , 当发现人家的回应或者情绪变化背离自己的预期 , 就会异常愤怒 , 觉得他凭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哪点儿对他不够好?他就不应该如此对我等等 , 怒火中烧 , 跟人发生激烈争执 , 甚至迁怒于周围人 。 无论当事人出现的是上述两种情绪、行为反应中的哪一种 , 或者出现其它的情绪反应 , 毫无疑问跟当事人当时脑海中闪现出来的想法或者画面有关 , 这就是认知理论强调的 , 自动化思维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或者生理反应 , 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 自动化思维就是一个人遇到事件或处于特定情形中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的想法或画面 , 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一样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转变“听话听音”的敏感思维,减少痛苦和抑郁
本文插图
我们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毫无疑问跟我们的自动化思维有关 , 如果我们罹患抑郁的话 , 就更容易把别人的反应跟自己的过错联系起来 , 甚至认为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我们造成的 , 这样的思维模式属于揽责上身 。 如果在此基础上 , 去猜测对方的所谓真实意思或者隐含的含义 ,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话听音了 , 认为对方一定是对自己不满意或者传达了什么深层的负面意思的话 , 这种思维就属于“读心症”的认知歪曲了(即能够读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 这不同于精神病性症状的“读心症” , 后者是对方能够知道我的内心想法或意图) 。
当然 , 在没跟对方核实的情况下 , 不能排除我们造成的可能性或者我们的内心解读是正确的 , 但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来解释对方的反应呢?比如 , 对方当时心情不好 , 无论谁在那个时候找他 , 他都会以这个态度对待;又或者 , 对方习惯性的反应跟我们的预期就是不一样 。 如此拓宽思路想下去的话 , 才有可能发现对方的表情变化、眼神或回应不见得就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 如果学着这样提醒自己 , 是否可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少一些敏感、从而少一些痛苦和抑郁呢?
如果你比较敏感 , 恰巧罹患了抑郁 , 当您留意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时的情绪变糟、郁闷、烦躁、自责或内疚时 , 可否学着提醒自己别太过敏感?提醒自己是否又在揽责上身或者听话听音了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来解释他们的言行呢?试试这样多加练习之后的不同体验?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转变“听话听音”的敏感思维,减少痛苦和抑郁】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转变“听话听音”的敏感思维,减少痛苦和抑郁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作者简介:
李献云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三科 主任医师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
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 , 200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 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
主管和负责多项国际国内合作课题 , 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 在国内外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所著论文“北京50家综合医院非心理科病人重性抑郁发作者的特征”获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5年学术会议大会交流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0期发表的《农村地区综合医院诊治的自杀未遂病人的特征》获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学术论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