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何进、袁绍谋诛宦官 , 此乃三国之始 , 但是这一件事充满了蹊跷之处 。
用一句话叙述就是:各怀鬼胎 。
一、西园八校尉
事情要从西园八校尉说起 。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 , 汉灵帝设置了西园八校尉 , 分别是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 小黄门蹇硕总管各军 , 而汉灵帝刘宏自称无上将军 , 直接统领蹇硕 。 刘宏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 所以在南北军之外弄了一支自己直接掌握的军队 。 在黄巾起义的大背景下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 , 是很正常的 。
而随着这一军事体制的建立 , 刘宏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随之浮出水面 , 那就是接下来谋诛宦官和董卓进京整个事件的核心问题:谁当皇帝?
刘宏有两个儿子 , 一个是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何皇后所生的刘辩 , 一个是王美人所生的刘协 。 何皇后虽然受宠 , 但刘宏却不喜欢刘辩 , 而喜欢刘协 , 想立他当太子 , 但是何进是最高的武职大将军 , 位高权重 , 因此刘宏并没有公开立下太子 。 西园八校尉的设立 , 其实就是在分何进的军权 , 为刘协即位做准备 。
果然 , 到了189年4月 , 刘宏死了 , 死前向蹇硕托孤 , 让其辅助刘协登上皇位 。 刘宏认为西园军在蹇硕掌握之中 , 有足够的能力制住何进 , 帮助其爱子刘协登上皇位 。 但是刘宏忘了一点 , 宦官只不过是皇帝的家奴 , 他们权势的根源完全在于皇帝本人 , 一旦宦官们依附的皇帝不在了 , 这些宦官也就没有什么能量了 。 这也是文人集团长期以来掩盖的真相 , 他们都称汉末士人集团与宦官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 而士人集团自然是正义的一方 , 宦官集团是邪恶的代表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刘宏没死 , 蹇硕有非常大的权势 , 因为他背后是皇帝 。 可当刘宏死了 , 蹇硕不过就是那只老虎身前的狐狸 。
蹇硕是忠于刘宏的 , 他准备先弄死何进 , 然后扶刘协登基 。 但其他人不一样 , 蹇硕的同类 , 其他的家奴需要一个新的主子 , 在当时的情况下 , 宫中地位最高最有权势的自然是何太后 。 直接投靠何太后不好么?可以轻易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 干嘛要冒风险去拥立刘协?就算成功了 , 自己还是那个家奴 , 不会有任何变化 。 于是蹇硕被自己的同类迅速出卖 , 遭到何进的反杀 。 至此何进大获全胜 , 刘辩顺利登基 , 成为大汉帝国的新皇帝 。 这个就是核心问题 , 这一胜利 , 不是外戚集团对宦官的胜利 , 也不是士人集团对宦官的胜利 , 而是争夺皇权的胜利 , 本质上是刘辩当皇帝还是刘协当皇帝的问题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认识不到这一点 , 所有的事情是理不清的 。 这是核心问题 。 政治斗争 , 核心问题就一个 , 权力问题 。 放在那个时候 , 就是谁当皇帝的问题 。 不从主线着手 , 自然就跑偏了 。 所以三国史必须从189年5月 , 何进杀蹇硕说起 。
二、谋诛宦官
当刘协登基 , 蹇硕被杀 , 何进已经获得了全面胜利 。 刚才就说了 , 分析政治斗争 , 就是着眼于权力问题 。 刘辩即位 , 何太后临朝称制 , 何进手握朝政大权 , 皇权和相权已经结合在一起 , 这对何进来说是个完美的结果 。 何进手中权力的基本盘来源于皇权 , 没有何太后和自己的外甥刘辩 , 何进是不会有狗屁权力的 。 反过来说 , 何太后和刘辩孤儿寡母 , 他们的倚靠是何进 , 没有何进 , 刘辩的皇位坐不稳 。
而对宦官来说 ,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 , 是皇权的附庸 , 皇帝经常性使用宦官的力量来平衡群臣 , 有何太后、刘辩才有他们 , 何太后和刘辩倚靠的对象 , 正是他们依附的对象 。 一句话概括:其实 , 何进的基本盘是宦官 。 宦官和何进并不对立 , 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分页标题
何进之前的那个大将军窦武 , 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清 , 他以为士人才是他的基本盘 。 当然了 , 窦武的情况又和何进不一样 。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 我们这里就不讲了 。
杀掉蹇硕后 , 何进的权力已经达到顶峰 , 做为酬劳 , 积极和何进合作 , 并出谋划策的汝南袁氏中的袁隗晋位太傅 , 与何进一起录尚书事 。
可是非常显然 , 袁氏对这个酬劳是不满意的 。 袁绍不停在何进耳边忽悠:把宦官杀光!把宦官杀光!把宦官杀光!从此你就名垂青史了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袁绍这个建议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 何进已经大获全胜 , 为什么还要把宦官全杀完?凭什么?历史学家解释 , 这是士人对宦官集团的复仇 。 两个字 , 扯淡 。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 , 是皇帝对付大臣的武器之一 。 现在何进已经大获全胜 , 剩余的宦官其实已经紧紧围绕在何太后和新皇帝周围 , 也就和何进结为政治同盟了 。 在全面获胜的情况下 , 何进的谋主袁绍却劝何进杀光宦官 , 居心叵测 。
这是在剪除皇帝刘辩、何太后、何进自己的羽翼 , 事实上意图就是架空皇权 。
但是在汉朝所有的大将军中 , 何进是最蠢的那一个 , 他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一个杀猪的 , 是体会不到士人集团的阴险的 。 杀光宦官 , 就是清除掉汉少帝刘辩、何太后的家奴 , 也就是清除掉何进权力的底层基础 。 何进不懂这一点 , 他以为士人都是好人 , 代表着传统的道德名教 。 事实是胜利还没来得及庆祝 , 士人集团已经准备架空何进 。 没办法 , 你何进是杀猪的 , 是从社会底层上来的人 , 人家根本没瞧得起你过 。
何进居然认可了袁绍的主意 。 但是何进主持朝政多年 , 基本的程序问题还是懂的 。 杀宦官 , 何进说了不算 , 这个问题何进要是敢做主 , 这叫谋反 , 必须由宦官的真正主子何太后来决定 。 袁绍这帮人对于公然谋反这一点 , 也没这个胆 , 所以对请示何太后这一节 , 没有人有意见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但是何太后没何进那么傻 , 自己的家奴为什么要听外人的话 , 把他们全部杀掉?以后使唤谁去啊 。 何太后当然不同意 , 一句话就顶了回去:大哥你把宦官杀光 , 难道我这个太后天天在宫里和这些士人面对面?
何太后一点都不傻 , 这些宦官是我的家奴 , 我吃饱了没事干 , 把自己家奴杀光!脑子秀逗了?
见何进受阻 , 袁绍等士人又给何进出了一个坏主意:“把四方的猛将招来京城洛阳 , 以武力威胁何太后 。 ”何进一听 , 觉得太好了 。
这个主意向来被认为是馊主意 , 曹操的话是经常被拿来点评用的:“阉竖之官 , 古今宜有 , 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 , 使至于此 。 既治其罪 , 当诛元恶 , 一狱吏足矣 , 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 , 事必宣露 , 吾见其败也 。 ”
当时的曹操不过是袁绍的小跟班 , 地位很低 , 何进也看不上他 , 不在参与机密事的幕僚中 , 曹操说这句话 , 是因为别人告诉了他袁绍的主意 。 曹操这句话没错 , 但限于曹操当时的地位和获取的信息量 , 他根本不知道这不是馊主意 , 而是坏主意 。
曹操的话一点都没错啊 , 要对付这时的宦官 , 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么?整个京城洛阳都在何进的掌握之下 , 他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解决问题 , 为什么要用最危险的办法 , 召集外兵 , 威胁何太后呢?
因为袁绍这个主意正对了何进的脾胃 , 何进是蠢 , 但他还是知道自己的权势地位全都来自于妹妹的 , 和妹妹翻脸 , 那是万万不行的 。 所以让外军进京 , 让自己妹妹感受下真实的压力 , 自己可以从中扮演好人 。 这正合何进心意 。 这个时候的何进 , 满脑子就一件事 , 宦官要杀 , 但妹妹不同意 。分页标题
而袁绍会提出来这个主意 , 奥妙全在于一个人 , 董卓 。
何进、袁绍所谓的召集四方猛将 , 其实也没多少人 。 一个是原并州刺史丁原 , 何进、袁绍让他进驻河内 , 与洛阳隔河相对 , 放火闹事 , 扬言要诛杀宦官 。 这个丁原呢 , 其实和他手下的主簿吕布一样 , 是个反复无常之徒 。 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 这句话确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 当初汉灵帝设立西园军的时候 , 丁原是积极响应者 , 其手下大将张杨、张辽都投身西园军中 , 成为中级军官 。 响应汉灵帝其实就是响应蹇硕 , 具体招什么人 , 这种小事 , 汉灵帝是不会管的 。 这是丁原投靠蹇硕的进身之阶 。 让丁原没想到的是 , 没到一年 , 蹇硕就被何进宰了 。 不过丁原是个聪明人 , 马上投靠了何进 , 甚至得到了何进的信任 。
一个是东郡太守桥瑁 , 命他进至洛阳的东大门成皋 。
一个是并州牧董卓 , 可是在对于董卓这个问题上 , 何进不同意袁绍的意见 。 何进脑子虽然缺根弦 , 但是再傻的人 , 对于自己手中权力不能被侵犯这一点 , 还是懂得的 。 董卓之前的违抗诏令以及任免事宜 , 都是何进处理的 。 你袁氏想把自己手下门生故吏中掌握军权的董卓弄来洛阳 , 这是动了何进的蛋糕 , 何进自然会有警惕 。 于是何进反而给了董卓一纸命令:从河东郡到关中的上林苑去 。 意思就是让董卓往西去 , 滚得越远越好 , 更是让董卓置于正在关中的名将皇甫嵩的监视之下 。
除了以上三人 , 何进还派出多人去各地招募士兵 , 史籍记载的就有五人 , 包括当时还在跑龙套的刘备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这下该袁绍着急了 , 其他人怎么样 , 袁绍可以不管 , 袁绍想要的就是董卓 。 当初 , 董卓因事被罢官 , 司徒袁隗征他为掾吏 , 成为袁隗的门生 , 在袁隗的扶持下 , 董卓一路高升 , 分别出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 一句话 , 袁隗对董卓有再造之恩 。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 但是手握军权的却没什么人 , 现在要撬大将军何进的后花园 , 没有兵 , 那可不行 。 京城的兵力全在何进掌握之中 , 那么把袁氏门生故吏中威望卓著的猛将董卓招来 , 在袁绍看来这是不二的妙计 。
于是 , 袁绍不顾何进的命令 , 私自招董卓向东进兵
所以古人对此事的评论中 , 只有王船山一语中的:袁绍包结祸心 。
三、八月之变
本来洛阳发生的事和董卓一点关系都没有 。 中平四年(187年)春 , 凉州耿鄙奉命率军讨伐韩遂 , 结果手下的军司马马腾中途率军投奔韩遂 。 随后 , 韩遂和马腾拥戴王国为首领 , 进军汉阳郡 。 中平五年(188年) , 王国率领凉州叛军进犯三辅 , 包围了陈仓县 。 于是刘宏命皇甫嵩为左将军 , 董卓为前将军 , 率军救援陈仓县 。 陈仓战后 , 刘宏改命董卓为少府 , 董卓以属下士兵挽留为由拒绝受命 , 并上书要求继续担任前将军 。 于是刘宏再次改命董卓为并州牧 , 这次董卓很满意 , 带着五千骑兵去上任了 , 可是才走到河东郡 , 董卓又找了个借口不走 , 一直屯军在河东 。
189年7月左右 , 董卓得到袁绍私下召唤后 , 开始向洛阳进军 。 董卓以前的行为叫抗旨不遵 , 现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 古时候 , 外军不奉诏书向京师进军 , 这叫谋反 , 是要诛九族的 。
听到董卓私自进军 , 何进赶紧命令种劭前去董卓那 , 命他回河东防备于夫罗 。 董卓阳奉阴违 , 等种劭离开后 , 一边继续前进 , 一边上书:士兵们都不愿意去河东郡对抗于夫罗 , 一个个对宦官们咬牙切齿 , 所以我不得不来洛阳了 。
当董卓一路行进至洛阳城西时 , 何进再次让种劭去命令董卓退军 。 两人吵了半天后达成一致 , 董卓向西退军至洛阳城西30里的夕阳亭 。 董卓并不傻 , 他虽然和袁氏暗中勾结 , 但知道自己不能再前进了 , 再前进那就是真的谋反了 , 自己怎么处置 , 这是个天大的难题 。 对于袁氏来说 , 董卓屯军夕阳亭 , 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 , 万一洛阳城中有事 , 董卓的骑兵可以迅速赶到;而且董卓确实不能再前进了 , 董卓这个棋子对袁氏来说是个缓招 , 是将来对付何进用的 , 不是对付宦官的 , 用不着现在就赶到洛阳 。分页标题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最愚蠢的人自然是何进 , 董卓率外军进军洛阳 , 直接可以定性为谋反 , 结合当时的情况 , 何进应该立即对袁氏的袁隗、袁绍、袁术这帮人起疑心 , 加以防备 。 可是董卓进军并屯军夕阳亭的消息对于洛阳来说 , 无异于一次地震 , 一时间流言满天飞 , 何太后和宦官们被吓到了 。 何太后让各种中常侍、小黄门都停职出宫 , 回家待命 , 只留下与何进关系好的宦官在宫中 。 而何进的愚蠢就表现在此 ,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让妹妹何太后同意杀掉宦官 , 同时又不和妹妹翻脸 。 洛阳城中的情况让他感觉找到了说服妹妹 , 解决问题的钥匙 , 他居然改变了自己不让董卓东来的初衷 , 开始装起好人 , 跟宦官们说:“天下汹汹 , 就是因为诸位 , 如今董卓马上就要到了 , 诸位何不早点告老回乡呢?”
但是 , 如果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 不符合袁氏的初衷 , 他们的野心大得不得了 。 袁绍再三劝何进动手杀宦官 , 何进始终不听 。 于是袁绍再次伪造何进命令 , 下令各州郡捉拿宦官的亲属 。 何进本来想装好人 , 袁绍这一手直接把他推到了和宦官的对立面 , 于是宦官认为是何进想弄死他们 , 事情就此激化 。
在袁绍的再三忽悠下 , 何进终于下定决心 , 进宫面见何太后 , 劝妹妹诛杀宦官 。 不料 , 因为袁绍的挑拨 , 宦官们也已对何进有了防备 , 偷听了何进兄妹的谈话后 , 张让等人先下手为强 , 杀掉了何进 , 并关闭宫门 , 矫诏命樊陵任司隶校尉 , 许相任河南尹 。
让何进和宦官自相残杀 , 本来就是袁氏的计划 。 现在事情发生变化 , 何进先被宦官杀掉 , 更让袁氏大喜过望 。
混乱中 , 先是何进的部曲将领吴匡、张璋和虎贲中郎将袁术联手强攻南宫门 。 随后何进的同父异母弟何苗和袁绍一起率军进驻朱雀阙下 , 将没能进宫的宦官赵忠等人全部杀掉 。 接着 , 吴匡等人蛊惑军心说 , 何苗与宦官同谋 , 于是又和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联合 , 一起进攻何苗 , 把他杀掉 。 至此 , 袁氏的幕后之手袁隗出现在前台 , 与袁绍一起矫诏把樊陵、许相骗来杀掉 。 “德高望重”的袁隗出场后 , 兵变的指挥权就此集中在袁绍之手 。 27日 , 袁绍指挥部队攻破南宫门 , 开始大肆诛杀宦官 。 至28日 , 南宫的宦官已被杀2000人之多 , 并继续攻打北宫 。 张让、段珪等人见情势不妙 , 遂挟持刘辨、刘协等人从谷门向小平津逃去 , 被卢植追上 , 张让等人痛哭流涕 , 向刘辨跪拜:“老臣要死了 , 天下必大乱 , 请陛下保重!”说完就跳入黄河自尽了 。
四、董卓进京
一切看起来似乎尘埃落定 , 但并没有结束 。 8月27日晚 , 屯军夕阳亭的董卓“见”洛阳城中火起 , 知道发生了重大变故 , 于是率军向洛阳城赶来 。 8月28日晨 , 董卓进至洛阳城西时 , 又“得知”汉少帝刘辩在城北的北邙山中 , 于是迅速挥军北上 , 抢到了救驾的大功 。
当董卓以擎天保驾的大功臣自居 , 将皇帝带回洛阳城后 , 就发生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事 。
先是负责洛阳城防的执金吾丁原被自己的手下吕布杀死 , 而吕布率丁原旧部投靠了董卓 。 接着 , 董卓考虑自己兵马仅3000人 , 不足震慑京师 , 于是行诡计 , 晚上让部队出城 , 白天再大张旗鼓而来 , 让人误以为凉州军队大规模赶到 。 随后 , 董卓在显阳苑被拜为司空 , 一下子位列三公 。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 , 董卓进洛阳仅3天 , 也就是8月30日 , 他就在显阳苑召集群臣 , 要废掉汉少帝刘辩 , 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 仅仅3天 , 就行废立大事 , 董卓哪来的胆子 , 哪来的实力?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 八月之变的主谋袁氏 , 袁绍在与董卓激烈争论后 , 居然逃出洛阳 。 而没有参加集会的太傅袁隗居然同意了董卓的废立主张 。分页标题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9月1日 , 董卓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 , 立刘协为皇帝 , 即大家都熟悉的汉献帝 。 9月3日 , 董卓毒死何太后 , 并杀掉何进的继母舞阳君 。
接着 , 董卓又改任太尉 , 并领前将军事 , 加节传斧钺虎贲 。
很快 , 董卓再次改任 , 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 入朝不趋 , 剑履上殿 , 完全掌握了朝政 。
是不是很奇怪 , 仅3000兵马进洛阳的董卓 ,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全控制了朝政 , 并且还废立了皇帝 。 八月之变的主谋、胜利者 , 原本应该控制整个洛阳城的袁氏 , 但在董卓面前不堪一击 , 直接落败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得从宫廷政变四要素说起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宫廷政变的成功 , 有四个要素:
(一)控制住城门 。 这一点上袁氏有安排 , 名将朱儁被任命为城门校尉 , 负责洛阳十二门中除了平城门之外的其他十一个门;侍中杨奇任卫尉 , 负责洛阳正南的平城门;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 , 所部并州军代替北军负责洛阳城的城防 。 这是一道双保险 , 城门和军队都在袁绍掌握之中 。
(二)控制住武库 。 所谓武库就是兵器库 。 不过这一点在这次政变中没问题 。 因为参与者都是正规军 , 情况和司马懿后来那次是完全不同的 。
(三)控制住宫门 。 自董卓进军洛阳吓到何太后和宦官们后 , 袁氏趁机忽悠何进 , 以袁氏的嫡子袁术为虎贲中郎将 , 率军代替宦官中持兵器的黄门 , 负责宫门的防务 。
(四)控制住皇帝 。 当时的皇帝刘辩还是小孩 , 不同于成年皇帝 , 因此控制住宫门和城门后 , 皇帝已经插翅难飞 , 更何况他还安排了尚书卢植在宫中 。
从宫廷政变的角度来说 , 袁绍的谋划已经万无一失了 。
可是这次宫廷政变 , 袁绍虽然获胜 , 但其实是失败了 , 因为皇帝刘辩跑出城去了 , 逃到了北邙山 。 皇帝都跑出去了 , 这个政变还成功什么呀 。 政变的核心就是要控制住皇帝 , 但是他居然让皇帝跑了 。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故事?
五、黄雀在后
董卓能够迅速上位 , 关键原因就在于他抢到了擎天保驾的大功 , 他在北邙山接到了皇帝 , 将其带回了洛阳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但是皇帝怎么会跑出去的?远在三十里外的董卓 , 怎么会知道皇帝在北邙山的?
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 , 所有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
首先来看皇帝是怎么跑出去的 。 史籍记载得很清楚 , 皇帝是从洛阳的北门——谷门跑出去的 。 谷门是谁负责的?朱儁 。 他不放行 , 皇帝绝对出不去 。 有人要说了 , 皇帝的命令他敢不听?都敢政变了 , 还会在乎你一个小皇帝的所谓命令?
皇帝从北宫逃出 , 一直到谷门还有一段距离 , 这个区域是谁负责的?丁原 。
那么事情就开始明朗了 , 朱儁、丁原和董卓同谋?
先不要急 。
8月27日晚 , 董卓率军向洛阳赶去 , 在城西突然“得知”皇帝在北邙山 , 于是转为北上 , 接到了皇帝 。 情报之准确 , 几乎达到了现代的通信水平 。 董卓怎么会知道皇帝在北邙山的?当然是有人告诉他的 。 那么这个人是谁?
董卓在洛阳城中是有内应的 , 一个是袁绍 , 董卓本来就是袁绍计划中的一部分 , 是袁绍私下招来的;还有一个自然是他的弟弟董旻 。 但是这两个人都不可能告诉董卓皇帝在北邙山 。 袁绍不会告诉 , 而且他也不知道 , 而董旻是因为不知道(此处指27日晚刘辩刚刚逃出去的那个时间节点) 。 在当时乱军之中 , 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皇帝在北邙山的只有一个人 , 城门校尉朱儁 。 他是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人 , 他知道皇帝从谷门出去了 , 而洛阳城北就是北邙山 , 这是很容易判断的 。分页标题
八月之变是从25日开始的 , 城里早就杀来杀去乱糟糟了 , 可是董卓一直按兵不动 , 直到27日 , 他“看到”洛阳火起 。 而实际上 , 25日时洛阳就已经火光冲天了 。 但是董卓一直没有行动 , 而且27日晚开始行动时 , 董卓也是向着洛阳而去 , 并不是向北邙山 。 28日晨 , 董卓进至洛阳城西 , 马上得到准确情报 , 皇帝在北邙山 。 从时间节点上看 , 城门校尉朱儁从掌握第一手信息到派出信使再到信使遇到董卓 , 这个时间正好是吻合的 。 而董卓正是得到情报后 , 才转为北上的 。
朱儁和董卓同谋 , 这是跑不掉的 。 用现代的话说 , 只有他有作案条件 , 其他人就算知道消息 , 也没法通知董卓 , 朱儁不让人出 , 别人根本出不去 。
那么丁原是不是同谋?丁原肯定不是 , 同谋是吕布 。 丁原虽然是执金吾 , 但负责具体防务的是手下吕布等一干人 。 我们继续来看 。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28日 , 董卓接到皇帝后 , 送皇帝回洛阳 。 按照规矩 , 除了他本人 , 他的军队是不能进城的 。 可是董卓的军队进了洛阳 。 当然了 , 既然朱儁是同谋 , 负责城门的他自然会放行 。 但是光有他放行是没有用的 , 就算进去了 , 负责城防的并州军也不会同意啊 。 董卓的军队能够安然进洛阳 , 必须有两大条件 , 城门校尉和负责城防的并州军团都是自己人 , 否则根本进不了城 。
而丁原必定是28日当天就被吕布所杀 , 丁原要是没死 , 他岂能让董卓这点人进来?
那么吕布为什么会倒戈?当然不是《三国演义》说的那样 。 这里就需要注意了 , 董卓当时是什么官啊?并州牧啊 , 吕布等人的并州军团真正的顶头上司 。 你要是董卓 , 当受封并州牧后 , 对于并州军团这支天下劲旅 , 这支本该在自己属下 , 现在却掌握在别人手上的劲旅怎么处置?当然是积极拉拢收买、往里面掺沙子喽 。 吕布 , 肯定早就和董卓勾搭上了 。 所以28日那一天 , 丁原就很准时地死了 , 他的死反倒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
前面说了 , 董卓最初只有3000人 , 所以行诡计 , 晚上让部队出城 , 白天再大张旗鼓而来 , 让人误以为凉州军队大规模赶到 。 这个计策必须要有城门校尉和洛阳城防部队的配合 。 洛阳又不是董卓自己家 , 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更不要说 , 洛阳向来有宵禁的规矩 。 吕布已经杀了丁原投靠董卓 , 所以负责洛阳城防的并州军团不成问题 , 都是自己人了 , 不会起冲突 。 但是城门校尉自己另有军队 , 他跟三公九卿 , 南军北军都没关系 。 城门校尉不放行 , 董卓哪有诡计可使 。 朱儁同谋 , 铁板钉钉 。 我们的史书都是纪传体 , 最大的弊病就是 , 除了少数定性是坏人的 , 基本上都是说传主好话 。 《朱儁传》写得很清楚 , 董卓当相国后 , 请他出任副手 。 当时的董卓是一副拉拢人心礼贤下士的模样 。 朱儁虽然说起来是名将 , 但是当时声望地位超过他的 , 大有人在 , 哪里轮得到他当什么副相国 。 这是酬功!虽然这时的朱儁已经知道自己的理念和董卓不同 , 没有接受 。 但是大错已经铸成 , 无法挽回了 。
六、釜底抽薪
搞明白了谁是董卓的同谋 , 我们才会知道为什么进城仅3天的董卓就有了控制洛阳城的能力 , 以及敢于废立皇帝的胆量 。 凉州军团、并州军团 , 加上投靠董卓的何进旧部 , 董卓的实力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 无人能够撼动 。 但是 , 董卓能够进洛阳 , 并成为司空 , 完全在于他有擎天保驾的“大功”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为什么要废掉自己“保驾”的汉少帝刘辩呢?这不是在否定自己的功劳 , 废掉自己权力基础吗?

东方头条 这才是战争|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卓
本文插图
还是最开始的那个核心问题 。 何进的权力地位来自于妹妹何皇后 , 按照汉朝的规矩 , 他成了外戚大将军 。 刘宏死后 , 何进的权力基础已经动摇了 , 保住自己权力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 , 让外甥刘辩顺利即位 。 刘协即位 , 那会有新的外戚来威胁取代他的地位 。 所以这一回合获胜后 , 何进立马弄死了太皇太后董氏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 , 因为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是何太后弄死的 , 由董氏抚养长大 , 如果刘协即位 , 董重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分页标题
在这个回合中 , 袁氏是何进最重要的盟友 , 因此袁隗得以出任太傅 , 录尚书事 。 这就是说 , 在站队上 , 袁氏站在了刘辩这一边 , 这已经无法更改 。 事主不忠 , 这是政治污点 , 袁氏不能改了 。
八月之变 , 何进、袁绍等人其实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 不会改变他们这帮人拥戴的皇帝是刘辩这一本质 。 事变成功 , 首功自然是何进 。 可是何进死了 , 首功自然是袁氏 。
董卓虽然也有擎天保驾的“大功” , 但只要袁氏存在 , 他就必须屈居其下 。 董卓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 , 要改变目前的形势 , 就必须把袁氏手上捧着的碗砸了 。 那么袁氏手上捧的是什么碗啊?刘辩 。
那就把刘辩废了 , 袁氏的一切基础就不复存在 , 这个就叫釜底抽薪 。 而且 , 就算袁氏采取了吃眼前亏的办法 , 同意董卓的提议 。 那么 , 皇帝这只碗也转移到了董卓手上 , 新皇帝刘协是董卓拥立的 , 他才是首功 。 占据这个制高点 , 将来再对付旧皇帝的“忠臣”袁氏 , 也不是什么难事 。 刘协年纪虽然小 , 但母亲王美人怎么死的 , 祖母董太后怎么死的 , 舅舅董重怎么死的 , 他不是不知道 。 元凶何进虽然死了 , 但谋主袁氏还活得滋润得很 。
要办这样的大事 , 对董卓来说 , 绝对不能泄露风声 , 留给袁氏商议讨论想办法的时间 。 而不泄露风声的最好办法就是当机立断 , 直接行动 。 8月底的时候 , 董卓在洛阳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 这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的军队 , 以及大乱之后还一片混乱的秩序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当朝廷恢复正常的秩序 , 不管凉州军团还是并州军团 , 都得老老实实从哪来回哪去 。 而董卓就会成为正常秩序下和军权无关的司空 。
对于这一点 , 董卓看得也非常清楚 , 不能等 , 必须马上行动 。 所以董卓在8月30日 , 仅仅进城的第3天就召集大臣讨论废掉皇帝刘辩 。 董卓的这一招杀得袁氏手忙脚乱 , 根本就没时间去应对并做出反应 。 袁绍心里知道这是董卓在公然翻脸 , 要砸掉袁氏手中的碗 , 可是措手不及之下 , 袁绍除了会和董卓吵架之外 , 拿不出任何办法 。 吵完架之后 , 袁绍知道不妙 , 必须赶紧跑路 , 再不跑 , 董卓随时可以弄死他 , 于是一跑了之 。
随后 , 董卓假惺惺地把群臣讨论的结果“通知”了原本该汇报的老师袁隗 , 袁绍都跑了 , 袁隗还能怎么样 , 只能表示非常赞同 。
至此 , 董卓大获全胜 , 原本角色安排中只是跑龙套的董卓反而成了真正的主角 , 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 但是跑路的袁绍也悟出了一个人生至理:想当草头王 , 自己手上没有兵 , 依靠别人 , 那是万万不行的 。
一次失败且充满谜团的宫廷政变 , 却开启了中国历史最精彩的时代 , 三国乱世 , 就此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