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_本文原题:人与人最大的差距 , 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

王阳明|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本文插图
决定人的视野的 , 决定人能看到什么风景的 , 不是人的眼睛 , 而是人内心的见识和格局 。
01
办大事 , 以识为主
曾国藩说 , 凡办大事 , 以识为主 , 以才为辅;凡成大事 , 人谋居半 , 天意居半 。
凡是办大事 , 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 , 并以才能作为辅助 。
识指的是见识、内心的格局 , 也就是面对问题时的思维高度 , 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高度 。 遇到大事 , 首先解决问题的思路 , 或是方针要有高度 。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 , 办大事要以“识”为主 , 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 。
所以恃才傲物的人 , 往往难以成就大事 。
当然这里的“识” , 不单单指知识 , 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

王阳明|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本文插图
而“人谋居半 , 天意居半 。 ”
则是说 ,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 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 。
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 , 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 , 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
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游一座古刹 , 看到一个小沙弥在一棵历经百年风霜的古松旁种一种观赏植物“夹竹桃” 。
老先生由此感慨地说:“以前 , 僧人种树时 , 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愿景 , 而今 , 小沙弥在这里种花 , 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哪!”
一个人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所致 。
小沙弥种花 , 仅仅想到明年赏花;而僧人种植松树 , 则是看到了百年之后的愿景 。 这就是见识和格局的差别 。

王阳明|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本文插图
【王阳明|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02
见识与格局决定了你的层次
在这个世界上 , 真正能代表你水平的、展示你的生命层次的东西 , 不是金钱 , 也不是名利 , 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失去 。
真正决定你层次的就是你的见识与格局 。
心学宗师王阳明十三岁时 , 母亲早逝 。
继母信鬼神 。 常常虐待他 , 父亲远在京师任职 , 不知王阳明的遭遇 。
王阳明不得已 , 想利用继母笃信鬼神的弱点 , 于半夜悄悄起床 , 把茶盘放在佛堂门外 , 第二天早晨继母见了 , 觉得非常奇怪 。
日后每天都如此 , 继母不由得心中发毛 , 但她对王阳明的态度依然如故 。
有一天 , 王阳明到郊外找寻捕鸟人 , 买下一只平日罕见的怪鸟 , 偷偷放在继母被内 。
继母整理床铺时 , 突然看见这只怪鸟 , 害怕鬼魅作祟 , 便赶紧请来巫婆占卜 。
其实 , 王阳明早就买通巫婆 , 对继母说:“王状元前妻对自己儿子遭人虐待很生气 , 上告天帝 , 现在天帝派阴兵下凡拘捕你的魂魄 , 被中的怪鸟 , 就是阴兵的化身 。 ”
继母听了这话 , 吓得脸色发青 , 赶紧下跪谢罪 , 王阳明也下跪向天帝求情 , 一旁的巫婆故意连声叹息离去 。
从此继母对王阳明便视如己出 。
王阳明的继母 , 正是因为心中有“鬼神” , 才会相信巫婆的说法 , 让迷信占据了内心 , 才让王阳明“有机可乘” 。

王阳明|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精辟)
本文插图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 只是我们的内心“选择”看到的样子 。 这种“选择”往往都是不易察觉的 。分页标题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 , 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 , 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 , 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 , 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 , 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 , 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势 。
若是在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 , 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 , 在偏执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 , 让暂时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 。
你相信什么 , 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潜规则 , 就会发现无数潜规则;你相信不公平 , 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 , 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
所以 , 决定人的视野的 , 决定人能看到什么风景的 , 不是人的眼睛 , 而是人内心的见识和格局 。
点击读原查看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