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说起德云社 , 大家并不陌生 。 小岳岳和小辫儿张云雷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 。 但说起德云社的台柱子 , 那是少不了郭德纲和他的伙伴于谦 。 于谦虽然知名度没有郭德纲大 , 但是他比郭德纲会玩 。
于谦有多会玩儿呢?不仅在家里建了个动物园 , 还爱喝酒 。 他曾说:“一直到现在 , 我也不承认我有酒瘾 。 为什么呢?因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惬意劲儿——三五知己坐在一块儿 , 海阔天空这么一聊 , 感觉特对!当然 , 有条件的话也得吃着 , 吃着那就更放松了 , 口腹之欲嘛!谁都喜欢 。 颠仨炒俩 , 弄几个爱吃的菜 , 坐在桌子上一侃山 , 多好啊 。 ”
从这看出来 , 于谦爱吃 , 也会吃 。 他享受的不仅仅是食物 , 更是食物背后所蕴藏的文化 。 而《于谦小酒馆》这本书 , 详细描述了许多美味佳肴 。 从这些佳肴中 , 我们或许可以窥见 , 中国历史悠久的“吃文化”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各地域造就不一样的“吃”文化
说起“吃” , 似乎并没有什么国家 , 可以比得上我们中国人 。 中国人对于饮食的执着 , 从古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 地大物博 , 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 , 长期以来 , 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
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 , 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 , 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 而中国的“八大菜系”也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 那么 , 不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呢?
①黄河流域的山东菜:口味浓厚 , 多油多酱料
山东菜 , 也称鲁菜 , 是“八大菜系”之一 。 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 , 以盐提鲜 , 以汤壮鲜 , 调味讲求咸鲜纯正 , 突出本味 。 大葱为山东特产 , 多数菜肴要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 , 炒、熘、爆、扒、烧等方法都要用葱 , 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 , 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 , 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喂馅、爆锅、凉拌都少不了葱姜蒜 。
海鲜类量多质优 , 异腥味较轻 , 鲜活者讲究原汁原味 , 虾、蟹、贝、蛤 , 多用姜醋佐食;燕窝、鱼翅、海参、干鲍、鱼皮、鱼骨等高档原料 。 质优味寡 , 必用高汤提鲜 。
而山东民风朴实 , 待客豪爽 , 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盛实惠 , 注重质量 。 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 , 讲究排场和饮食礼仪 。 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 , “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四四席”等 , 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红烧狮子头
②长江流域的江苏菜:原汁原味 , 精汤细作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再说江苏菜和长江流域 。 因为运河开凿 , 从隋唐时期 , 扬州就是江苏地区的经济中心 。 在清朝中期 , 因为乾隆数下江南 , 盐商经济的鼎盛 , 让讲究原汤原味、精工细作的淮扬菜名闻大江南北 , 成为江苏菜的代表 。
扬州位于长江沿岸 ,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与长江交汇 , 有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 。 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 。 市境跨京杭大运河两岸 , 一年四季 , 水产禽蔬野味不断 。
所以 , 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 , 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 , 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 。 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 , 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 。
不仅如此 ,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 , 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 , 咸中微甜的风味 。 由于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 , 固而在调味时追求清淡 , 从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 。分页标题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大煮干丝
③珠江流域的广东菜:花样翻新 , 中外结合
广东地处亚热带 , 濒临南海 , 雨量充沛 , 四季常青 , 物产富饶 。 故广东的饮食 , 一向得天独厚 。 自秦汉开始 , 中原汉人不断南迁进入广州 。 他们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 同时也带来了“烩不厌细 , 食不厌精”的中原饮食风格 。
粤菜最大特色便是用料广博奇杂 , 配料多而巧 。 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 , 无所不有 , 可谓全国之冠 。 粤菜可选原料多 , 自然也就精细 。 粤菜讲究原料的季节性 , “不时不吃” 。 吃鱼 , 有“春鳊秋鲤夏三犁(鲥鱼)隆冬鲈”;吃虾 , “清明虾 , 最肥美”;吃蔬菜要挑“时菜” , 是指合季节的蔬菜 , 如菜心为“北风起菜心最甜” 。 除了选原料的最佳肥美期之外 , 粤菜还特别注意选择原料的最佳部位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蜜汁叉烧
穷极食材法:食物的n种做法 , 在各地饮食中淋漓尽致
先说说什么叫穷极食材法 。 一个厨师 , 学厨艺有几种方式 , 一种是八大菜系一样样的学 , 最后找到自己合适的 , 终生研究 。 另一种 , 就是给一个食材 , 让这个厨师想出食材的不同做法 , 而这就是“穷极食材法” 。
①鸡——四大名鸡:川菜的宫保鸡丁 , 鲁菜的德州扒鸡 , 粤菜的白切鸡 , 新疆大盘鸡
鸡 , 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里占了很特殊的一个地位 。 中国人过去生活水平不高 , 老百姓在饭桌上能见整个的鸡或者鱼 , 那就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了 。 而在旧时 , 老百姓一说改善生活 , 那几乎都是鸡鸭鱼肉 。
中国人爱吃鸡 , 还占了“吉利”的意思 。 文人们给鸡总结了五大品德 , 文、武、勇、仁、信 。 虽说也不知道这品德是为何得来 , 但也由此看出鸡的重要性 。
宫保鸡丁这道菜 , 不仅享誉国内 , 在国外也是特别的受欢迎 。 现在美国中餐馆里点击率最高的菜便是宫保鸡丁了 。 而这道麻麻辣辣的菜 , 源自四川 。 经过不断的改进 , 倒意外的对上洋人的胃口 。
而德州扒鸡 , 则是鲁菜的代表菜 。 吃鸡这个圈子里 , 有四大名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熏鸡、符离集烧鸡 。 都是整只的 , 不是烤的就是酱的 。 在山东地接 , 只要一进站 , 总有人推着车 , 里面卖的就是德州扒鸡 。 撕着鸡肉 , 三两好友弄点小酒和花生米 。 真真是极美的 。
粤府的白切鸡也是不赖 。 白斩鸡最好吃的可不是那用白水煮过的鸡肉 , 而是三合油 。 著名的酒店总会在三合油上下功夫 。 秘制的三合油加上水煮鸡 , 清淡却又另有一番风味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宫保鸡丁
②鱼——黄花鱼、酸菜鱼、西湖醋鱼
鱼这东西 , 大家印象里都是南方人或者广东人爱吃 。 但其实北方人也爱吃鱼 。 北京有个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酒楼鸿宾楼 。 那个地方就有个从1934年存到现在的黄唇鱼肚 , 但就是没人吃得起 。
北京人爱吃海鱼 , 这还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 。 在清朝 , 北京的黄花鱼全部来自天津 。 老北京的九座城门各有各的用途 , 而因为黄花鱼难得 , 因此大伙也要抓紧吃 , 甚至还要把出嫁的姑奶奶接回来吃 , 因此便有了个春暖花开接姑奶奶回门吃黄花鱼的习俗 。
西南地区吃鱼和华北、华东不一样 。 他们喜欢麻辣偏酸的口味 。 酸菜鱼的起源众说纷纭 , 比较主流的说法是 , 90年代初 , 渔民用打来的鱼跟岸上的农民换酸菜 , 再拿酸菜配鲜鱼烹制酸菜鱼火锅 。 而川菜厨师发现这个做法 , 在本就酸口的菜肴上加了辣椒 。 酸酸辣辣 , 格外下饭 。分页标题
现代的西湖醋鱼 , 其实只是糖醋熘鱼和鱼羹混在一起的大杂烩 。 当年 , 慈禧太后逃到开封的时候 , 因为太饥饿 , 把鱼吃了大半 , 还写下对联夸赞好吃 。 而现代的西湖醋鱼则是把旧时的醋溜鱼创新成一鱼三吃 , 并改了个新菜名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酸菜鱼
③火锅:中国人的灵魂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 如果有 , 那就两顿 。
火锅不仅好吃 , 还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 不仅是文化习惯还是传统习惯 。 一家人围在一个桌子前 , 热气腾腾的冒着蒸汽 , 圆桌又合着团团圆圆的寓意 , 想吃什么下什么 , 海鲜、菌菇、荤的素的 , 还不用照顾每个人的口味 。 省事方便又好吃 。
过去吃火锅 , 北京吃的是铜锅涮肉 。 虽说是火锅 , 但大多是涮菜 。 一家人围着炉子 , 外边不管是什么天气 , 屋子里暖和 , 围着吃涮肉 , 热闹的不得了 。 而南方更喜欢吃鸳鸯 。 鸳鸯锅源自四川 , 曾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四川人陪你吃鸳鸯锅 , 就是对你最大的尊重了 。
除了吃火锅 , 中国人还离不开火锅蘸料 。 四川人有专门的干料碟:辣椒面、花椒面、芝麻碎、花生碎 。 又香又麻又辣 。 而北京人的涮菜更不用说了 , 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 。 怎么好吃怎么调 。
中国人吃火锅有瘾 , 外国人也一样 。 没有什么食物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 除了火锅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火锅
饮食文化中的社会百态
饮食 , 不仅是烹调的食物 。 在这些美味佳肴 , 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上的人生百态 。 而这些人生百态 , 在饭桌上 , 酒足饭饱后 , 表现的淋漓尽致 。
首先 , 中国人把不明说的情感放在饭桌上
民国京剧界最大的美食家是著名老生马连良 。 在抗战期间 , 马连良曾经到长春参加过日本人的演出 。 抗战胜利后 , 他害怕这段经历被抓住不放 , 就竭尽全力地到处拉关系 。 他的杀手锏 , 是请到北京清真名厨储祥 , 每天晚上到他家来做夜宵 。 一时之间 , 到马家去吃蟹黄烧麦、鸡茸蒸饺 , 成了国民党接收大员和地方权贵的时尚 。
当时的北平形势很乱 , 各路大员有真有假 , 如果马连良只向一两个人请托 , 想查办他的人还是能找到机会 。 可是 , 当他家里夜夜出入政要时 , 想向他下手的人就投鼠忌器了 。 马连良的这步棋下得不露声色 , 却高明无比 , 而且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
至于那位名厨储祥 , 也不是为了报酬 , 他自己就经营着很大的饭店西来顺 。 能不辞辛苦地深夜来为马家做饭 , 是因为这是接近上流社会的好机会 。 这个道理 , 和谭篆青要求吃谭家菜的名流要给他留座位一样 。 当然 , 他们最过硬的本钱 , 是能做出别处吃不到的美味佳肴来 。 你看 , 大家各自的心腹事 , 在这小小的一顿夜宵里 , 就尽在不言中了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广式茶点
其次 , 抓住中国人的胃 , 就抓住中国的文化精髓
民国初年 , 北京有一千家左右的饭馆子 。 能称为饭馆子 , 是要达到标准的:最大的饭馆叫饭庄子 , 需要有好几所跨院 , 正厅必须要有戏台 。 讲究的 , 还要有亭台楼阁和园林 。 饭庄可以承办上百桌的大型宴会 。 正常标准的饭馆 , 也就是我们今天印象里的“大酒楼” , 承办的酒席一般在十桌左右 。
和今天的习惯不同 , 当时的食客 , 不讲究吃某家饭馆 , 而是追着某个厨师吃 , 这叫作“吃大师傅” 。 好厨师不只手艺好 , 对不同客人的口味也一清二楚 , 会根据场合来调整菜式的口味 , 出菜的顺序 。分页标题
对饭馆来说 , 另一类核心人物是跑堂儿的堂头 , 也就是领班 , 管理其他堂倌 。 当城里最有号召力的堂头转到其他酒楼时 , 连王公贵族都会赶去捧场 。 堂头除了专业技巧以外 , 最核心的本领就是察言观色 , 善于说话 。 语气要不卑不亢 , 既得顺着客人的话茬 , 又得坚持底线 。 要做到驳回对方的时候还让他有面子 。
老北京是熟人社会 , 好堂倌懂得处处为主顾省钱 , 成全面子 。 如果老主顾领来了生面孔 , 一开口点的又是价码高的场面菜 , 堂倌就立刻明白这顿饭的目的了 , 他们会额外赠送两道很贵的菜作为敬菜 。 客人会觉得 , 主人平时一定出手大方 , 这家饭店才会如此尊敬 。 主人自然也心领神会 , 会把额外的菜价一总算进小费里 。
这也算得上是精细化的大客户管理 。 比如 , 梅兰芳最喜欢吃恩承居的鸭油素炒豌豆苗和蚝油烧鳝鱼 , 跑堂的只要见到他来 , 就通知厨房先将这两道菜作为敬菜 , 不用再单点了 。
有这么两家店 , 一南一北 , 都是有名的老字号 。 北方的是北京东来顺 。 东来顺是从在市场里摆摊起家的 , 直到成为有几层楼的大饭馆 , 还在后灶外保留着两排露天的桌椅 。 在那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 , 卖牛羊肉馅饺子给劳苦大众 。 这为东来顺积攒了不忘本、默默行善的名声 。 民国时的文人写文章回忆东来顺 , 必定提到这件事 。
南方的老字号 , 是扬州的富春花局 , 这里的早茶面点是最有名的 。 富春的老板听任卖熟食、杂货、零食的小贩在店堂里随意出入 , 从来不驱逐 , 俨然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态 。 他所抱的态度大概是:无论生意大小 , 大家都是街坊 。

菀柔|《于谦小酒馆》:小小的酒馆蕴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北京菜
吃和情感的距离最近 , 饮食业和顾客的最牢靠关系 , 就是由信任到亲近的情感联系 , 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 所以说 , 感情上的事儿 , 是不能说得太白、分得太清的 。
这就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 也是中国的文化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