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证法的随想(第三季)

关于辩证法的随想(第三季)。 关于辩证法的随想(第三季)
神人无功
如果这一季要安个标题 , 就借用蒯因一本书的书名:《从逻辑的观点看》 。关于辩证法的随想(第三季)。 一
实证主义哲学的标志性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 , 认为无论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 , 都是无用的赘物 , 应该用“奥卡姆剃刀”把它们剃掉 。 相应的语言分析哲学试图以各种逻辑技巧 , 清除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根源 , 以中止几千年来哲学中绵延不绝的无意义的争论 。 不过 , 似乎并没有一个普遍令人信服的成功方案 。于是美国语言哲学家蒯因说 , 这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问题 , 它就是“柏拉图的胡须” , 经常“弄钝奥卡姆的剃刀” 。 所以他主张对形而上学要秉持“宽容原则” , 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系统(理论、学说等)都包含了特定的“本体论承诺” 。 为什么说是“承诺”呢?因为它并非要解决“何物存在”的这个“事实问题”, 而是陈述一个语言体系它要求或允许“何物存在”的“逻辑问题” 。 比如说 , 希腊神话的本体论承诺就是“诸神存在” , 在这个承诺的“约束变项”中 , 宙斯、雅典娜等等是存在的 。 如果连这个承诺都不能有 , 那我这个神话故事就没法说了 。 如果一个阅读希腊神话的读者去纠结“宙斯和雅典娜事实上存不存在”的问题 , 不说没有意义 , 至少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不要有本体论歧视 。 就本体论承诺而言 , 希腊神话与牛顿力学只是花色品种不同 ,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这一方面 , 我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使用过“鬼影幢幢”之类贬义词 , 是为缺乏宽容精神 , 应该检讨 。本着“本体论承诺”这个概念 , 不必讨论黑格尔是否认为地球产生之前绝对理念就存在了 。 绝对理念是“逻辑在先” , 而不是“时间在先” 。 顺便批评一下弗拉基米尔同志 , 他在《唯批》中说实证主义认为感觉先于大脑并先于地球而存在 , 也是混淆了逻辑问题和事实问题 。黑格尔为什么需要“绝对理念”这个本体论承诺呢?前两季我已经说过 , 就是为了解决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问题 。 为什么要祭出“辩证法”这个古老的概念?就是为了给现象世界的有机结构办张合法的出生证 , 而不需要从康德“先验自我”的垃圾堆里抱回这个孩子 。二
有位朋友不断地批评我 , 打着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旗号宣扬唯物主义的观点 。 这也是本体论歧视 , 好像唯物主义有多丢人似的 。 呵呵!不过在哲学的定义域中 , 我还真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尽管我在其他的场合说过 ,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然的唯物主义者) 。无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 都是古典物质—精神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 我不歧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承诺 , 也不该歧视唯物主义本体论承诺 。 那么辩证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是否有优劣之分的?还是有的 。 暂且不说二者对哲学问题的解释力这个外部性问题 , 在体系融贯性这个内部性问题上 , 黑格尔比我们教科书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是略胜一筹的 。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 , 中心议题是人类何以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 , 用康德的话 , 就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 分为两派:一派叫唯理论 , 主张以演绎方法获得真理性认识;一派叫经验论 , 主张经验归纳可以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 。 康德说唯理论相当于分析判断 , 能解决认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 , 却不能解决人类知识范围扩大的问题;经验论相当于综合判断 , 能够解解释人类知识范围扩大问题 , 却不能给认识赋予普遍必然性 。 康德以他的自在之物和先验自我二元论的本体论承诺给出了一个先天综合判断可能的解决方案 , 但代价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虽还不是“拒斥形而上学” , 但也算得上是“搁置形而上学” 。 这是一个任何一个严肃的哲学家都不应回避的历史问题 。虽然我并不认为黑格尔成功地反击了康德 , 恢复了形而上学哲学的昔日荣光 , 但他毕竟敏锐地发现了支撑康德全部论证的方法论基础是传统形式逻辑 , 从而有的放矢地独创了所谓“辩证逻辑” , 并以此“逻辑”一贯地建构了他完备的形而上学体系 ,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回答了先天的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由苏联御用学者编纂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则没有辣么严肃 。 在认识论上还是采用经验论的归纳路线 , 但英国哲学从培根到休漠的全部努力已经证明了此路不通 。 为了证明自己比“庸俗经验论”更高雅 , 就引进了一个号称是“革命性”的“实践”概念 。 其实哪有什么“革命”呀!如果说“庸俗经验论”的观察是一种盲目消极的观察 , 实践或实验顶多是目的性的积极的观察 , 并无本质差别 。 况且英国经验论鼻祖培根被称为“实验科学之父” , 是他最早提出了实验观察的概念 。说辩证唯物主义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过来” , 殊不知本体论结构是不可逆的 。 说黑格尔揭示出来的“辩证法三大规律”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自然规律 , 但这些规律在黑格尔那里是绝对理念按辩证逻辑自足地发展演绎出来、以化解康德对此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指控的 。 因此 , 没有这个演绎 , 就是康德说的“独断论”;但有这个演绎 , 教科书就把扣给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帽子戴到了自己的头上 。 可见 , 辩证唯物主义承诺的物质实体 , 并不能作为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的承担者 , 于是这个体系不具有逻辑融贯性 。所以讨论辩证法 , 还是找黑格尔严肃一点 。三分页标题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 , 黑格尔哲学是对康德哲学的反动 , 在哲学史特别是哲学认识论史上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 哲学史发展到当下 , 这个问题应该是很清楚的 。首先 , 康德启动了解构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进程 , 将本体论事实问题弱化为本体论承诺的逻辑问题 。 康德有两个本体论承诺:一是物自体 , 它刺激人的感官产生感觉材料;二是先验自我 , 它产生直观和思维形式 , 把混沌无序的感觉材料整理成井然有序的现象世界 。 这是实证主义的先声 。 这点连弗拉基米尔同志都看出来了 , 他说:“‘人把规律给予自然界’这个康德—马赫主义的公式……” 。 至于这两个“本体”是什么 , 是两个还是一个 , 这些“事实问题” , 在康德看来我们是不可能获得知识的 。 这就有点类似于维特根斯坦:“对于不可说的东西 , 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相形之下 , 黑格尔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 复辟摇摇欲坠的形而上学 , 把逻辑问题重新回复到事实问题 。 在黑格尔那里 , 本体只有一个 , 那就是绝对精神 , 它是世界、心灵和上帝的三位一体 , 它不仅存在 , 而且是可认识的 。 何止是认识?它还是高于一切人类认识、特别是高于科学知识的绝对真理!其次 , 在康德看来 , 哲学以认识作为无限者的形而上学本体为己任 , 但认识的工具却只有只适用于有限的现象世界的知性范畴(实际就是规范人类语言的形式逻辑) , 于是哲学的本体论证明都必然导致“谬误推理”、“二律背反”和“辩证幻象” , 所以哲学关于本体论的一切结论都不过是没有真理性的“独断” 。 用当代语言哲学的话说 , 形而上学就是“语言误用”的产物 。而黑格尔要化解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攻击 ,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一系列的反逻辑操作 。按照形式逻辑 , 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成反比 , 无限者概念的外延无限大 , 内涵必然无限小 。 所以在康德那里 , 我们连“上帝存在”的知识都无法获得 , 因为“存在不是一个谓词(属性)” 。 根据康德“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分 , 用分析判断认识无限者 , 则无物(内涵)可析;用综合判断 , 则只能是有限的经验判断 , 有限加有限还是有限 , 永远达不到无限的认识 。黑格尔的“逻辑” , 分析起点固然是一个最抽象(无内涵)的概念 , 但是 , 无限的内涵是“潜在”地包含在绝对的概念里的 , 只是没有“实现”而已 。 逻辑分析的过程正是这些“潜在”的内涵一个接一个地“实现”的过程 , 因此也是一个综合(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 这就叫“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康德“认识形式”与“认识质料”的区分也是一个问题 。 知性范畴只提供认识的判断形式 , 必须有经验质料的填充 , 才能构成实在的知识 。 这也是我们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原因 。黑格尔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 辩证法可以搞定一切 。 初始概念(形式)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接二连三地产生后继的概念 , 而后继的概念“扬弃”前此概念并将它作为一个“环节”包含在自身之内 , 这样 , 前此概念就成为更高级概念形式的质料 。 作为形式的绝对理念自己为自己生产质料 , 从而“自己认识自己” 。 这叫“形式和质料(内容)的统一” 。当然黑格尔辩证法的这种反逻辑套路只会被智商欠费的教科书视若珍宝 。康德“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分被逻辑实证主义发展为“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 , 并以此作为成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 这种哲学把康德的分析精神更彻底地贯彻 , 否定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 认为不存在“先天综合判断”正如也不存在“后天分析判断” 。 人类知识两类:一类是形式化的“分析命题” , 另一类是经验性的“综合命题” 。 分析命题的真值由定义和逻辑规则确定 , 综合命题的真伪由观察实验确定 。康德关于“认识形式”与“认识质料”的区分的思想 , 是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一个重要注脚:认识形式来源于先验自我 , 并且“为自然界立法” 。 这一思想在当代哲学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 拒斥形而上学的先验自我 , 产生认识形式的主体是语言共同体或科学共同体等 , 对象在日常语言和科学的符号系统中被型构 , 具有可理解、可交谈的主体间性从而具有客观性 。 语言和符号由指称获得认识质料或“感觉与料” , 逻辑规则使命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 符号系统的形式化趋向促成理论数学的兴旺发达和现代逻辑学体系的建立 , 极大提高了科学理论对外部世界的解释力 , 并使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成为可能 。康德和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是科学狂飙突进的时代 , 为科学认识提供一个哲学诠释是哲学的历史使命 。 康德哲学固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其时代局限 , 但他开辟了一条成果丰富的哲学进路 。 在这条进路上行进的是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乃至语言哲学 。 而黑格尔被这些后进新学直接越过(不是“扬弃”!) , 成为不被“千帆”关注的一叶“沉舟” 。而黑格尔反其道尔行之地对科学实施“降维打击” , 把科学置于被哲学“统摄”的地位 , 就象高维动物对低维动物的统治 。 黑格尔辩证法的唯一理论成果是建立了虚妄理性的权威 , 被某个后人赞誉为“第一次把规律引进了社会历史领域” , 因此以住的哲学只能“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而现在的哲学还可以“改造世界” 。 虚妄理性的社会危害性是一个专题 , 在此存而不论 。(20200406)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