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经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吴元成


_本文原题: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吴元成
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
吴元成

新诗经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吴元成
本文插图
天之高 , 地之大 , 天地之间 , 自猿人 , 自智人 , 至现代人 , 无不移民尔!或因水火之灾 , 或因战乱之祸 , 多迁徙 , 流播不绝 。 迨至当代 , 工程日繁 , 迁安日巨 。 而为移民做文化苑 , 赓续文脉者 , 不遑多见也 。
十年前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竣 , 十七万淅川百姓县内后靠无几 , 多搬迁于干渠沿线 。 而丹江口水库蓄水之前 , 二十万淅人或西去青海 , 或东移邓州 , 或南下荆门 , 背井离乡 , 揣故土于衣襟;携子将雏 , 洒热泪于老屋 。 每思之 , 皆涕下 。
淅川之水 , 岂止丹江也 。 更有鹳河 , 本析水也 , 县因之得名 。 其水也 , 如龙出伏牛 , 至上集与金河镇间 , 蜿蜒回旋 , 倒映一城楼宇 , 呵护百姓酣梦 。 值晴日 , 碧光云影 , 鹳鹭翻飞 , 县人以为乐 。 周遭青山环抱 , 唯苍苍南山似屏 , 下近河滩荡荡 , 芦花抚柳梢;上有古寺巍巍 , 钟鼓伴禅唱 , 或可为苑哉?
县内李君爱武者 , 借改革之东风 , 得开放之机缘 , 艰难打拼 , 追商圣范蠡散财之风 , 而思报乡梓 。 某日晨起 , 出城散步 , 登南山 , 瞰新城 , 览长河 , 红日跃于彩霞之上 , 清风动于肺腑之间 , 乃发愿建之 , 以记乡愁 , 存根脉 , 启未来 。
初 , 李君租赁荒滩 , 擘画蓝图 , 跋涉于丹鹳两岸 , 走村串户 , 移植古树名木千余 , 凡国槐、皂角、银杏、女贞、黄楝种种 , 或百年合抱之株 , 或千岁磨盘之木 , 枝干坚实如铁 , 根系发达若须 , 生命之旺盛正如淅川之移民 。 皆珍重穴之 , 溉之 , 肥之 , 活之 , 老枝新芽 , 与春风歌舞 , 同金秋争艳 。 或清明 , 或春节 , 返乡移民纷至沓来 , 合十拜之 , 祭先祖 , 慰子孙 , 铭心志 。
李君观之心折 , 与同道披荆斩棘 , 拓土立木 , 树青石庄严牌坊 , 辟千米朝敬大道 , 筑民俗博物大厦 , 复建移民村落 , 曰老城、滔河、大石桥、马蹬、上集、九重、香花、盛湾并金河 , 土墙灰瓦 , 一如原物 , 桩桩件件 , 见证岁月留痕 , 传承移民精神 。

新诗经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吴元成
本文插图
其苑也 , 因近江沟水库 , 乃作沟渠水系 , 环绕村落与田野间 。 其田也 , 合自然 , 修生态 , 或麦或粟 , 春耕之 , 夏收之 , 秋实之 , 冬藏之 , 游之采之 , 如桃源之再现 。 而新建商铺可陈山珍 , 再造作坊可闻乡音 。 期大成 , 尚需时日与财力也 。
余幼小下荆门 , 长而漂泊郑汴间 , 不知归途 。 庚子四月底 , 偶访此苑 , 遇雨而流连 , 睹旧物 , 追先贤 , 堪慰平生 , 更感佩李君之功德 , 乃记之 。
庚子小满 , 记于商城三者堂 。

新诗经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吴元成
本文插图
左起:熊君平、张道文、李爱武、吴元成、周华瑞
作者简介:吴元成 , 河南淅川县盛湾镇分水岭人 , 现居郑州 。 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员 , 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 。 出版诗集文集等9【新诗经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记||吴元成】部 , 获杜甫文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成果优秀奖及中原诗歌突出贡献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