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报讯 (劳动报采访人员 叶佳琦) 凌晨2时的街头 , 一个拖着拉杆箱的人走向一个小区 。 奇怪的是 , 15分钟后 , 小区门岗却没有等到他 。 这个人是从外地返沪的吗?为何会神秘消失?今年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 让上海城市治理经受“大考” 。
防疫期如何看住小区大门?社区巡查如何“扫盲”?劳动报采访人员探访上海市首个建成的区级“城市大脑”——普陀区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 看“智能眼”怎么取代“人海战” , “数据跑路”如何完胜“人员跑腿” 。
封闭式小区如何“扫盲”?有“天罗地网”
在普陀区城市运营管理中心1楼 , 硕大的一张屏幕被划分成了许多个模块与镜头 。 监控视频里 , 各个小区大门口的行人进出看得明明白白 。
“我们在全区705个住宅小区内铺设了光缆 , 安装人脸和车辆识别系统、智能门禁、高清监控等电子安防设施 。 ”中心副主任陈笑一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实现横向信息共享 , 已经打通了各种政务资源数据 , 将公安、部分委办局、街镇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了整合 。 截至4月底 , 城运中心已汇入4500余路公安探头数据 , 3100余路人脸和车辆抓拍探头数据 , 5200余路小区高清探头数据 。
在此次疫情防控“大考”中 , 社区形势十分严峻 , 所有小区只设一个出入口 , 实行封闭式管理 。 被封掉的小区门谁来看管?小区日常巡逻人手不够怎么办?问题堆积如山 , 靠的就是这些探头 , 弥补了基层防控人手不足的短板 。
2月28日凌晨2点 , 坐在视频监控画面前巡查的街道专员发现 , 真光路铜川路口出现了一个拖着拉杆箱的人 。 他随即通过对讲机 , 通知周边的几个小区门岗提高警惕 。 但是一刻钟后 , 周围小区门岗却没有反馈有这样的人进小区 。 街道专员又调取了附近小区的道路监控 , 结果发现 , 这个人在经过真光路加油站后 , 手中的拉杆箱神秘消失 。 随后 , 他大摇大摆地从真情公寓的正门进入 。
“2时20分 , 专员把这个情况通知到了门岗 , 门岗安保翻看小区内部监控发现 , 这个人将拉杆箱提前从封闭的东门扔进了小区 , 随后从西门正常进入 。 锁定居民的信息后 , 民警、保安、居委会干部即刻上门 , 告知他必须接受居家隔离 。 ”陈笑一说 , 若不是有先进的“大脑”在全方位监控 , 社区防控的“城墙”很难做到完全“扫盲” 。
海量数据怎么办?一部手机全搞定
最近4个月 , 工作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疫情防控专题功能模块” 。 别小看这个新开发的应用 , 靠它 , 基层人员着实减了负 。
原来 , 在疫情爆发初期 , 社区基层干部每天面对大量工作 , 尤其是收集数据时 , 最高峰一天要填近百张表格 。 到了区、街镇汇总层面 , 表格怎么读取、怎么查找出有效、准确的线索非常困难 , 更别说分析了 。
当这一应用上线后 , 社区工作人员原先需要纸笔填写的疫情防控摸排表 , 只需录入手机政务微信客户端就行 。 录入后 , 这些数据就实时传输到“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的后台中心 , 后台中心则实时对各类信息进行储存、读取、比对、分析 。
“后台还会自动分配任务到指定人员的手机政务微信端 , 不用再手工发放表单 , 基层干部填表的数量明显减少 。 ”陈笑一说 , 目前 , 普陀“一网统管”有3个端口 , 分为大屏幕的展示端 , 进行数据汇总的PC端 , 以及可以上报信息、处置情况的手机端 。
案子“天上飞 , 落地难”?平台自动派单
5月7日上午10时25分 , 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安远路84号存在暴露垃圾的情况 。 工作人员上传了处理前、处理后的照片 , 事件发生地址、处置方式、时间与反馈都呈现在同一屏幕上 , 一目了然 。
在防疫任务结束后的日常工作里 , 工作人员也依靠这个平台进行管理 。 “在巡查中发现道路、小区各种情况、案件 , 都可以通过政务微信拍照、取证、上传至平台 。 职责明确的简易任务会被直接分派到指定人员 , 避免‘案子空中飞’了很久 , 却迟迟落不到解决人的窘境 。 ”陈笑一说 。 分页标题
据透露 ,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工作要求 , 普陀区将在完善现有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 , 全面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 。 拟在“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已建物联管理、数据平台、应用系统之上 , 构建以数据驱动的区级大数据资源分平台和区公共数据赋能分平台 , 升级打造“智联普陀城市大脑”3.0版 。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来源:(东方网-劳动报)
【】网址:/a/2020/0517/1589685219.html
标题:小区■神秘拉杆箱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