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皇太子 , 作为帝国的接班人 , 在皇帝老的死后 , 就能接掌帝国大权 。
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 , 然而有些太子命不好 , 老爹寿命太长 , 自己身体又不好 , 没有活过老爹 , 到头来只能与皇帝宝座失之交臂 。
本文插图
老无历史观带你一起盘点那些短命却令人惋惜的皇太子 。 吴大帝孙权之子孙登
孙登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长子 , 早在孙权封为吴王的时候(221年) , 就封孙登为吴王太子 。
孙权非常重视对太子的教育 , 令诸葛恪、张休等才学之人作为太子陪读 , 还让重臣张昭转授孙登《汉书》 。
公元229年 , 孙权登基称帝 , 孙登立为皇太子 。
孙登待人宽厚、谦虚 , 接待下属幕僚 , 只使用简单的平民间的礼节 , 没有太子的架子 , 与诸葛恪、张休有时同坐一辆车、同睡一张床 。
他有次骑马外出 , 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 , 左右侍卫寻找射弹丸的人 。
正巧有个人手拿弹弓路过 , 侍从以为是他发射的弹丸 , 要揍他 。
孙登制止侍从 , 派人先去找寻弹丸 , 然后与拿弹弓人的弹丸比对 , 两者并不一样 , 于是放走那人 。
还又有一次发现是自己手下人偷了自己的盛水金马盂 , 孙登不忍心重罚他 , 只是叫来责备了一通 , 遣他回老家 , 并让身边人不要伸张 , 以免手下人私自替自己报复 。
本文插图
孙权
孙登比较重感情 , 孙登从小由徐夫人养大 , 后来徐夫人被废黜 , 安置于吴郡 。 那时候步夫人最为得宠 。
对于步氏的赏赐 , 孙登不敢推辞 , 只是拜受 。 而徐氏送来的衣服 , 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
在孙登封为太子时 , 他向孙权表示不立皇后 , 他这个太子不敢当 。 孙权问他皇后在哪 , 他指出在“吴郡”(意思指的是应该立徐式为皇后) 。
孙登在去世前 , 还给孙权上书一封信 , 信中希望孙权不要挂念自己 , 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治国主张 , 并推荐了一些有才学、有能力的人才 。
公元241年 , 孙登去世 , 时年33岁 , 被立为太子21年 。
他死之后 , 孙权儿子孙和、孙霸争太子之位 , 朝中臣子分别支持二人 , 为此孙权不得不废孙和、赐死孙霸 , 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 。
结果孙权死后 , 孙亮又被权臣孙峻废黜 , 致使吴国朝廷动荡 。
可以说 , 孙登的早逝 , 是东吴朝政动荡的根源 , 如果他能顺利登上皇位 , 东吴政权说不定能多延续若干年 。 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统
萧统是南朝梁武帝长子 , 在梁武帝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即被立为太子 。
幼年时的萧统就天生聪明、机灵 , 读书时能一目十行 , 并且能做到过目不忘 , 因此五岁时就能全部背会“五经” , 梁武帝多次考察他的学业 , 他都对答如流 , 并有自己深刻见解 。 他作诗总是稍作思考便能作出 , 而且不用修改 。
萧统对待父母特别孝顺 , 守礼节 。 每次上朝 , 天不亮就等候在城门外 。 如果晚上被召见上朝 , 便半跪半坐着直到天亮 。
萧统的生母丁贵嫔生病了 , 他就日夜守候在病床旁 , 几天几夜连衣服都不脱 。
【老无历史观孙权、朱元璋的太子没活过40,最可怜是忽必烈的太子,被老爹吓死】后来丁贵嫔去世 , 萧统伤心地几天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 , 一哭就伤心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 即使皇上多次下诏宽慰 , 他也只是吃一点饭 。 整个葬礼下来 , 瘦了十几斤 。
本文插图
萧统
除了孝顺 , 萧统还宽厚仁慈、处事公正 。
有一段时期梁朝攻打魏国 , 致使京城一带粮食价格暴涨 , 萧统得知情况后 , 便下令节衣省食 , 降低自己的饮食标准、将自己的钱财和丝绵、布帛捐献出来 , 给那些贫困受冻的穷人 。分页标题
他还会派人走街串巷察看 , 遇到无家可归的穷人 , 就给予一笔钱财 。 如果有人死后无力收埋 , 就替他购买棺材 。
萧统爱惜百姓 , 一听到老百姓的赋税过重 , 劳役太多太苦 , 便愁容满面 , 常为此心神不安 。 他曾多次上奏梁武帝 , 希望暂停一些徭役 , 降低百姓赋税 。
公元531年3月 , 太子卧病不起 , 害怕梁武帝担忧 , 总是不让仆人将自己病情告诉梁武帝 。
4月初 , 萧统病死 , 年仅三十一岁 , 谥号昭明太子 。
他死后 , 朝野都都感到惋惜愕然 , 满大街都是哭泣的人 , 全想去太子宫凭吊;全国各地的百姓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
如果他不早逝 , 也许能在侯景归顺梁朝时 , 能够劝诫梁武帝 , 也就有可能不会发生侯景之乱了 。 元世祖忽必烈之子真金
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子 , 从小就受忽必烈的宠爱 。 小时候生病 , 忽必烈亲手为他调药 , 并派大臣去祭祀各地大小山川 , 为太子祈福 。
本文插图
忽必烈
真金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节俭、宽厚、爱民 。
他衣服被污染了 , 侍从请求换件新的 , 他不允许 , 表示衣服并没有破损 , 怎么能丢弃 。
修建东宫时 , 工匠建议建造一个池子 , 太子不想仿效古代“酒池肉林” , 断然拒绝 。
侍臣李众去下面视察时 , 太子特意叮嘱他 , 一路上途经郡县 , 不要让当地官员迎送 , 以免扰民 。
江西行省将每年上交国库后剩余的钱献给太子 , 太子全部拒收 , 斥责他们:“你们要是把地方管理好了 , 百姓安居乐业 , 又怎么会担心钱粮不够 。 相反如果百姓过得不好 , 钱粮再多又有什么用 。 ”
下面官员打算额外多征收羊群、马匹 , 都被太子认为这是超出了规定 , 加以制止 。
有官员打算给太子进献俘虏作为太子仆从 , 也被太子拒绝 , 他让人把俘虏放回去 , 不要失去人心 。
太子的这些以民为本的行为 , 得到了人民和官员的爱戴 , 甚至有官员提出皇帝年事已高 , 让太子继位 。 太子听后非常恐惧 。
后来有小人把这事告诉了忽必烈 , 引起皇上大怒 , 太子知道后更加惶恐 。
没多久 , 太子就去世了 , 年仅四十二岁 。
忽必烈去世后 , 元朝内部争权夺利严重 , 皇帝更换频繁 , 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像真金一样深得民心的帝位继承人 。 如果真金不死 , 也许元朝国运不至于不满百年 。 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标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 , 从小学习儒家经典 。
十三岁时 , 便被朱元璋安排巡察临濠墓地 , 并要他注意观察民间疾苦、体会创业艰难 。
1368年朱元璋称帝 , 立朱标为皇太子 , 并安排朝中有德行、有能力的重臣为太子老师、大量开国元勋为太子宾客 。
本文插图
朱元璋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 , 为了培养太子 , 从称帝第十年(1378年)开始 , 就让太子处理全部政事 , 并教导太子“要有仁爱之心 , 这样才不至于残暴 , 要处事英明 , 这样才不会被奸佞小人蒙蔽 , 要勤于朝政 , 这样才不会沉湎于安逸 , 要能遇事果断 , 这样才不会拘泥于条文法规 。 ”
朱标性格仁慈宽厚 , 对弟弟们十分友爱 , 多次为弟弟们求情 , 在诸王中威信很高 。 他还多次反对朱元璋的严厉对待勋贵的做法 , 指出这样杀人太多 。
在处理政务期间 , 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 , 但总是因为与朱元璋的政见不合而难以施行 。
1392年 , 朱标在视察陕西回来后 , 便因风寒病逝 , 时年37岁 。
他死后 , 朱元璋立了他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 但朱允炆的威望不如朱标 , 几个藩王又是他的叔叔 , 因而等到朱元璋死后 , 就发生了“靖难之变” 。分页标题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卷五十九·吴书十四·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 梁书·卷八·列传第二·昭明太子》
《元史·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
《明史·卷一百十五 列传第三》
来源:(老无历史观)
【】网址:/a/2020/0517/1589680375.html
标题:老无历史观孙权、朱元璋的太子没活过40,最可怜是忽必烈的太子,被老爹吓死